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歇后语.docx
17页北京的歇后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送您下载,感谢北京话有大量歇后语,从来源分, 一种是依据事物的情状而编成的,另一种则有“典”可据所谓“典”只是比方的说法,如来源于某一民族,来源于某项民俗,来源于某历史人物及其他等等前一种很浅显,易于了解例如“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葱茎色白,葱叶色青, 豆腐色白,拌之即呈一青二白 “青”与“清”同音,于是指“清白”、“清楚”等意用之又如“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马尾丝细而坚韧,穿入豆腐,怎能提起来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没法提了再如“土地爷扑蚂蚱——慌了神儿啦”土地爷是神仙,扑蚂蚱手忙脚乱, 于是说慌了神儿啦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如“冻豆腐——没法拌”冻豆腐不能拌着吃,“拌”与“办”同音,指事情没方法而言又如“炒葱——瘪啦”葱加热一炒, 1 就瘪于是借以说人窘了、困住了等意思这属于第一类其次类是有“典”的,有的来源于某项民俗,有的来源于少数民族,有的来 源于某历史人物等等北京是历代古都, 特别是满族入关后以北京为中心长达二 百数十年,满族民俗和清代政治、军事、经济及其他诸种活动在北京话中留下大 量痕迹,形成与此有关的话多歇后语。
这与上述第一类不同,它不像第一类那 样直接取自事物的外形,而是由 “典”而生,所以不查清其年由形成的那个典故, 就完全不明白该歇后语是怎样形成的, 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用这句话就影射出 这个下句为探京俗之源,必需讲讲这 类歇后语的出处这类歇后语不少,自 然是难以尽述,兹举些例句,以窥其源一、奶茶铺的炕——窄长北京话挖苦某物过于窄长而极缺宽度时,常说“喝!这倒好!奶茶铺的炕啊! ”意思是讥讽这个东西过于窄长首先必需讲清奶茶铺是怎么回事 2 满族先世原无奶食之习后来谛构满族共同体时将很多蒙古族人编入满洲旗, 随着收来的蒙古族人日多,以后又编成蒙古八旗自此,满、蒙古二族人共同生产和生活,满族人学会了吃奶茶满蒙旗人入关后,北京商界为应旗人生活之需,有人在街上开设奶茶铺,售奶和奶制品奶茶铺店堂狭窄,只可顺窗搭一窄长的炕,宽度只容一人坐,长度则可同时列坐十数人或更多于是奶茶铺的炕就以狭窄而长为突出的特征奶茶铺的窄长炕,给北京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认为以此比方物体太窄而无宽是最恰当的,于是形成了这句老北京歇后语北京最终一家关闭的奶茶铺是西城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南的 “香薷轩”,停业于 1940 年二、瘸子打围——坐着喊。
北京话说人只动嘴而不动手去做为“ 瘸子打围”,其下文是“坐着喊”谓只是口中空喝,但不动手做这源自满族人的围猎方法围猎时 3 众人形成数层的大圈,由远及近,人与人围成由大及小的圈子圈子形成后, 先要大声呐喊,满语有个词“嚇起伏兽”, 指的就是这种呐喊人形成圈,被包围在圈内的兽类可怕而埋伏于草木丛中人多,大声喊叫,伏兽就跳动而起,四下奔逃这时,人手中执弓箭刀枪而追打四散的兽类瘸子参与围猎,只能坐在地上喊叫,但不能起来追打因此而形成这句歇后语把只动嘴而不动手的人比作参与打围的瘸子,只管嘴里空喊, 但不实际去干三、上坟的羊——豁出去啦所谓豁出去,指的是准死无疑,这条命是豁出去了这源自古老的女真习俗女真人及其后世满族,杀猪祭天祭神,但对死者的坟墓则杀羊以祭,决不杀猪满人入关之初,仍守此旧俗直到清代中期,满族人上坟祭扫仍是牵羊到坟地, 在先人坟墓前杀羊以为牺牲供品清末旗人生活日艰,人们无力杀羊以祭,就携带羊肉上坟,总之是坚守不用猪肉祭 4 祀先人坟墓人们说上坟的羊是有去无还,一到坟地必定丧命形成这句歇后语使用范围甚广,决不仅用于豁出命去, 说豁出金钱,豁出做买卖赔本及其他, 都可用此语。
但凡下狠心,不顾后果, 不考虑损失等等,都说“这回我是上坟的羊!”有时表现孤注一掷的心情,也用这句歇后语四、纸糊的驴——大嗓门儿北京话说人大声吼叫或话音超过正常,常用这句歇后语以示贬意这源自北京的“烧活”满族自古有燃烧衣服器物以祭死者之俗人死后,将死者生前的衣物和使用器械在坟墓前燃烧《红楼梦》写尤二姐死后,贾琏哀思之余将二姐生前衣服包了拿出去烧,这纯系满族旧俗后来旗人无力烧真的衣物,于是 “冥衣铺”兴起,仿真物而用纸糊成 “烧活”,权当真物而焚,以祭亡人北京的烧活手艺极精,糊什么像什么糊车必有马、骡、驴,为的是拉车纸糊驴马只顾外观, 并不管内部器官因此,纸糊的驴的大 5 长脖子就被看成大嗓说人嗓门儿大, 吵人,用纸糊的驴很适宜,由于别的东西没有那么大的嗓门儿纸糊的驴与真驴大小一样,其脖子就是一个大空筒子以其大空筒的脖子比大嗓门是很恰当的现在的人没见过烧活,但只要想想用纸糊个真驴大小的纸驴,其脖子必是个大空筒子五、锅炮鱼——干死的北京旗人冬季喜食一种小干鱼,用它炒胡萝卜酱, 是北京旗人冬天的家常菜慈禧太后当政时,清宫膳食房为适应其口味,将炒胡萝卜酱列入冬季的菜单中人们将这种干小鱼称作锅炮鱼。
是捕捞小鱼后晒干,放在锅里干炮,炮成比枯木还干炒菜时将干鱼放在油内炸因鱼太干, 炸之即酥北京话说某人行为或语言使别人太下不来台,语言过于生硬而使人为难之类的意思为“干”干人”一词是说给人为难干”可作动词用,例如“他这一句话真能把人‘干’死”针对这种场合,北 6 京人就用“锅炮鱼”这句歇后语,还可以这样说“锅炮鱼怎么死的?干死的!”六、海子的鹿——愕着海子指北京南苑的一片湖沼和相连的沼泽地而 言那里在清代以前就曾是皇家猎场, 清代加以扩建,放养大量鹿类,以供皇室狩猎鹿在野生环境中,为了觅食而必需四处游动,终日终夜活动不息又为了躲避猛兽的杀害和猎人捕杀,必需随时随地处于精神极为紧急的状态;嗅觉、听觉、视觉和其他一切官感必需时时在发挥高度作用鄂伦春和鄂温克人平日狩猎活动中以猎取鹿类为最多,所以深知鹿性,关于鹿的机敏和警觉性之高,有充分的生疏,传奇甚多,真实可信这确证鹿类是格外敏捷机动的但是从东北三省将鹿捕来放在海子里养 着,天长日久,鹿失去野生环境,吃草有现成的,随地可食,且无猛兽危害, 也听不见猎人的枪声久而久之,它们饱食终日,无所认真,最终愕在那里, 呆头呆脑,动都懒得动了现在人们没 7 见过海子的鹿,但人人见过动物园里的鹿;二者一样。
海子的鹿——愕着”这句话就这样形成了北京人谓无事可做,脑力体力皆不用,终日闲着,常说这句歇后语,例如“他成天没事,真是海子的鹿 ”,下文是“愕着”七、王胖子的裤腰带——稀松北京话指两种情形为“稀松”一种是说绑得松、拴得松、装得松,是实指而言另一种是说抓不紧、不严、不紧急、不努力等等这两种情形皆可用这句歇后语如说绑得松,可说“你怎么绑的,简直是王胖子的裤腰带”又如说对事抓不紧,可说“他那人办事,王胖子的裤腰带!”这两句话一是说绳绑得稀松;一是说办事抓不紧,稀松早就听老人说王胖子实有其人,但始终未得其详1966 年在北京东郊郎家园见着王胖子的后人,才得知王胖子是扛粮工人,扛通过水道自南方运京的漕米清代南北运输靠水道漕运,北京郎 8 家园地处水道北终端,有些人户专扛粮米王胖子身高力大,膀大腰粗由于肚子很大,所以用不着裤腰带将裤子提起,粗腰大肚就把裤腰撑紧,裤腰带只虚拢而已王胖子出了名,他的特点构成了这句歇后语顺便说几句郎家园老北京皆知早年卖枣的叫卖“郎家园的小枣”,这种枣的核微小郎家园是觉罗郎球的坟地郎球随顺治帝入关,曾任尚书之职,入关后马上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用兵江南,转战长江流域。
郎家园即由郎球而得名1966 年,王胖子的后人对我说,郎家园的无核枣树只有他家院内的两棵了八、别净顾了吃元宵——瞧灯使用电灯以前,油灯和蜡烛都放在桌上或柜上,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移动桌柜等物,很简洁将灯烛打倒碰翻打翻灯烛在那时是大危急事由于中国房子皆木构造,糊纸,灯烛一倒,极易引起火灾因此人们日常不断相互提示告诫, 9 叫大家留意灯烛,不要弄倒,以防火灾再者那时没有现代化消防设备和工具, 没有自来水,一发生火灾,马上酿成大 祸,所以“留神火烛”是人们时刻念念的一件大事京俗从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为灯 节,正月十五上元节为灯节正日子灯节期间家家悬挂花灯,儿童手执提灯, 各处皆灯汤圆在北方称为元宵,元宵是灯节的应节食品因此看灯和吃元宵构成灯节两件大事,也是表现灯节的二大特征由此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别净顾了吃元宵”,意思是说还有看灯一事,不行只吃元宵不顾看灯老北京提示人留意火烛时,说“别净顾了吃元宵”,下文含意是还得“看灯”九、外厨房的灶王爷——独坐儿全国各地民间皆有印制的 “神码”,即木板刻印的纸神像北京旧日由纸店出售神码,八月十五日有月亮码儿,除夕接神有全神码儿,有财神码儿,有灶王码儿。
北京的灶王码儿有两种,一种的神 10 像是男女二人并坐,称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这种双人的灶王码儿是家庭供的神码儿上顶部印着“一家之主”老北京说一家中以灶王爷为最大另一种的神像是单人的,只有一男像,并无女像并坐这固然表示只有灶王爷而无灶王奶奶,也就是单身的灶王爷,并无配偶这种单身的灶王码儿用于外厨房和商店商店只有男性而无女性,一个商店自掌柜到伴计至于学徒皆为男性,所以贴这种单身无配偶的灶王码儿什么叫外厨房呢?原来旧日京城大户人家的厨房有内外之分外厨房是全府第的厨房, 承制全家上下人等的膳食外厨房又称大厨房,地处内宅之外另设内厨房, 亦称小厨房,位于内宅近旁内厨房只管府内一局部上下人的膳食因此可以说外厨房〔大厨房〕是全府的总厨房; 内厨房〔小厨房〕是府内一局部人的厨房,是局部的厨房《红楼梦》中所说柳五儿之母好简洁接手但终未得志的,就是荣国府的一个局部的厨房〔小厨房〕 11 荣国府还有大厨房,否则阖府上下那样众多人口的膳食由何处备办由此形成一句歇后语凡数人相聚但只有一个座位,或众人站立而只一人有座位,或某人不谦逊而独占唯一的座位,北京话就说“喝!外厨房的灶王爷!” 内含只有一个座位或一人独坐之意。
十、卖山里红的——就剩下一挂了北京内城的护国寺、白塔寺、隆福寺和外城的土地庙,自清代后期开庙会,每月各庙轮番有庙会,就如同集市一样, 似乎现在的农贸市场开庙会之日,百货杂陈,吃的使的穿的一概俱全,并有杂耍和戏曲棚子以及食品摊儿东西各庙每逢开庙日,必有几个卖山里红的人站着叫卖不是堆着卖,而是将山里红当做珠子那样用线穿成串,卖者脖子上挂很多串,其串的长度如同上朝穿朝服所挂的朝珠现在的人没观察过朝珠, 就想一串长的项链儿吧只是比项链儿长得多,挂在脖子上,下端垂到肚脐部位卖者不但脖子上挂很多串,左手小 12 臂弯曲着,也挂着很多串;只剩下右手做动作其叫卖的词句甚为可笑,不管他身上臂上挂着多少串,可是喊“买山里红吧,就剩这一挂啦!”老北京称逛庙会为“上庙”庙会的日子,熟人路遇问候“您上哪儿克?”答称“我上庙克”开庙之日,庙门旁必站着卖山里红的,于是人们听惯了“就剩下这一挂”的这句话了由此而产生了一句歇后语 “卖山里红的”,下句含意是“就剩下这一挂了”这个“挂”字转用于衣服,中国式衣服称“大褂”、“小褂”、“马褂”等等现在还有“褂子”之说,例如“穿件制服褂子”,意即穿制服上衣还没听过“西服褂子”之说。
或许由于制服自清末就来到中国,年深日久而“华化”了;西服来乍到,尚未风土化吧这句话用于嘲讽、自谦和写实嘲讽之意用于熟人间开玩笑,如说“大哥!今儿又穿这件出来啦!您这是卖山里红的! ”意思是说“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