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课程论》答案.docx
8页幼儿园课程》(本科)答案一、填空题1、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 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 实践的中介或桥梁2、 目标模式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3、 〃综合教育〃打破学科界限,以儿童心理顺序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使各种课程内容之间保持 整合性4、 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 那么 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5、 对课程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课程内容即 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6、 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7、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 认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8、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包括幼儿园 课程评价的作用、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9、 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 5个阶段:确定目的、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结果。
10、 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 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他所谓的 “五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 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11、 20世纪50年代,在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也全盘接受前苏联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二、名词解释题1、 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课程”,这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 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2、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实施课程活 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 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 有人称其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3、 多元文化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 活动的指示、技能和能力4、 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 一定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以 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掌握。
5、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通过课堂 教学而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6、鹰架教学: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这是伍德、布鲁纳和 罗斯在运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过程中提出的伍德等人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为学习者 提供一个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鹰架,能够使学习者在一个更高的水品上行为,借助别人的帮助,学习 任务变简单了,逐渐帮助减少,学习者的行为责任增加了7、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从这种课程 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种课程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儿童,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为中心,而且内 容可以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8、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 果斯基用“区”说明儿童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9、分离式: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游戏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容易被教师掌握,评价直截了当,容易被管理者运用10、"光谱方案":建立于 1984 年,是哈佛大学 "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光谱方案的理论 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门的认知发展的非 普遍性理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或 称作为智能光谱)的长处,而智能并 非固定不变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其发展,一旦某一儿童的智能长处被得以 鉴定,教师即可为其设计个别化的教育计划三、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指的是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主要因素研究课程的 基础,涉及确定课程的基础学科,考察这些基础学科对课程的含义以及与课程的关系等问题对于 课程的基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既具有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同的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的相同特点, 也具有更 为注重儿童发展的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的特点 因此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 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3、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旨在通过为儿童提供有目的、有计划的与数、量、形、时间和空间有 关的学习活动,激励幼儿以自主的和与人合作的方式去获得有关事物之间关系的经验,主动建构数 理知识。
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数和数的运算 *量、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形和数形结合*时间和空间4、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编制?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 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导致课程的编制以不同的方 式展开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5、简述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1. 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2. 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3. 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4. 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6、简述方案教学的历史渊源和教育理念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克伯屈于 1918 年发表了 "方案教学法 "(我国多译为 "设计教 学法 ")一文,倡导这种教学模式 ,六、七十年代在英国幼儿学校中曾被广泛运用,七十年代,美 国的开放教育也是以方案教学为其主要特征的对方案教学所具的价值的兴趣,由凯兹等人在 80 年代后期重新唤起近 20 多年以来,引起全世界学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 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方案教学。
凯兹等人认为,方案教学能丰富儿童的心灵世界,让儿童通过自身的经验认识外部世界,鼓 励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方案教学还有平衡课程、产生教室社 区化、教育机构生活化的效果此外,方案教学还能对 教师的心智提出 挑战,从而提高教学效 果7、简述我国20世纪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 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从教育内容、方 法,到设施和玩具,先效法日本,后仿效西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人的思想相继对当时 的幼儿园课程产生过影响1919 年爆发的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对我国近现代 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首推杜威的思想我国的一些教育家,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一方 面接受并引进了这些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 洞察了幼儿园教 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 病 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 年代至 30 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 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8、《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改革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1) 强调幼儿的主动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2) 强调教育要适合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3) 强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4) 强调寓教育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5) 强调幼儿园活动的过程四、论述题1. 论述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要点:面对未来的挑战,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向:1、课程多元文化化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3、课程全纳化4、课程综合化5、课程个性化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2. 论述幼儿园课程内容不同取向的选择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 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将经过认真筛选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入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和教材,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又是发展中的 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 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 容时必然会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以有益于儿童接触社会,了解 社会,并初步学习一些与自身社会生活相贴近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 时必然会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 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这就是说,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其 实,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课程内容适合儿童发展特征、贴近社会生活以及顾及基础性这三个 方面并不矛盾和相互排斥,只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在涉及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时,以不同的方式 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已3. 论述幼儿园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 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英国教育家怀特海( Whitehead, A. N. )的话"教育只有一 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明确地道出了这种取向的本质课程内容的这种取向对 "课程内容 即教材"提出了挑战,批评那种取向关心的只是向儿童呈现什么内容,告诉儿童一些基本事实和方 法,而不关注儿童自己对活动过程的参与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 向相对中、小学课程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用, 也较为多见。
对课程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课程编制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活动,并让儿童在参与活 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例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 "做中学、做 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反映的是这种取向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关注了儿童的活动,但是,这往往是儿童的外显活动,尽管这些活 动在表面上可能很活跃,但是,这往往不是儿童对课程内容的同化,不会从根本上引起儿童深层次 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儿童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经验, 即使是同样的活动, 对于不同的儿童而言,所获得的意义可以是完全不相同的课程内容的这种取向没有从根本上反映 出儿童学习的这一本质五、实践应用题 节日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常用的主题,请应用幼儿园课程理论,以“中秋节”或“端午节”或“元宵节”为 主题,设计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幼儿园中班或大班的主题教育活动:1、列出主题设计的出发点、思路和主题目标2、列出具有民俗文化特点主题系列活动目录或网络3、设计其中一个详略得当的具体教育活动要求教育活动格式正确,计划详略得当,步骤合理清楚 大班端午节主题教案一、设计思考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 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 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