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老师读通鉴之十一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外交辞令.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4947380
  • 上传时间:2018-03-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老師讀通鑑之十一:五胡十六國時代的外交辭令 张元講起「五胡十六國」 ,想到什麼呢?首先,大概是匈奴、鮮卑、氐、羌、羯, 這五個「胡族」 ;然後,可能是有哪十六個國家,什麼前趙、後趙,前燕、後燕, 前秦、後秦,前涼、後涼等等;再是,每一國的開國者是何人、屬於何族、定 都於何處等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應該想一想,記得這些就等於認識「五 胡十六國」了嗎?如果說,這些是認識那個時代的「基礎知識」 ,我們還是要問, 記得這些,有什麼意義可說呢?西晉末年,政治敗壞,民生痛苦,胡族起事,狼煙遍地,中原板蕩,衣冠 南渡江左的東晉政建立了,中原文化得以延續,那中原呢?在不斷的攻戰殺 伐之中,一個胡族政權建立了,沒多久,就崩塌了;另一個胡族政權取而代之, 沒多久,又崩塌了於是,在一段時期之內,中原以及周邊的地區,就出現了 「十六」個國家,至於稱王稱帝的,那就更多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動亂不已,民不堪命,這是實情但是,它並不是一個 「天地閉、賢人隱」的時代,在這段時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人物胡族之中, 石勒、苻堅,都是英雄,他們治理下的社會,比起西晉後期,要安定得多;而 輔佐他們的漢人張賓、王猛,當然也都是了不起的治世長才。

      這四位人物的事 跡,讀過一點中國歷史,應已知悉;四人之外,鮮卑的慕容恪和羌族的姚襄, 我們似乎甚少聽聞,卻也都是極受當時人們尊敬的英雄人物我在這裡不談這些十分傑出的人物,而是談談大概只有讀讀《通鑑》或正 史才會看到的小人物,看看他們的表現,是不是也讓人欣賞、贊歎?這一類的 小人物很多,雖無藉藉之名,但所做所為,所言所行,留下了歷史的記錄;儘 管未能對於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卻同樣屬於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事業我 想舉兩件這時期外交折衝的「故事」 ,略作述說常煒使燕 展現使者風骨石勒死後,石虎掌握中原政權,一場大災難又開始了石虎的性情極其暴 虐,人民在他的統治之下,勞役繁重,痛苦不堪石虎死,子弟爭權,內鬪不 已,養子漢人石(冉)閔最為勇武,所戰克捷,幾乎吞滅了羯人石氏所建的趙 國這時,西元 351 年,冉閔正在圍攻趙的都城襄國,趙主石祗看到情勢十分 危急,只有撤去皇帝的稱號,自稱趙王,派人向燕國慕容儁,以及羌族姚弋仲 求援冉閔聽說燕國要救趙國,就派了常煒出使燕國慕容儁派封裕接待常煒,開始了外交上的對話封裕責問常煒:「冉閔, 是石家的養子,石家把他養大,他卻恩將仇報,居然自已登上大位,還要滅掉 石趙,這該怎麼說呢?」常煒回答:「湯把夏桀趕走,武王討伐商紂,商、周 的大業得以興起;曹操是宦官的養子,他連自己的家世都不清楚,但建立了魏國。

      這些史事都說明,如果沒有天命,是無法成功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清楚, 何必再問!」封裕說:「大家都說,冉閔剛剛即位的時候,曾經以金子鑄自已 的像,來預測事情的成敗,但像未能鑄成,有這事嗎?」常煒說:「我沒聽說 」封裕接著說:「從你們那邊來這裡的人,都這麼說,你何必隱瞞?」常煒回 答:「奸臣篡賊為了迷惑百姓,會製造一些符瑞之類的東西,假托天命我們 的國君手握傳國之璽,據有中原之地,這就是受天命的明證,何必還要鑄造金 像呢?」封裕進一步問:「傳國璽在那裡?」常煒答:「在鄴城 」封裕說: 「襄國來的人說是在襄國,不在鄴城 」常煒說:「我們大殺胡人的時候,鄴城 幾乎都成了空城就是有一些人躲過大難,也藏了起來,怎麼會知道傳國璽在 何處?那些前來此地求救的人,信口胡謅,什麼都說,何況傳國璽,你們怎能 聽信!」封裕語塞,問不下去了慕容儁還是相信傳國璽在襄國,就在常煒身旁,架起一堆柴,再讓封裕從 個人利害的觀點,誘導常煒封裕就對常煒說:「你再想清楚,如果你還是執 迷不悟的話,主上可能把你燒成灰!」常煒板起面孔答道:「石氏的統治十分 殘暴,而且石虎親率大軍進攻燕國,雖然沒有攻克,但他們想滅掉燕國的企圖 非常明顯。

      所以,在東北地區貯備武器,屯積糧食,就是為了滅燕作準備我 們的國君翦除石氏,雖然不是為了你們燕國,但是你們聽到仇人被消滅,你們 該如何表示呢?你們反而責怪我們,這不是很奇怪嗎?我聽說,死去的人,骨 肉埋在土裡,靈魂卻上達天庭;如果你們要把我燒死,請快快動手,讓我的靈 魂可以上天,向上帝報告!」旁邊的大臣都說,把常煒殺掉算了慕容儁不同 意,說:「他一直為他的主人說話,連死都不怕,真是忠臣啊!有罪的是冉閔, 與使臣無關 」把他送回館舍,到了晚上,再派常煒的同鄉趙瞻去探望他,趙瞻 對他說:「你為什麼不說實話呢?我們大王生氣了,要把你送到遙遠的海邊, 那怎麼辦?」常煒說:「我自從長大成人,從沒對一般人說過謊話,何況是對 國君!講些假話來討好人,我是做不出來的為了講真話,就是被丟到東海裡 去,我也是不推辭的!」說完,轉過頭來,朝牆壁睡下,不再與趙瞻說話趙 瞻把經過向慕容儁報告,慕容儁就把常煒囚於龍城以上見於《通鑑》卷 99,新校標點本,頁 3112-3114 《晉書.慕容儁載記》 亦記有此事,然未如《通鑑》叙事之周詳明暢我們讀完了這個「故事」 ,總會 想到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常煒達成使命了嗎?燕國並未出兵救援襄國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

      燕國與姚襄(姚弋仲之子)都去救援,而且擊敗冉閔第二 個問題,常煒後來的下場如何?《通鑑》同卷記載,燕國援軍回來之後,慕容 儁知道傳國璽不在襄國,就把趙王派來的使者殺了這時燕軍攻佔中山,將常 煒釋放,並與在中山的四子二女相見常煒上書致謝,慕容儁親手作答,寫道: 「你做事不為自已,我又想到你是我的鄰州人士,也就特加寛容今天天下大 亂,你能與子女相聚,豈不是上天對你的眷念,上天都眷念著你,何況是我呢? 」再「賜妾一人,穀三百斛 」從這裡看到,燕國的國君很看重常煒,看重的是 什麼?應該是第三個問題答案或許正是「使臣的風骨」 ,而此風骨是由不怕死的精神與不說謊的態度所建構斧鉞當前,顏色不改,正氣懍然;就是敵國君 臣,也無不動容,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如果再問,這風骨是如何養成的呢? 我們相信,絕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塑這是一種文化積累的表現,常煒舉出 歷史上的事例,侃侃而談,這是一方面;常煒深明使者的職責,也是做人的道 理,則是另一方面惟有長期浸潤於深厚的文化傳統之中,領悟做人處世的道 理,方能於大亂之中,盡一已之本分,置生死於度外,把「人」的尊貴展現出 來如果,我們想要問:常煒對於自己的出使,抱持怎樣的態度?他會盡一切 力量達成任務嗎?我看是不可能的。

      因為冉閔除了作戰勇武,戰技高強,未見 任何其他長處;其性情之暴虐,如同石虎,而石虎之精明與識見,卻為冉閔所 無 ,這樣的人,怎麼會有成功的機會?以常煒之表現,必然有見於此那麼, 他又為什麼毅然出使,而且據理力爭呢?這就是人臣的職責所在,也是人的本 分所在常煒的態度如此強硬,難道不是干冒很大的風險嗎?當然如此在那 視人命如草菅的時代,稍有不慎即招殺身之禍,以常煒之精細,他應該想到處 境的艱危;但他之所以據理直言,不稍退讓,應該不是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 的殉道精神,也不是他有著暴虎馮河的莽撞勇氣,而是他對慕容儁不無認識 他知道慕容儁識才、愛才,他只要把人臣的職責與人的尊嚴表現出來,應可得 到慕容儁的欣賞,死亡危機應可化解所以,史書的記載,讚揚常煒之外,對 慕容儁的稱頌也是十分清楚再者,常煒回答鑄金像之事,說「未聞」 ,對傳國 璽在鄴城,則完全肯定,可以看到使者不說謊的立場與技巧,也值得我們讀者 注意梁琛使秦 強調禮儀的意義西元 351 年,趙王石祗為手下劉顯所殺;次年,劉顯手下背叛,冉閔進入 襄國,焚燒宮室,把人民遷往鄴城石琨與妻妾南奔,東晉將之斬於建康市, 石勒的後人全部絕滅冉閔既攻佔襄國,與燕國之間的決戰遂不能免;結果是 冉閔為慕容恪所敗,被俘,處斬。

      冉閔與羌胡作戰,情況慘烈,不是我們這些 文字所能表達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的描述,或可提供一幅歷史的圖 像范文瀾寫道:「當時冉閔與羌胡軍互攻,沒有一個月的停戰,歷來遷徒到 冀州的漢人和氐羌胡蠻人,不下數百萬,苦於戰禍,各還本鄉,路上互相殺掠, 饑疫死亡,能達到本鄉的,不過十之二三,平原上只有屍骸,看不見耕者,生 產幾乎完全停止 」 冉閔死後,中原呈現出鮮卑族慕容氏的燕,與氐族苻氏的秦,東西對立的 局面西元 354 年,東晉桓溫進軍關中,擊敗秦軍,三輔郡縣皆來迎降,父老 見到晉軍,感動流涕,說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官軍!長安近在咫尺,晉軍不渡 灞水,因為乏食,只有退回,沿途遭到追擊,不無損傷西元 367 年,慕容恪 死,臨終,力薦慕容垂,燕主慕容暐不納慕容暐年幼,國事由慕容評主持,貪腐橫行,燕政已亂西元 369 年,桓溫北伐,不聽郗超之謀,徘徊枋頭,為 慕容垂與秦之援軍所敗,損失慘重燕與秦合作擊敗晉軍,兩國關係融洽,互派使者往來同年,燕派郝晷與 梁琛使秦郝晷因與王猛為舊識,王猛以老朋友的方式接待郝晷,問了許多燕 國內部的事,郝晷看到秦國大治而燕政不修,想要巴結王猛,說了不少燕國的 實際情況。

      梁琛到了長安,秦王苻堅正在外地打獵,就把他叫去梁琛說:「你們秦 國使者到我們燕國,燕國君臣準備好了整套朝廷禮儀才敢接見今天你們秦王 要在野外接見我,我擔任使臣,是不能應命的!」秦國接待的官員說:「客人 到了這裡,就要聽主人的安排,你怎麼可以規定要用什麼禮儀!天子又稱乘輿, 到的地方稱為行在,不是一定常住某地還有, 《春秋》中提到『遇禮』 ,就是 見面行禮我們安排在外地接見,有什麼不可以呢?」梁琛說:「晉朝腐敗, 統治的天命已告喪失,今天秦、燕兩國都是秉承天命,統有一方桓温猖狂, 進攻我國,燕國若亡,秦國孤危,勢難獨立;所以秦王也感到情況嚴重,毅然 派兵救援,兩國因而結好我們東方的燕國君臣上下,覺得自己的不爭氣,讓 鄰國擔憂,很感抱歉,對於來自西方的幫助,更是十分期待今天,我們擊退 強敵,兩國的交聘往來正要開始,應該尊崇禮儀,合乎道理,加強兩國的友好 關係;如果對待使臣十分隨便,就是看不起燕國,怎麼是兩國結好之時,應該 做的事呢?天子以四海為家,行動之時稱為『行輿』 ,居住下來稱為『行在』 今天,天下分裂,秉承天命統有一方,所在多有,怎麼還說什麼『行輿』 、 『行 在』?依照禮的規定,沒安排好,突然相面,叫『遇』 ,這樣子的禮,相當簡陋, 不是平常時日應該有的作法,若一定要這麼做,這是被主人所逼迫,是不合於 禮法的;不依照禮法的安排,我是不敢遵命的!」苻堅只有為他設置行宮,文 武官僚各在其位,然後請來梁琛,就像燕國接待秦的使者一樣,進行了接見之 禮。

      事後,苻堅私下宴請梁琛,問道:「東朝的名臣有那些人?」梁琛說: 「太傅慕容評,國君近親,德行高尚,足以輔佐王室;車騎大將軍慕容垂,智 慮謀略,無人能及,足以抵禦外侮其餘或以文學優長,或以武事精擅,都有 很好的表現,只要有才能,就可以為國所用 」梁琛的堂兄梁奕在秦朝當官,苻堅派他接待梁琛梁奕請堂弟住在自己家 中,梁琛拒絕,並說:「過去諸葛瑾擔任東吳的使者,到蜀漢交涉,與弟弟諸 葛亮只有在公開的場合見面,私下沒有任何接觸,我很羨慕今天你要讓我住 到你家,我不同意 」梁奕還是常來館舍探視堂弟,有時也問問東方燕國的情形 梁琛說:「今天,秦國與燕國分據二方,我們兄弟二人都受國君器重,各在朝 廷當官,應該各自為國效力我想說我們燕國有多好,恐怕不是你們秦國想聽 的;我想說我們燕國有那些不好,又不是做為使臣應該講的堂哥,您就別問 吧!」苻堅叫太子與梁琛相見,秦人要梁琛向太子下拜,先對梁琛說:「鄰國的國君,就是自己的國君;鄰國的太子,也同於自己國家的太子,你要向太子行 拜見之禮!」梁琛說:「天子的兒子,就是一般的士人,當太子就是由普通的 地位上升到尊貴的地位太子都不敢以朝廷的臣為臣,何況是外國的臣!如果 心中沒有敬意,只是禮儀的往來;行禮之時心中沒有恭敬之情,只不過是一些 煩瑣枝節動作而已。

      」最後梁琛並未向太子下拜王猛勸苻堅把梁琛留下,苻堅沒同意以上見於《通鑑》卷 102,新校標點本,頁 3218-3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