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上编古代至18世纪文学.doc
11页本文由 saintyangking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浮士德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特征1、哲学层次: (1)对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考 首先,人性的善(天帝、浮士德)与恶(靡非斯特)互相依存,构成辨证统 一体 其次,具体的人性,善中有恶(浮士德) ,恶中有善(靡非斯特) ,是善恶 二元的合金:浮士德是一个矛盾体,充满了灵与肉、进取与沉沦、崇高与卑俗…… 的对立冲突;靡非斯特之“作恶造善”也构成完整人性的两面,是善与恶的辨证统 一体浮士德灵魂得救的结局,体现了人性正面力量的胜利 (2)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寻 五个悲剧代表人生的五大原欲:求知欲、情欲、权力欲、审美欲和自我实现 欲追求的幻灭(悲剧意义) ,其一表明理想的高不可及;其二表明求索者的有 限能力与追求目标的不可穷尽之间的矛盾 2、社会层次: 浮士德一生五个阶段的精神探索,浓缩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 300 年来 的精神发展史形象地再现了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如何走出书斋这一精神牢笼, 如何超越个人情欲,如何从古典美的迷梦中醒来,如何从政治改良的幻觉中觉 悟,如何去追求更高远更自由的社会理想而幻灭的过程。
因此, 《浮士德》被认 为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实际上,浮士德的精神探索也隐喻 了所有知识分子探索精神出路的悲剧命运 3、道德层次: 浮士德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其思想性格是灵与肉、善与恶、高尚与卑俗、进 取与沉沦的混合物,印证了“人具有的我都具有”这一名言,是完整人性的代表 而其道德意义在于:他为人类提供了一条道德净化的道路,即一个人应该不断克 服生命本能情欲,努力超越名利、地位、权势、虚荣、安逸和美的诱惑,追求最 高理想,创造美好生活,唯其如此,才能走向更高远更辽阔的境界,最大限度地 实现人生价值 4、人格层次: 浮士德人格的魅力在于其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弗罗姆《寻找自我》认为, 浮士德在人生追求中,或许犯下了种种罪过,但从未犯过一种罪——不创造的 罪在浮士德看来, “泰初有为” ,即创造是人的天职,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世 界他勇敢地与靡非斯特定约,即为自己规定了命运的航道:不创造毋宁死!浮士德这种大无畏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浮士德的人格因创造而高 贵,而闪光,而具备无上的价值和意义艺术成就: 《浮士德》能傲立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不仅因为其丰富深邃的思想蕴含,也因其多姿多彩的艺术成就。
《浮士德》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 浮士德象征人和人类,他的五段生活经历象征着人生的几个主要方面,他辩 证的生命运动过程象征着人的生存状态,他性格的二重性象征着人性的二重性; 靡非斯特象征着仇视、否定人类的异己力量以及人的本能欲求和痴迷忘返的一 面;知识悲剧象征着知识分子的觉醒;爱情悲剧象征着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 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政治悲剧象征着资产阶级软弱无权的地位;美的悲剧象征 着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距离;事业悲剧象征着人类最高理想的遥不可及;等等 2、将浪漫主义表现方法与现实主义精神巧妙结合 两场赌赛和五个悲剧充满了虚幻荒诞的色彩;靡非斯特这一超现实的人物, 在诗剧中贯穿始终与此同时,诗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 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知识悲剧表现了启蒙思想家渴望变革现实的愿望;玛 甘泪的悲剧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德国社会的风俗画卷;罗马皇宫穷奢极欲的生活是 德国现实的再现;焚烧海边小屋是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的写照 3、结构上突破一切常规,没有贯穿首尾的情节线索,而是以浮士德探索理 想为中心,跨越时空界限,形成独有的特色 4、人物塑造上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
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 与靡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甘泪是知识分子与自然的对比对 比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用辩证的方法,如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靡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 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5、体裁和形式上不拘一格,运用了多种诗歌体裁和多种形式因素,并将其 有机地融为一炉作品以诗剧为主,中间夹有叙事诗、哲理诗、抒情诗、散文诗、民歌等多种 诗体兼具所有剧种: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 期的假面剧……现代活报剧等雅俗兼具,古今交融 6、语言生动丰富和个性化 诗剧语言丰富多彩,富有民歌特点,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散韵结合;熔记 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炉;集讽刺、夸张、比喻于一体作者还善于运用精 炼的语言喻事、传神,表现人物的特征,不同人物所用的语言各不相同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有它的思想文化背景具体说来,主要有: 1、英国工业革命的双重作用 工业革命对人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以先进的技术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使人们对自身的创造能力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自信精神。
人们不仅仅要求 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一样从肉体欲望方面进行解放,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个性 上进行解放另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使人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岁月 2、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的催化作用 从某个角度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时期的产物法国大革命的共和民主精神彻底击垮了专制、等级和特权体制人 们纷纷效法拿破仑,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功名这些被大革命和拿破仑充 分鼓舞起野心的一代青年,面对着一个新的世界跃跃欲试但革命的残酷及随之 而来的动荡、压迫、战争和贫富悬殊,标志着启蒙理想的破灭,又引起了社会的 普遍失望,形成了不满现状、耽于幻想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为浪漫主义的 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和拿破仑的扩张,客观上唤起了欧洲各民族的 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于是各国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到处响彻着要求自 由和独立的呼声,欧洲进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 这些都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3、各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德国的古典哲学中,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 、费希特的“唯我论” ,都夸大 人的主观作用和“自我”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助 长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特点。
傅立叶、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助长 了耽于幻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谢林的自然哲学和卢梭的“返回自然”的学说,强化了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的 崇拜 4、对文学传统的扬弃 (1)继承与发展 18 世纪文学传统 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法国卢梭所开 创抒写自我的传统,都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间的 思想这些传统启发了浪漫主义作家并为他们所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一股大潮 (2)反驳古典主义传统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直接动机是颠覆雄踞欧洲 200 多年的古典主义古典 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各方面,都存在着规范有余而个性不足,因袭过 头而创造不够等局限,特别是古典主义越发展到后期越严重束缚作家的创作,于 是文坛希望以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应 运而生,以其充沛的激情、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自由无忌的表现形式,对 保守过时的古典主义堡垒进行了全面冲击和突围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具有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对其归纳抽象,也 可找出其基本特征: 1、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黑格尔指出:“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 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家哈兹里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 ; 乔治·桑:“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绘,而是对理想真理的探索” 浪漫主义作家大都不满现实,耽于幻想,主张抒发个人思想情感,表现个人理想世界和生命体验2、着力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浪漫主义作家普遍接受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憎恨工业文明,忘诸山水,逃避现实,喜欢描写和歌 颂大自然尤为突出的是作家们喜欢将自己的理想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 及自身理想的美好 3、主张回到中世纪 浪漫主义还提出“返回中世纪”的口号 “返回中世纪”除了在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表现出对中世纪民间 文学的重视,并且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寻找对民族文学的自信心之外,它包含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有一些 浪漫主义作家所持的保守和温和的政治态度法国大革命引起的这场政治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雅各宾 派的过激暴力行为和拿破仑的专权和扩张,确确实实惊呆了一些浪漫派作家他们渴求一种和谐的生存环 境,渴望中世纪宗法制下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于是把它反映到了他们的创作中。
4、注重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中注重效果的体现这种效果主要表现为: (1)异国情调 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往往出现异国生活,表现异国风光和多采的风俗 (2)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这是浪漫主义作家制造强烈的艺术效果惯用的手法法国作家雨果还专门提出创作中的“对比原则” , 小说《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创作范例 (3)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品的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出普通人的秉赋,表现出一种超凡的力量,常常震撼 读者的心灵《唐璜》主题(思想意蕴) 《唐璜》是拜伦最具有代表性和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唐璜的奇特而复杂的经历, 广泛地反映了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欧洲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个性自由的理想和对现实的反叛精神 长诗对封建宫廷的专横淫逸、奴隶市场的野蛮残忍、贵族社会的空虚庸俗作了深刻揭露,并尖锐讽刺了资 产阶级拜金主义的社会风尚和虚伪道德长诗还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历险表现了对自由感情的追求,对传统 道德观念的否定 艺术特征 《唐璜》在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突出表现于它的传奇性以及那妙笔营造的传奇性氛围——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还有层出不 穷的戏剧性场面,诸如人吃人的惨剧、土耳其宫闱内的风波等。
再就是那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抒情性,似乎 无处不在、统贯全篇 (2)表现手法上“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 (普希金语) 从表现手法上说, 《唐璜》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兼叙兼议为主,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 的谈话诗人似乎无法按捺自己,随时向他的主人公和读者大发议论,这种议论在篇幅上甚至占到一半以 上通过该形式,评点国事,臧否人物,追思遐忆,海阔天空无所不至,而且娓娓动听,似无穷尽若从 性质上说,插笔大致有两种,一是讽刺性的,二是抒情性的前者多涉及时事,这给予了长诗以相当浓烈 的现实主义成分;后者则多直抒胸臆,比如或回忆儿时的故乡,或倾吐去国的哀思,或哦吟大自然的神奇, 或高歌往古的遗迹,更多属于浪漫主义的感慨这类插笔不惟美妙,而尤其感人 (3)语言明白晓畅而又丰富多姿 拜伦诗作的语言是明白而晓畅的拜伦总是化繁缛为简约,变抽象为具体;广泛采用口语词汇,亦 不拒绝散文句法,形成白而不俗、谑而不陋、风趣中见隽永、轻松里显力度的风格诗中语言若泉水涌出, 洋洋洒洒,既不装腔作势,更无故弄玄虚,但幽默、婉曲、感伤、愤激、讥嘲等却尽在其中,仿佛信笔而 成,无意为之,在滔滔不绝里,显出奔放、洒脱与雄辩。
笔调极富变化,时而缠绵如切切琴诉,时而雄辩 如江水滔滔,时而激昂如惊涛拍岸,时而凌厉如峭风肆虐写土耳其王宫,便极尽铺陈,呈现旖旎风光; 写海上罹难或战场上的格杀,则充满神情动作,淋漓着血的殷红整部作品,既高亢激越又哀婉深沉,犹 如交响乐一般扣人心弦 (4)得心应手地运用“八行三韵体”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格律上,拜伦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滑稽史诗所用的“八行三韵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