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计划书雏形.doc
17页课题研究计划书姓 名: 金 姝 雅 课题名称:近代中日琵琶流派兴衰考略2013年 11月 23日 填目 录●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一、拟开展课题的依据…………………………1、第一部分中国琵琶流派依据………………………………………………2、第二部分日本琵琶流派依据…………………………二、拟开展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1、国内外有关中国琵琶流派的研究…………………………文献资料……………………………………………………曲谱资料……………………………………………………总 结……………………………………………………2、国内外有关日本琵琶流派的研究…………………………文献资料……………………………………………………曲谱资料……………………………………………………总 结……………………………………………………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包括重难点与创新点)…………………………2、目前中国琵琶乐发展的现状及困境…………………………3、目前日本琵琶乐发展的现状及困境…………………………●研究课题大纲……………………………………………………●研究课题进程……………………………………………………●附录……………………………………………………1、中国近代琵琶流派发展线状图……………………………………………2、日本近代琵琶流派发展线状图……………………………………………拟开展的课题研究 近代中日琵琶流派渊源及兴衰考略●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依据、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一、拟开展课题的依据琵琶这件源远流长的古老弹拨乐器,在东亚流传至今天约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假设我们把琵琶经丝绸之路东行传播路线设置为以西亚为起点,经中国大陆,至日本奈良正仓院为终点 1,她不仅对中日两国的音乐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其自身在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浸润下,朝向她们各自的民族文化审美,不断演变发展,均经历了初入附属期、风靡高峰期、沉淀衍生期琵琶这件来自西域的弹拨乐之王在东亚辉煌的传播发展史,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研究课题第一部分依据——中国近代琵琶流派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琵琶分三种,即:阮咸(又称秦汉子)和西域传入的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 2秦汉时期的“阮咸” “秦汉子” ,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直柄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了西域的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四弦曲项琵琶为梨形音箱、曲颈、四相(无柱)、四弦,横抱用拨子演奏;五弦直项琵琶为棒状直颈琵琶在中国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两次繁荣发展时期第一次在隋唐时期,它是西域琵琶在华夏大地的全方位展示;第二次在清代,这一次是西域琵琶(曲项琵琶)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逐渐成为一件典型的中国乐器,并且发展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琵琶流派的形成 3 第一个高峰期的隋唐时期,琵琶在宫廷燕乐的文化浸润下发展,此时宫廷燕乐以外来龟兹乐为主体,琵琶作为宫廷燕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出现了如康昆仑、段善本、曹妙达、曹纲、裴神符等著名琵琶演奏家,他们技艺高超、受人传诵,并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记载于唐代的典籍之中。
可见当时琵琶艺术已经高度成熟,成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当中不可缺少的雅俗共赏的乐器明清时期的第二个高峰期,琵琶以民间音乐形式独占鳌头,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杰出演奏家,如:李近楼、张雄、陈牧夫等明末清初,琵琶艺术逐渐分化为南北两大派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北派以燕京王君锡( 即直隶派) 为代表, 南派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但此后北派逐渐衰微,而南派在江浙一带繁荣发展、人才辈出,逐渐形成了南派的支派,就是以无锡派、崇明派、浦东派、平湖派和上海派为代表的江南五大流派琵琶流派历来有南北之分,清代以后在南派基础上又逐渐形成几大支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南派的支派国内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说九派(浙、直隶派、一素子、上海浦东派、瀛洲古调派、无锡派、平湖派、诸城派、汪派 5) 、有的说四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 6) 、还有的说五派(无锡派、崇明派、浦东派、平湖派和上海派 7) 1 赵维平.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J].中国音乐学,2003, (04)2 中国琵琶分为三分类来自于 赵维平.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J].中国音乐学,2003, (04)3 万莉.琵琶历史渊源与流派问题研究综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 (06)4 陈重.琵琶的历史演变及传派简述[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 (01)5 陈重.琵琶的历史演变及传派简述[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 (01)6 王霖.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四大琵琶流派简述[J].音乐爱好者,1990, (03)7 高厚永.曲项琵琶的传派及形制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6, (03)关于南派支派的分类问题,哪种对、哪种不对,他们又有什么异同?曾在上世纪70、80、90 年代引起琵琶界乃至音乐界激烈的争论。
然而随着琵琶大师孙裕德、李庭松、卫仲乐的出现,普遍而又一致的说法是五派(无锡派、崇明派、浦东派、平湖派和上海派) 现今,南派支派分类不再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琵琶界及音乐界侧重于对五派(无锡派、崇明派、浦东派、平湖派和上海派)的形成及兴盛原因、传谱特点、传人和传承、技术及演奏风格、琵琶形质细微差别、为何瓦解?以刘德海“刘派”命名的“新派”为何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1840年,西方列强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崩溃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政治经济多方面打开中国大门,直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很快这一地区便成为中国当时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是港口城市,有着天然优越的地理优势,而靠近上海的江苏无锡和浙江嘉兴平湖地区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山青水秀、稻香鱼肥,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琵琶五大流派它们同时围绕着中国当时最为繁荣的经济中心 ——上海市,这就为各个琵琶派别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在五大派中,崇明派、上海派、浦东派占尽了地利 ——上海市;平湖派位于浙江平湖,紧挨上海市与杭州湾;无锡派位于江苏无锡,距上海仅一百多公里。
可看出琵琶五大流派同处与一个文化流域,具有相近的地域文化特色 ——江浙文化,为琵琶流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基础,而优越的经济基础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五大流派在演奏技法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积极创新出像下出轮、夹弹等大量的新演奏技巧,大大丰富琵琶的音乐表现力;人才方面,五大流派名家辈出,先后培养出大量能演奏本派别乐曲的优秀弟子,其中有些人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此时琵琶流派在演奏风格上表现得更为鲜明;乐曲乐谱方面,此时琵琶乐曲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为弹词戏曲的伴奏,而是出现了许多传统琵琶独奏曲,正是因为民间流传有大量不同版本的琵琶谱,这非常有利于传统琵琶演奏技法的记录和保存,发展至后来五大流派都有各自完整的传谱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流派间交流融合的不断深入,流派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同时在经济迅速发展、交流地域逐渐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书籍音像制品广泛发售、专业音乐院校民乐专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这些南派支派对于琵琶界的影响逐渐衰弱2005年12月伴随着浦东派最后一个嫡系传人林石城先生的故去,江南流派作为在琵琶史中辉煌的一页似乎落下了帷幕中国音乐学院的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他在学习了崇明派、平湖派、浦东派、汪派四大流派的琵琶艺术后,通过多年的研究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兼收融合中外音乐元素,创造了许多现代琵琶新技法,以及富有新时代气息、异国气息、宗教气息的新作品。
刘德海改编和创作了 70多首作品且广泛流传,他是在五大流派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的,可以说五大流派的影响深入其作品当中2004 年 12月 16号,海南琼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和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主办的“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上,众多琵琶界和音乐界的学者们提出了新派“刘派” 8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中叶,虽然中国社会多经战乱,动荡多舛、国家制度亦几经改易,但仍有一大批热爱传统音乐的琵琶音乐家,将“国乐”传播与发扬视为一份神圣事业,终生奉献于这一领域,他们以朴素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国琵琶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当肯定的贡献而当代琵琶界一位卓越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的刘德海,他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同时,广泛采用各家的长处,多年潜心进行艺术创新,也为琵琶民族器乐在当代的传承发展、进而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汪毓和教授发言指出:“上世纪80、90年代及现今关于南派支派以及刘派琵琶的理论性研究和讨论,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之付出了心血,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疑这是非常必要有益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还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中国琵琶流派问题的研究,正如刘德海先生所说的那样, 大都偏重于纵向单线式的师承关系的论述,忽略横向复线式的师承关系的研究,以及各家各派的人文气韵、审美情趣、艺术风格、技巧演进的总体脉络流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于琵琶界、音乐界继续深入研究,以上内容为中国琵琶流派课题提供了充足的研究依据,也说明了中国琵琶流派课题的研究是具有意义和必要性的。
研究课题第二部分依据——日本近代琵琶流派隋唐时期, 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琵琶有五弦直项琵琶、四弦曲项琵琶和阮咸三类, 它们现在依然存放在奈良的正仓院 9 其中阮咸在仁明天皇的乐制改革后就逐渐被淘汰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真正在日本得以流传下来的琵琶只有两种: 一种是雅乐中所用的雅乐琵琶, 另一种是通过佛教由盲僧为佛教法会伴奏所用的盲僧琵琶日本的琵琶可分为乐琵琶、平家琵琶、盲僧琵琶和近代琵琶(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四大种类从历史上来看,平家琵琶产生于乐琵琶,这两种琵琶属同类;而近代琵琶(指明治维新以后流行并发展的琵琶)产生于盲僧琵琶,近代琵琶指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近代琵琶与盲僧琵琶属同类现今已看不到雅乐琵琶独奏曲的演奏,只剩下在雅乐中保存的琵琶的伴奏部分;对于盲僧琵琶来说,除了在九州的部分地区尚存的地神经和荒神琵琶之外,也很难听到盲僧琵琶的实际演奏;在江户时代一直得到保护的平家琵琶,在明治政府取消平曲的保护制度后也逐渐走向衰微,因后继无人而绝迹,目前平家琵琶由日本琵琶协会的一部分继承者保存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是日本近代琵琶的主要两大流派在明治后期到昭和初期在日本全国空前普及起源于盲僧琵琶的日本近代琵琶(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 ,之所以能够艺能化和世俗化,有其特殊的日本民族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近代琵琶流派的盛衰, ,明确显示了日本社会文化构造对琵琶音乐及日本音乐史的影响。
明治时代后期,近代琵琶--萨摩琵琶内部被分为“正派” 、 “锦心流” 、 “锦琵琶”三大派系 “正派”四弦四柱,具有豪放特质;“锦心流”四弦四柱,以纤细优美的艺风著称;“锦琵琶”是五弦五柱,由水藤锦穰创造 “正派”和“锦心流”在琵琶的演奏中加入了歌曲的乐节中间休止,演唱的时候没有伴奏, “锦琵琶”有边演唱边用琵琶伴奏的形式 10近代琵琶--筑前琵琶以筑前盲僧琵琶为基础,融合萨摩琵琶和三味线等诸多元素琵琶演奏家橘智定、鹤崎贤定和吉田竹子将这种琵琶音乐推向了一个高峰,形成了橘流、鹤崎流、吉田流三大流派橘智定去世后,橘流被分为“橘会”和“旭会”两大流派,一直流传至今而吉田竹子的弟子高峰筑风死后,因无后继者而消失,鹤崎流从一开始就没有发展起来而自生自灭筑前琵琶的种类分为四弦四柱和五弦五柱两种,说唱和歌唱交错进行,前者是在歌曲的中间休止时加入琵琶,后者是用琵琶伴奏歌唱 11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日本文明幵放,日本从封建制度中摆脱出来,开始走向国民化的道路在文明开化时期,音乐的性质不是游艺,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