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复习.pdf
14页第一单元写人记事散文写人写灵魂,记事记本质范爱农鲁迅《朝花夕拾》鲁迅( 1881~1936)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名樟寿,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 、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8、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9、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10、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11、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12、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1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1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1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16、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时代背景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软弱无能,帝国主义却在逐渐吞噬着中国于是在 1903、1904 年期间, 一些爱国人士先后组织了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进行革命,来挽救中国1905 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联合以上会党成立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走向了统一但是革命主要还要依靠各地的会党,没有联系群众1907 年 6 月,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想以冒险的军事行动夺取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结果徒以身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范爱农,在鲁迅的笔下出场了。
关于辛亥革命: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年 8月 20 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1911 年10 月 10 日发生武昌起义1911 年(旧历辛亥年)12 月 29 日,孙中山以16 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4 月,袁世凯窃得政权后,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1913 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惊醒7 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镇压 “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孔乙己》《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孔乙己》 和《藤野先生》 也是写人记事类散文,跟我们将要学习的《范爱农》接近。
辟头一怔连累拮据绿林横暴大圜犹酩酊牢骚船舷揖让世故琐事容光焕发钝滞轻蔑雍容惭愧淡薄 /淡泊愚不可及整理两个多音字—辟、累,一组形近字 —揖、辑、楫、缉,并组词字音一怔拮据绿林横暴牢骚钝滞轻蔑雍容惭愧琐事船舷容光焕发大圜犹酩酊辟头精辟辟谣复辟辟邪劳累 / 果实累累 / 积累连累牵累累犯累教不改连篇累牍揖让缉拿编辑舟楫解释词义:淡薄 /淡泊愚不可及拮据酩酊1. 作者围绕范爱农,一共写了几件事情?请加以概括2. 这些事情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在一起的?四件事:同乡会争执1—9 段故乡邂逅10—22 段学校共事23—38 段惊闻噩耗39—结束东京学习时辛亥革命的前一年辛亥革命后初期我从南京调到北京后以时间为线索3. 依照时间顺序,分析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态度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惊闻噩耗学校共事故乡邂逅同乡会争执悲痛与悼念 —天人相隔不舍与牵挂 —挚友前嫌尽释 --非常相熟“ 可恶 ”— 冷漠怯懦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外貌语言行为(人物对事情的态度)外表很冷,桀骜不驯对革命、对改造社会有极大的热情5 段: “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12 段: “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20 段: “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 他瞪着他多白的眼说23 段: “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画像不在详,而在于抓住人物特质!《晋书 · 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自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 嵇喜来吊, 阮作白眼, 喜不怿而去; 喜弟康闻之, 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祝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语言同乡会争执时4 段: “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范爱农的话是针对发电,还是针对鲁迅?是情感钝滞,还是积久突发?是冷,是热?37 段: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 但颇凄凉, 说:“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报馆案风波后范爱农的话主要是针对发电,是痛失师长的情感爆发面对看似热切实际无聊的争执,保持着冷静的理智和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内心极热,对师友有着极深的感情。
赞成 ” 表现出范对局势的清醒认识,“ 凄凉 ” 表现出范对知己的不舍 又是那样 ” 表现出范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现状的失望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外表极冷,以白眼看人,面对看似热切实际无聊的争执,把不满藏之于心,冷静理智的后面是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决绝态度内心极热,对师友、知己有极深的感情,对改造社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有极大热情对时代有清醒认识的知识分子第 41 和 47 段中,鲁迅分别表明对爱农死讯及死因的不确定你认为范爱农是死于失足,还是自杀?为什么?鲁迅悼念范爱农的诗:“ 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屈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杜甫《天末怀李白》”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立身地!范爱农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极为憎恨,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热情他失望过,也有过希望,但希望之后很快又是失望他是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但在愚昧麻木四处泛滥的国家中,他的觉醒并不能使他成为民众的精神领袖,反而成为他一切不幸的根源他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死是必然的,凶手就是社会!1926年11月18,正是初冬时节,独自坐在书房,鲁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 下这篇文章,悼念亡友的呢?自责?但是作者“夕拾”这片“朝花”仅仅为了表达自责之情吗?1926 年鲁迅四十六岁3 月,“ 三一八 ” 惨案后, 避难于山本医院,德国医院, 法国医院等, 至五月始回寓。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9 月《彷徨》印成12 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艰难的一年小结?范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鲁迅看范爱农就像看镜中的自己鲁迅对范悲剧命运的感伤中包含着对所有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知识分子的悲悯,也包含着对自身命运的感伤《朝花夕拾》小引:“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作者在沉痛的自我剖析和对朋辈的真挚怀念中,寻找着继续前进的勇气勾践灭吴一、通假字二、 1、南至于句无句——同“勾”三、 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同“率”,率领四、 3、令壮者无取老妇取 ——“ 娶” 五、 4、将免者以告免——“ 娩” ,生育,分娩六、 5、三年释其政政——通“征”,指赋税徭役七、 6、而摩厉之于义摩厉 ——同“磨砺”八、 7、无不餔也餔 ——通“哺”,给人食物吃九、 8、无不歠也歠 ——通“啜”,给人水喝十、 9、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同“岂”,难道十一、10、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十二、11 、不可失也已已——同“矣”二、词类活用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使动用法,使⋯⋯ 后退。
)2、贾人 夏则资皮 ⋯⋯ 水则资车(夏、冬、旱、水,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夏季3、以待 乏也乏,动词活用名词,困乏的时候4、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服,使动用法,使⋯⋯ 服 )5、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使动用法,使⋯⋯ 离开6、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使动用法,使⋯⋯ 显露)7、吊有忧,贺有喜(忧、喜,形容词→名词,忧愁的人,喜悦的人)8、宦士三百人于吴(宦,使动用法,使⋯⋯ 作奴隶)9、其达士, 洁其居, 美其服, 饱 其食洁、美、饱,使动用法10、昔者夫差 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使动用法,使⋯⋯ 受到羞侮11、必 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动词,以隆重礼节对待)12、是故败吴于囿(败,名词作动词,打败)13、又 郊败之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三、古今异义词1、爪牙之士爪牙 ——古义:武士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 ——古义:原野;暴露 ——显露3、十年不收于国国——古义:国内人民4、丈夫二十不娶丈夫 ——古义:男子5、南至于句无至于 ——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6、然后乃求谋臣然后 ——古义:这以后;7、将不可改于是矣于是 ——古义:在这种局面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仇雠敌战之国也。
2、此则寡人之罪也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乃号令于三军曰( 2)勾践说于国人曰( 3)遂使之行成于吴( 4)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5)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6)十年不收于国(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8)而摩厉之于义(9)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10)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2、 定语后置:四方之士来者国之孺子之来者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3、宾语前置:何后之有?又何求焉?三)固定句式:1、无乃后乎?(无乃,相当于“ 只怕 ” ,表推测)2、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民无所移去民之所恶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贾人夏则资皮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5.无乃后乎6.遂使之行成于吴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8.吊有忧9.宦士三百人于吴10.寡人请更判断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何后之有?3、又何求焉?4、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5、此则寡人之罪也6、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7、吾攻而胜之填空:1.《勾践灭吴》节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2.请写出蒲松龄自勉的一副对联拓展练习:勾践之困会稽也,唱然叹曰:“ 吾终于此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 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