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1260019
  • 上传时间:2017-1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0.8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活与哲学》37 条原理 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7、唯物辩证法 19、认识论 3)(共 29 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 7 条原理)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 6、发展 4、矛盾 7 + 创新 2)(共 19 条原理)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3、价值观 1、人生观 4)(共 8 条原理)第一部分历史观(3 条原理)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 条原理)原理内容 方法论 注意 具体运用或标志性语言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 符合客观根据……情况, 针对 ……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 础,提出 ……计 划、方案、战略;eg:发展低碳经济、循 环经济 的提出依据;各种 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般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例如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等.08 高考四川卷 39 题(6):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08 全国一卷)29 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09 山东 22)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语唯物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社会的产生、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 础、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 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 观的要求我们变革社会必须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客 观的社会规律,建设和谐社会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 经验 主义)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其他表 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 事情,以个人的好 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探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唯意志论又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③要从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具体的、全面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与历史的统一④了解国情,立足国情⑤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从主观出发。

      例如,不能盲目变 革生产关系(一大二公 ·大跃进);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eg:农村养老保 险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07 四川 38 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 09山东卷) 28“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Eg:1、国家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2、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提出与落实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由国情决定5、各种财政制度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eg: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 “保增长、促发展”成为 0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财政政策从“稳健” 转为 “积极 ”,货币政策从“从紧” 转为“适度宽松”,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与《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6、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7、农村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8、适时发展旅游业,开展红色旅游9、八荣八耻的提出与实施,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10、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原理内容 方法论 注意 具体运用或标志性用语+ 真题举例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错误的意识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分别犯了唯心主义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GDP 与绿色 GDP,以人为本、 “和谐”的理念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Eg:(09 全国Ⅱ31 )胡杨树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称其为“英雄树” ,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A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09 海南 19)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意识能动性意识与实践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生命之树长青;流水不腐、户枢不蠧;生命在于运动;“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干河”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不是风吹翻动,是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w.w.w.k.s.5.u.c.o.m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观点飞矢不动: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09 江苏 26)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考察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09 广东 23)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规律的客观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又有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做到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2、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3、企业的改革与发展4 、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态建设以及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5、在现代化建设中,把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地质灾害频发)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7、既要命令自然,又要服从自然。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结合热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对自然灾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经济,宏观调控采取的措施(08 广东、08 北京、09 安徽 37、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唯物论部分误区辨析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 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 创造,消灭和改变)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7、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9、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0、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6、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11、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 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6、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 ,也不能直接作用)1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8、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