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阳****
  • 文档编号:243948188
  • 上传时间:2022-0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二、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三、情感目标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教学重点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教师引导:本质是爱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等2.节选自《爱的艺术》一书《爱的艺术》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各种形式的爱—母爱、兄弟之间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备、尊重和了解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等等标题中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前面的“父母与孩子”则限定了所写内容的范围文章主要论述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

      三、学生速读全文,提出问题(知识及能力目标)1.划出生字词或者重要词语,自查字典解决,扫请文字障碍2.根据文章内容,将全篇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总结大意三分钟后)1.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所找词语以及解决的结果,根据情况,教师明确如下: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帮助休戚相关:欢乐和忧愁一起分享,有利和不利的遭遇一起经历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有岔出了新的问题归根结蒂:归结在根本上惶恐:惊慌害怕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2.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文章结构划分情况,教师指导明确,并在黑板上形成提纲:(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二、三为大的层次标志,1、2、3为自然段标志)一(1、2、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二(4、5、6、7):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三(8、9):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回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达到综合,成为自己的父母四(10):总结全文注意过度段和过度句)由此看出,的思路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即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层层深入,阐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极其发展变化的孩子从以母亲为中心转到以父亲为中心,然后最终与他们分离,并在自己心中同时拥有父母两个世界,从而达到奠定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

      四、跳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知识目标)(两分钟后,让一位学生发言,教师指导明确,形成提纲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本质上: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人生关系上:母亲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上: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2.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母爱: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五、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觉有的句子比较长,或者句法顺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理解上有些困难主要因为这是译文,必须符合原文的风格。

      请找出该类句子,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试着用现代汉语的方式换一种说法能力目标)(学生寻找并讨论两三分钟后,找几个学生说出所找的句子极其理解教师取其交集,举例明确如下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分析:用假设的语气表达婴儿出生时的情况,这种虚拟语气表现了作者使用语言的严谨性,语句用“仁慈”修饰“命运”,为后文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作铺垫,形象地表现出母爱的特点自我说法:有母亲保护婴儿,他才不会感到离开母体的恐惧如果不这样,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2.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相互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人最初的交往,排比的句式概括了婴儿成长中的特点通过这种描述得出一种结论和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然后用“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一句引出对母爱特点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最终得出结论:母爱是无条件的自我说法:他被人爱,因为他是母亲的孩子。

      所以,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3.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 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分析:用虚拟语气提出自己的问题,靠努力得来的爱不是永恒的,用对比写出人们渴望母爱的最大原因,同时这种议论也引出了下文对父爱的论证被人需要而已”一句更能对比出母爱的伟大来自我说法: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因为可能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因为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而是使对方快乐,被人需要而已4.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分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孩子接受父母影响的实质和内容,说明孩子是如何发展母亲的良知,而又发展父亲的良知的自我说法: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认为,人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

      而我认为,人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六、根据以上句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带给你哪些影响,你是怎样不自觉地同时拥有这两个世界的能力情感目标)(思考讨论两分钟看法,老师适当引申,培养学生爱心,增加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提示性明确:1.人生下来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母亲一直不辞劳苦,无条件的抚养和关爱孩子让学生举例)2. 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后,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让学生举例)3.一个成熟的人既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最后达到综合让学生举例)七、除了父亲母亲,还有哪些人关爱过我们,让我们感动不已呢?请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情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爱心的表现,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八、作业(能力情感目标)写一个父母或者他人对自己具有爱心的小故事要求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目的,培养感受爱心的能力 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