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ppt课件.ppt
13页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浙江师范大学 2013.12.241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三段:读——说——写•七步:导—说—读—谈—学/练—写—评/改•话题导入——听说•读前活动——读前•阅读理解——读中•读后谈论——读后•写前准备——写前•初稿写作——写中•初稿修改——写后2“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图 导导读读写写导导入入说说读读谈谈学学/练练写写评评读读前前活活动动阅阅读读理理解解读读后后谈谈论论写写前前学学练练初初稿稿写写作作初初稿稿评评改改3步骤一:读写导入•读写导入是指布置读写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语境的话语活动•主要任务:激发学生的读写动机,引发学生读写欲望,提升学生读写兴趣和热情•教学活动:有相关话题的视听活动或“自由”交谈,布置读写任务4步骤二:读前活动•读前活动是指学生阅读理解开始前的学习活动,一般为背景介绍、生词学习和内容预测•教学任务:为阅读理解做准备•教学活动:看图说话(呈现新词),介绍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 5步骤三:阅读活动•阅读活动是指指向写作的信息获取和文本理解活动•教学任务: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阅读获取篇章知识,阅读获得深层理解,阅读获取写作技巧,等等。
•教学活动: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深层含义、概括语篇结构、评价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等等具体活动视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具体情况设计6步骤四:读后活动•读后活动指对阅读话题的进一步延伸和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对写作内容的话语关注,是阅读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活动既能检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某些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基于自己的体验理解文本需要在阅读后有机会相互交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批判性思维成果,因此,教师设计读后讨论、辩论、描述、叙述等语言交流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拓宽批判性思维,展示对阅读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对写作文本创造性的建构意义重大7读后活动•教学任务:读后讨论为写作打开思路,为写作获取素材(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点和积累语言材料)•学习活动:讨论和辩论(议论文),复述课文(缩写)、讲故事和叙述个人经历(记叙文)、描述事物(说明文)8步骤五:写前学练•写前训练是指与写作活动相关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学任务:学习相关的篇章知识和训练写作技巧,保证学习者“会”写•教学活动: 学习衔接、过渡语等,进行此单位、句单位的写作训练,师生/学生草拟写作提纲,或进行语篇单位的口头作文,等等。
•口头作文或句单位写作等单项训练活动是对写作文本的口头建构9步骤六:初稿写作•初稿写作是指写作者以最直接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要表达的思想转换成文字,将构思的结果草拟成文•初稿写作是纯粹的写作活动,写作者需要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写作任务10步骤七:初稿评改•初稿评改是指对照相关评价标准进行的作文评改活动•教学任务:完善初稿•教学活动:教师点评、自评自改或同伴互改•学生修改:拼写、标点符号、选词、用法、句法结构、段落结构•教师点评:典型错误(问题),示范如何依据评价标准进行修改和监督学生自评和互评11(一)“读——说——写三段教学模式”之“说”•“说”(贯通读写):读后和写前连贯的话语活动,解决写什么和用什么语言写的问题•读后的说:写前的说:12对阅读与写作相关性的在认识•1)阅读和写作具有相关性,读写中隐含着共同的认知策略,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的语篇分析提高学生相关的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写作的语篇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相关的阅读能力;•2)阅读与写作存在着差异,二者需要不同的认知负荷,语言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二者的“分立”教学,集中训练阅读或写作技能,可以提高阅读/写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