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十《作文》(解析版).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gu****iu
  • 文档编号:340799827
  • 上传时间:2022-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0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 十××作文考向预测[考情报告]2016-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考点分析一览表卷别材料提要材料形式命题特点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1.漫画“进步了,退步了”2.语文素养的提升3.小羽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生活现象类①突出立德树人的导向高考作文进一步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②重视多种能力的考查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高考作文突出考生语言表达的核心素养,重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考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③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高考作文试题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材料,从考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出真我风采④增加任务驱动元素为了更好地落实高考改革的要求,2015年之后高考的作文试题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因素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1.“中国关键词”2.名人名言3.“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言论类生活现象类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1.我和2035有个约2.对战机防护3.根据标语写作历史故事类言论类生活现象类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1.劳动2.青年、爱国、民族复兴3.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言论类生活现象类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1.齐桓公、管仲、鲍叔牙2.“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3.“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历史故事类言论类生活现象类知识与技能的梳理一、审题与立意《考试大纲》在作文考试要求的“基础等级”中,第一条要求就是“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是否“符合题意”至关重要,它决定评卷教师对考生作文水平判断的第一印象,因而成为影响考生作文得分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所谓“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考生在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文章要做到“符合题意”,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的认读与理解: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的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作文,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不会得高分,而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的好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为了使高考作文“符合题意”,考生在审题时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考生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不清,常常会失之千里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抓住题眼,就能明确文章中心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这时,考生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详略得当4.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

      考生脱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5.审明体裁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感知认识,辨明文体应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状况文体不符”的出现,恐怕主要还是因为考生缺乏在审题过程中审清体裁的意识6.审明其他要求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等形式出现考生在审题后,还要立意恰切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的立意如高屋建瓴,瓴不建,其流则断:意不立,其文难继好的作文立意,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整体性原则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分析,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写作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时,考生需要树立整体观,全面理解材料内涵,弄清材料的思想内容,挖掘出命题者要表达的情感倾向,由此确定写作的立意2.深刻性原则即文章立意要力求深刻关于“深刻”,《考试大纲》有三点具体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它是指文章的见解透彻,精辟,独到,或抓住要害,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等等,能给人以启发。

      3.新颖性原则正所谓“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文章立意贵在新颖元代戴师初曾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也”可见,考生要多动脑思考,选择有新意的立意为此,考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以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心灵的碰撞、精神的鼓舞此外,好的作文立意还应紧扣时代特征,反映当代社会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凸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二、文体与结构《考试大纲》规定,高考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文体,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一旦选定文体,考生写作时就一定要合乎该文体的基本要求,体现该文体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要求1.优秀的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情节,引人入胜记叙文有一定的情节,尤其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考生对情节的安排应有全局意识,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巧妙设计情节,使文章的叙事引人入胜2)形象丰满,个性突出形象”指文中主人公的形象:“丰满”指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读者的眼前,激发读者的情感:“个性突出”指人物的言行举止具有独特的个性。

      考生不能概念化、脸谱化地只写高大全或假恶丑,而要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3)抓住关键,细致描写作文中,考生除了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外,还要善于借助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细节、表现主旨情感的关键之处,能够运用艺术性特写般的镜头,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渲染,做到形象生动,真实感人4)议论抒情,精妙点化写记叙文,若没有议论、抒情的点化、升华,人物形象就不可能丰满感人,文章主旨也不会鲜明深刻但考生在运用议论、抒情时要注意:一是前面要有适当的记叙描写作铺垫:二是议论、抒情既要文采斐然,又要精要洗练,切不可长篇大论,拖泥带水,致使文体特征不鲜明5)融情于景,诗情画意考生在写记叙性散文时,要能借鉴绘画艺术,融情于景,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画面,使人读后能产生美的享受2.优秀的议论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旗帜鲜明,“理”贯全篇首先要确定全文的主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摒弃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并将其贯串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确定立意、开篇起头,还是主体论述、总结归纳,都要紧扣主旨,突出议论说理的行文主线索2)例证洗练,观点突出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列举的人和事都要为所证明的理服务在写作中,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事例使用二至三个即可,一定要典型:②对所举事例不能作具体描写,而应侧重于评述与分析:③用例要新,不选用已经失去新鲜感的名人逸事或人人熟知的材料,防止与其他考生“撞车”。

      例证时,行文一定要特别简练,决不可枝枝蔓蔓:例证要围绕观点或分论点展开,要与需要证明的观点相吻合3)概念思辨,因果分析概念”指的是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考生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对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概念思辨,可以大大拓展议论的深度,强化议论文的论辩特征因果分析的“因”指分论点,“果”指中心论点考生要在明确中心论点之后,再来分析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考生可通过层层深入,因果推论,增强文章的思辨色彩4)设疑问难,辩证说理设疑问难,即运用逻辑推论法则,对论题提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辩证说理包括两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的说理分析,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说理分析3.优秀的散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找准抒发感情的载体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写作一般都是作者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于是将这种感悟深化,进而成文2)感悟具体形象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到什么,在文章中要说明白即使有的散文比较含蓄,没有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反映感悟考场作文应尽量明白晓畅,不提倡过分含蓄3)创造意境优美的散文善于将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强烈的感情寓于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

      意”即“内在”,包括思想、哲理与感情:“境”即“外物”,就是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内在”与“外物”的和谐统一,高度融合,就形成了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此外,在高考时,考生还可以大胆地改造应用文体或移植其他专业文体,创造出别具一格而又自然贴切的新体裁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考试大纲》中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具体说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1.结构要完整不论什么文体,都必须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文体的结构特征开头宜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记叙文要快速进入情节,议论文则要迅速亮出观点此外,考生还可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等方法入题结尾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一般来说,记叙文贵在含蓄,结尾或巧妙留白,引人深思:或以议论总结,升华主旨议论文则贵在直白,结尾或自然收束,干脆利落:或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或发出号召,简要总结当然,文章的内容、体裁等不同,开头、结尾方法也各不相同,考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2.层次要清楚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

      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考生写作前缺乏整体构思,心中没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3.过渡要自然,照应要紧密过渡,就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衔接:照应,指的是首尾照应,前后一致有的作文,段落之间、材料之间内容跳跃性很大,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文章要善于运用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承上启下考生恰当地运用前后呼应、首尾照应勾连上下文,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文意就显得圆合贯通,浑然一体三、思想与感情“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考试大纲》对作文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所谓“感情真挚”,指的是文章表达的感情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考生展开联想、想象要合情合理,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考生不要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滥造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真实,抒写真情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绝不会有真情实感任何为文造情的文章都是没有说服力的、苍白的、让人生厌的。

      所有感人的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中人或事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