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心理自卑感对徽商的影响.pdf
6页试论心理自卑感对徽商的影响摘要:商人阶层的崛起是明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中较为突出的特点 作为明清商人群体的典型代表, 徽州商帮能在全国商界独领风骚数百年 ,固然是有多种原因 ,但不可忽视的是徽商的心理自卑感对徽商的影响确实非常重大的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并从徽商的产生形成、商业交往中、致富后三个阶段来简单论述徽商的的心理自卑感对徽商的影响关键字:心理自卑感徽商商业道德儒学教育引言:徽商,是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它与晋商、陕商、闽商、粤商一样 ,是个商帮的称号近些年来,对徽商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野也不断延伸关于徽商起源于何时、资本如何积累起来、兴起的原因、 特色、性质、经营行业、 经营范围、 经营之道、 商业道德、 经营文化、徽商与文化、教育、公益事业的关系、衰落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等方面都做了许多研究,但是笔者在看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之后,发现进一步剖析徽商的内心,从徽商的心理自卑感来解析徽商的成果几乎没有所以笔者将从徽商的产生形成、 商业交往中、致富后三个阶段来简单论述徽商的的心理自卑感对徽商的影响一、产生形成阶段尊儒重士、崇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直到明清时期依然如此。
如明朝初年 ,朱元璋就“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 ,许穿绸衫绢布 ;商贾之家 ,止许穿布农民之家 ,但有一人为商贾者 ,亦不许穿绸纱”虽然这一规定后来有所突破,但抑商政策没有改变 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明确指出: “四民以士为长 ,农次之 ,工商其下”②《大清会典》也明载 :“崇本抑末 ,载诸会典 ,若为常经 ,由来已久”在这种基本国策的影响下,明清时期 ,虽然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商贱” 、 “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而自南宋起, 徽州地区已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体了但在政府的 “抑商”政策和由此导致的“商贱”的社会评价面前,徽州商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自卑感表明了徽州地区商人在传统价值观念面前对自己低微的身份与地位的认知 ,.反映了徽商有一种烦燥苦闷的情感体验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是自我意向 ,即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表现于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一个人感到自卑的话可能会颓废下去,但在徽州从商的一群人都感到自卑的话,就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大家都希望被人重视,得到尊重于是大家团结起来,以乡族关系为纽带结成商人群体,,最终一起经营,形成了徽商。
由于共同怀有这种自卑心理,集体内部都有种相互依存感与凝聚力于是徽商建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商业组织,和以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商业网络一人取得商业的成功 ,往往可以把一个家族 ,乃至一个宗族带动起来徽商在寄籍地和乔居地也总是按血缘、 地缘聚居其内部互相扶持 ,互相接济 ,例如,建立按月补助财力消乏的盐商及其子弟的所谓的“月折”制度,帮助其渡过难关这样来看的话,心理自卑感在徽商的产生形成上无疑是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的二、商业交往中徽商能在明清的激烈商海竞争中称雄,大都是因为其巧妙的经营之道和优良的商业道德,而他们的心理自卑感也是促使这些经营之道与商业道德形成于维持的最重要因素在所有研究徽商的商业道德与精神等方面,学者们已达成普遍认识, 所有笔者就不在做具体论证, 而是简单罗列出来 徽商的商业道德主要表现为:以诚待人,以信服人 ;薄利竞争 ,甘为廉贾 ;宁可失利 ,不可失义 ;注重质量 ,提高信誉又有以诚待人 ,崇尚信义的经营原则以义为利,义中取利的经营之道广置田地,睦族敬宗的价值取向活生为先 ,泽润亲友的经营目的还形成了徽商精神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 “(1) 不甘穷困 ,矢志千里 ,勇于开拓的精神 ; (2) 不怕挫折 ,执着追求 ,锐意进取的精神 ; (3) 不辞劳苦 ,克勤克俭 ,艰苦奋斗的精神 ; (4) 不作内耗 ,整体一致,团结协作的精神”⑥以上的徽商商业道德、 经营之道和徽商精神都不无与他们的心理自卑感有关。
正是由于徽商内心充满着自卑的情结,才会想着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 如何让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在经商的过程中, 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道德与精神,既能为自己的商业做好广告, 又能让徽商整体的优良形象得到树立, 进而提升是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与态度所以说徽商内心的自卑感在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的精神道德的形成是起到了具有内在的且重要的影响的三、致富后徽商在发家致富后在文化、 教育、 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了许许多多的贡献此外,徽商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的穷极奢侈,购置田产、捐输买官上的不惜重金以及结交名士、 结纳官吏的积极热心都体现了徽商在自卑心理支配下要求引起社会重视、改变身份地位的愿望要求改变其“贱商”命运、得到社会认同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儒学教育是徽商区别于其他商帮的一个重要特点致富后将相当一部分财力、精力转向文化教育和学术方面,如捐资助学、兴建书院;教子业儒 ,参加科举 ;贾而好儒 ,亦贾亦儒徽商也为了证明他们不是一个单纯以经商营利为唯一目的商业性集团 ,而是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赘源木商洪庭梅致营后,就曾慨然说 :“今庶几惟所欲为 ,奚仆仆风尘以商贾自秽” 。
④洪庭梅虽然富到了 “惟所欲为”的地步 ,但对自己作为一个商人仍感到自惭形秽徽商汪才则告诫儿子要奋发业儒 ,“毋效贾竖子为也”⑤自己作为商人 ,竟然在儿子面前自贬为 “贾竖子”的 ,可见其自卑感是何等强烈也因为这种自卑感让他们重视包括自己后代在内的教育的发展徽商在致富后 ,曾在家乡和经商地从事大量公益事业,如明祁门商人胡天禄对“族之婚者、嫁者、丧者、葬者、婺妇无依者、贫民无告者一一赈给⑦清歙商鲍漱芳, “家居敦本尚义,修里社、筑水、置义学、修新岭、修王干阳溪清水塘丛山关诸道路,益惠济堂冢地,周助婚丧,义行不可枚举⑧徽州府各地方志中关于徽商义举的记录俯首可拾此外,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 为了是自己能够更贴近读书人的生活,赢得世人的认可,徽商的休闲方式都既具有文化素养,读书交友、寄情山水、诗文酒会、聚古敛藏、品茗赏剧等明清徽商的休闲娱乐消费显示了其知礼节、好儒雅的“贾而好儒”本色,提升了徽商的文化品位,徽商也因结交名士而名扬天下从而抬高了其“儒商”的社会形象, 所以,不难看出,会上在致富后,会上门也追求儒士之风雅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够想儒士一样的地位崇高,受人尊敬以至后来的徽商“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绪绅“。
⑨这也从侧面说明在这种自卑感的激励下商人努力使自己的地位提高,被人认可与尊重结语:虽然徽商称雄明清商界三百年,但是其内心存在的自卑感及其影响是不可无视的及时对徽商研究成果已非常多,但笔者认为,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笔者才疏学浅, 历史积淀不足, 所能谈论的心理自卑感对徽商的影响也大概只能从上述的徽商的产生与形成、商业交往中和致富后三个阶段来作出初步论述,无力深究综上所述,心理自卑感对明清时期的徽商有重要影响注释:《农政全书》卷三(雍正)(东华录》卷五光绪)(大清会典》卷二百三十七4、婆源《墩煌洪氏通宗谱)(嘉庆刊本》卷五十八5、5、 ?汪道昆:《太函集》卷六十七‘6、刘伯山 .安徽日报 , 1999-05-13. 7.[民国]歙县志[ Z]. 民国二十六年 ( 1937 年) 铅印本 . 8、 [民国]歙县志[ Z]. 民国二十六年 ( 1937 年) 铅印本 . 9、王世华 .徽商与长江文化 [f Jl. 安徽师大学报 2003,(1) 参考文献:《徽商称雄三百年探密·》叶显 ,恩《徽商研究 :回眸与前瞻》 *王世华,《明清徽商的消费方式和社会认同心理》任慧《明清徽商与儒学教育》李琳琦王世华《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 *》秦宗财《明清徽商发展与儒学的变化》梁仁志《试论明清时期徽商的商业道德》龙达云《浅述明清徽商的精神文化消费_》何志恒《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_》卞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