
(完整版)HPLC谱图常见问题原因汇总及解决方式.pdf
10页HPLC 谱图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式汇总液相色谱系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谱图上反映出来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参数得到解决; 而其他的问题必须通过修改操作程序来解决对于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正确选择是得到好的色谱图的关键所在A.峰拖尾原因解决办法1.筛板阻塞;1a.反冲色谱柱;b.更换进口筛板;c.更换色谱柱;2.色谱柱塌陷;2. 填充色谱柱;3.干扰峰;3. 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4.流动相 pH 选择错误;4.调整 pH 值,对于碱性化合物, 低pH 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5.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 b.更改色谱柱B.峰前延原因解决办法1.柱温低;1.升高柱温;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2.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3.样品过载;3.降低样品含量;4.色谱柱损坏;4.见 A1、A2;C.峰分叉原因解决办法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1.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2.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D.峰变形原因解决办法1.样品过载;1.减少样品载量;E早出的峰变形原因解决办法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1. a.减少进样体积;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原因解决办法1柱外效应;1. a.调整系统连接(使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b.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GK 增加时,脱尾更严重原因解决办法1.二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1.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c.加入盐或缓冲剂(或离子化样品);d.更换一支柱子;2.二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2.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c.加入水(或多官能团化合物);d.试用另一种方法;3.二级保留效应,离子对;3.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原因解决办法1.缓冲不合适;a.使用浓度 50100mM 的缓冲液;b.使用 P ka等于流动相 pH 值的缓冲液;I额外的峰原因解决办法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1.正常;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2. a.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b.提高流速;3.空位或鬼峰;3. a.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b.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c.减少进样体积;J.保留时间波动原因解决办法1.温控不当;1.调好柱温;2.流动相组分变化2.防止变化(蒸发、反应等);3.色谱柱没有平衡;3.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K.保留时间不断变化原因解决办法1.流速变化;1.重新设定流速;2.泵中有气泡;2.从泵中除去气泡;3.流动相选择不恰当;3. a.更换合适的流动相;b.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L.基线漂移原因解决办法1.柱温波动;(即使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波动;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1.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 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2.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2.使用 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氦气;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3.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如有需要,可以用 1N 的硝酸。
不要用盐酸)4.检测器出口阻塞;(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4.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 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通池窗;5.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5.更改配比或流速;为避免这个问题可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6.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6.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 更改流动相时, 在分析前用 1020 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子进行冲洗;7.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7.检查流动相的组成;使用高品质配成;的化学试剂及 HPLC级的溶剂;8.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 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8.使用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9.使用循环溶剂,但检测器未调整9.重新设定基线;当检测器动力学范围发生变化时,使用新的流动相;10.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10.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M.基线噪音(规则的)原因解决办法1.在流动相、检测器或泵中有空气;1.流动相脱气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气;2.漏液2.见第三部分;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泵密封。
3.流动相混合不完全3.用手摇动使混合均匀或使用低粘度的溶剂4.温度影响(柱温过高,检测器未加热)4.减少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5.在同一条线上有其他电子设备5.断开 LC 、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查干扰是否来自于外部,加以更正6.泵振动6.在系统中加入脉冲阻尼器N.基线噪音(不规则的)原因解决办法1.漏液1.见第三部分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密封检查流通池是否漏液2.流动相污染、 变质或由低质溶剂配成2.检查流动相的组成3.流动相各溶剂不相溶3.选择互溶的流动相4.检测器 /记录仪电子元件的问题4.断开检测器和记录仪的电源,检查并更正5.系统内有气泡5.用强极性溶液清洗系统6.检测器内有气泡6.清洗检测器,在检测器后面安装背景压力调节器7、流通池污染(即使是极少的污染物也会产生噪音7.用 1N的硝酸(不能用磷酸) 清洗流通池8.检测器灯能量不足8.更换灯9.色谱柱填料流失或阻塞9.更换色谱柱10.流动相混合不均匀或混合器工10.维修或更换混合器, 在流动相不作不正常走梯度时,建议不使用泵的混合装置O.宽峰原因解决办法1.流动相组成变化1.重新制备新的流动相2.流动相流速太低2.调节流速3.漏液(特别是在柱子和检测器之间)3.见 section 3。
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 是否有盐析出以及不正常的噪音如果必要更换密封4.检测器设定不正确4.调整设定5.柱外效应影响a.柱子过载b.检测器对反应时间或池体积响应过大c.柱子与检测器之间的管路太长或管路内径太大d.记录仪响应时间太长5. a.小体积进样(例如:10l 而不是100l)以 1:10 或 1:100 的比例稀释样品b.减少响应时间或使用更小的流通池c.使用内径为 0.0070.01 的短管路d.减少响应时间6.缓冲液浓度太低6.增加浓度7.保护柱污染或失效7.更换保护柱8.色谱柱污染或失效,塔板数较低8.更换同样类型的色谱柱如果新柱子可以提供对称的色谱峰, 则用强溶剂冲洗旧柱子9.柱入口塌陷9.打开柱入口,填补塌陷或更换柱子10.呈现两个或多个未被完全分离的物质的峰10.选择其它类型的色谱柱以改善分离效果11.柱温过低11.提高柱温除非特殊情况, 温度不宜超过 7512.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12.使用较小的时间常数P.分离度降低原因解决办法1.流动相污染或变质(引起保留时间变化)1.重新配置流动相2.保护柱或分析柱阻塞2.去掉保护柱进行分析 如果必要则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可进行反冲。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色谱柱可能被强保留的污染物损坏,建议使用恰当的再生程序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进口可能阻塞了,更换入口处的筛板或更换色谱柱Q.所有的峰面积都太小原因解决办法1.检测器衰减设定过高1.减少衰减的设定2.检测器时间常数设定太大2.设定较小的时间常数3.进样量太少3.增大进样量4.记录仪连接不当4.使用正确的连接R.所有峰面积都太大原因解决办法1.检测器衰减设定过低1.采取较大的衰减2.进样过多2.减少进样量3.记录仪连接不正确3.正确连接记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