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pdf
11页考古2 0 0 6年第10期O本刊专稿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 —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刘庆柱李毓芳关键词:汉长安城考古回顾瞻望KE YWO R D S:于IanChang’anCitya r eha eolog yr etrospeetpr ospeetA B STR ACT:Thisye a r15the5 0than niv e r s aryoftheareha eolog yof HanC ha ng’anCity一site.Inthepa st50ye a r s,rieha eademieaeeomplishmentsha vebe enobtainedinthefielda r eha eolog yofthesite.Areha e ologie alsur veyha sela rifiedtheeity’5s eopeandr e v e aledtheloe atio nandfo rmofitswalls,gates,ro ads,pala e e一eity,ma rketsa nd b lo eks,ritu al buildings,andKunmingehiPool一site.Exe avationha se ov-e r edthesite sofitsgate s,Weiyang go ngPala ee,GuigongPala ee,C ha nglegongPala e e,a rmory,ritu albu lldingsa ndhandle r aftwo rkshops.Ther e s e a r ehershaveeomplledandpublishedtheexeavationrepo rtsWeiyang gongPala e einHanC hang’anCity,we ste rnHanRitual Buildings,ArmoryinHa nChang’anCityand GuigongPala e einHanC hang’anCity,andwrit renas e rie sofstudie s.Tofurthera reha eologie alr es earehe sontheeity,it15n e e ess arytostr engthenfielda r eha eologlc alexe av atlon,theso rtinga ndpub-lieatio nofun earthed data,andthemonogr aphieandintegratedstudyofthesite.从1956年1 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工作队,进驻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开展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对于像汉长安城这样有着22 0多年悠久历史的 文化遗产而言,不过是短暂的历史瞬间但是,毕竟我们5 0年来在 运 用考古学探索汉长 安城历史 的 时空隧道中,越来越接近 它了、越来越看清它了、越来越 了解它了、越来越尊重 它了!一、汉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回顾2 0世纪5 0年代中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刚刚开始,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地基本建设全面 展开在这样的大好而 又严峻 的 形势之下,如何正确处理、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与保护文物、发展中国考古学科学事业的 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领导 的郑振铎、梁思永、夏 鼎先生,根据当时情况与中国考古学学科特点,先后决定向西安的 西周都城丰镐遗址、西 汉都城长 安城遗址、隋唐长 安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与汉魏洛 阳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安 阳殷墟遗址等著名 的 中国古代都城遗址,派 出考古工作队,积极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开 展古代都城遗址考古工作,这开启了新 中国 文物保护工作暨“大 遗址”保护 工作的先河,迎来了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考古工作的新时代就是在这作者:刘庆柱、李毓芳,北京市,1 007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2(总8 7 6)·考古样的形势与背景之下,拉开了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的序幕汉长安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伊始,就有着明确的学术目的与具体的技术路线当时提出,“对于这样的一个规模巨大的历史名城,考古发掘工作的计划必须是长远的:先要究明城墙和城门,然后再有步骤地发掘政治中心所在的各个宫殿,以及城内的街道、手 工业区、商业区、官府、贵族宅邸和一般的居住区,最后 还要把工作范围扩大到城外 的离宫别馆和宗庙、陵墓等等”¹正是在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19 56年1 0月 由王仲殊先生负责并率领汉长安城工作队 进驻汉长安城遗址,首先开始了都城遗址的全面勘察,究明了城墙范围1957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汉长安城霸城门遗址、西安门遗址、直城门遗址与宣平 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了解了汉 长安城城 门形制与结构º1956年7月,在汉长安城遗址南部约1公里的西安市西北郊大土门村,为配合当地基本建设施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 汉代礼制建筑遗址—辟雍建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19 57年3月此项考古工作转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继续进行,同年1 0月中旬结束,发掘面积6678平方米,这是中国 考古学史上发掘的第一 座古代辟雍建筑遗址»。
为了紧急抢救面临基本建设施 工破坏 的汉 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领导决定,由黄展 岳先生负责此项 考古发掘工作1958年 1 0 月至19 60年 1 2 月,对汉 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进行了全面 考古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发掘的第一座古代宗庙、社樱建筑遗址¼继之,19 6 1一 1962年黄展岳先生又率领考古工作队对汉 长安城遗址主要干道 的形制及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及城西建章宫遗址的范围进行了初步考古勘探½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从2 0世纪6 0年代中期至7 0年代中叶,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5年1 0月,李遇春先生主持汉长安城考古工作队工作,同年秋季至1976年夏季对武库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钻探,在此基础之上,自19 75年秋季至197 9年底,对武库遗址先后进行了1 2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6600平方米,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第一座中国古代武库建筑遗址¾与此 同时,为 了配合农田基本建设,19 78年春季发掘了位于汉城乡罗寨村的长乐宫第一号建筑遗址¿ ;19 8 0年对未央宫前殿遗址西南部的A区与东北部的B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80年春季至19 83年春季,对未央宫第二号建筑遗址(椒房殿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钻探和发掘À。
根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决定,19 8 5年春季刘庆柱 开始主持汉 长安城工作队工作对于 汉 长安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我们接到这一重要学术任务之后,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思考,提出了当时与中长期的汉 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计划,并力 图通 过汉长安城遗址的个案考古工作,进而探索古代都城考古学 的方法、理论等学术问题2 0多年来汉长安城工作队,按照这一计划开展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在田野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资料整理与发掘报告编写、汉长安城遗址的专题与综合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和 丰硕 的科研成果2 0世纪8 0年代中期,在已有 工作的基础之上,我们决定把都城的宫城—未央宫遗址考古工作,作为首先启动的项 目,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范围、宫城角楼遗址、宫门遗址、宫城路网、大型夯土建筑遗址 的分布、前殿基址布局形制等重要遗址、遗迹进行全面考古勘探,对 重点皇室宫殿建筑遗址、中央官署建筑遗址等进行全面考古发掘,以期取得较为详尽、科学的考古资料,为其后未央宫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与未央宫遗址 的考第1 ( J期13(总87 7)·古学研究奠定科学 基础。
按照这样的科研工作计划,198 5年,我们用 了 1 0个月 的时间,首先对未央宫遗址进行了全面 的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进一步究明了未央宫的范围、宫墙、宫城角楼、宫门、宫城 内部的 主要道路、沧池遗址、明渠故道和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分布,前殿、石渠阁、天禄阁基址 的布局形制在此基础之上,1985 一 198 9年对未央宫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其具体考古发掘项目有:19 8 5年1 2月 至19 8 7年5月对未央宫第三 号建筑遗址(中央官署遗址)、19 87年9月至1 9 8 8年5月对 未央宫第四号建筑遗址(少府建筑遗址)和1988年1 0月 至1989年4月对未央宫第五号建筑遗址(西南角楼遗址)的考古发掘,其间还试掘了未央宫宫墙、北宫门、东宫门、作室门遗址等Á在未央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几年间,在不能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夏季与冬季,我们又对长乐宫遗址、东市与西市遗址 、城内手工业作坊遗址、高庙遗址、横桥遗址、横 门遗址、建章宫双凤阀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勘探与试掘在未央宫遗址阶段性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我们开始了都城手工业作坊遗址 的考古发掘工作1990年,在汉长安城西市范 围之内,发掘了 2 1座烧造陶俑的官窑叭19 91年,在汉 长安城遗址西北部发掘了 民营陶窑群气199 2年,在汉长安城西市遗址发掘铸币遗址与冶铸遗址,清理了大量铸币范、叠铸范等遗物。
就中国古代都城的政治性本质而言,宫城是都城的核心建筑,而汉长 安城又属于“多宫城制”的都城,虽然2 0世纪8 0年代已经重点进行了都城皇 宫—未央宫遗址的较为全面、系统的田野考古工作,但是汉长安城中其他宫城的形制特点还需要究明,从而对“多宫城制”的具体文化内涵才能有比较深人的了解为此,在继未央宫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初步告一段落之后,将先后把北宫遗址的勘察,桂宫遗址、长乐宫遗址的进一步考古勘探与发掘,明光宫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勘探作为汉长安城工作队的科研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决定,自199 2年李毓芳主持汉 长安城工作队工作19 93一19 94年,进行了汉长安城北宫遗址的考古调 查、勘探和试掘工作长期以来,人们根据文献记载,认为北宫遗址位于桂宫东部的横门大街余侧、未央宫北宫 门外但是,经过长时间 的勘探,这里并未发现宫城城垣遗迹,考虑到汉代文献中的“北 网甲第,当道直启”的记载未央宫北部桂宫与北宫之间是否为“甲第”之所在,而北宫遗址或在其东?于是在未央宫遗址北部,厨城门大街与安门大街东西之间,雍门大街以南,勘探发现 了北宫宫城遗址199 5年发掘了北宫南部烧造砖瓦的官窑遗址群199 6年开始了桂宫遗址的全面考古勘探、试掘工作,并对桂宫一 号建筑遗址进行了试掘,这为其后 开始的中日合作开展 汉长安城桂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积累了资料、奠定了基础。
1997年1 0月1 4日,经国务院特别许可,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合作考古发掘汉长安城桂宫遗址的了目,合组中日联合考古队,刘庆柱任中方领队、田丁田章任日方领 队、李毓芳任执行领队,开展 为期4年的汉长安城桂宫遗址的考古发掘19 9 7每秋季至200 1年春季,李毓芳先后 主持 中日联合考古队对汉 长 安城桂宫第二号建筑遗址A区和B区“夕、第三 号建筑遗址 、第四号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间于20 0 0年春季,在汉长安城遗址 西北部的相家巷发掘了战国和秦代遗址,出土 了有可靠地层关系、为数众多的秦封泥,为研究战国秦汉时代的长安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中日合作进行的汉长安城桂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结束后,汉长 安城工作队将长乐14(总878)考古宫遗址考古项目列为科研工作重点2000年,对长乐宫遗址的地下排水设施进行了考古发掘叭从200 1春季开始,对长乐宫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2002年秋季至200 3年春季发掘了长乐宫第二号建筑遗址钻探并试掘了长乐宫第三号建筑遗址从2 0 0 3年春季,李毓芳受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 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合作的秦阿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