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中考--吉林省少数民族习俗.doc
2页吉林省中考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吉林省是多民族的边境省份,有 48 个少数民族,2001 年少数民族总人口为 2463613 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9.03%人口超过百万的只有朝鲜族,为114 万人;满族 99 万人;蒙古族 17 万人,回族 12 万人;除锡伯族外,彝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都是首次超过千人吉林省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开拓了吉林省的疆土、创造了吉林省的历史与文化一、朝鲜族为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省的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他们居住的地区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1)居住:朝鲜族的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2)服饰: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以长布带打结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爱穿素白服,素有“白衣民族”之称;(3)饮食: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辣白菜和打糕等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4)娱乐:其聚居区以“歌舞之乡” 、 “足球之乡”著称于世朝鲜族能歌善舞,姑娘们爱荡秋千和在跳板上飞腾,小伙子则喜欢一对对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
(5)节日:有元日、寒食、端午、秋夕、老人节等民俗节日二、满族是吉林省第二多的少数民族在我省主要居住在伊通满族自治县 (1)居住: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 ,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 (2)服饰: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 “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 (满语称“衣介” ) 今天, 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旗袍和 “旗头” 、 “旗鞋” 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3)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 (4)宗教: 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5)食物:萨其玛:满族传统糕点 (6)节日: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7)禁忌:满族禁忌较多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
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三、蒙古族是我省第三多的少数民族,在我省主要居住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1)居住:蒙古包(2)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 4 个主要部分蒙古袍(3)饮食: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4)运动:蒙古人喜欢的运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 (5)音乐: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 (6)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四、回族是我省第四多的少数民族1)居住: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 (2)服饰: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 (3)饮食习惯: 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
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4)节日: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 、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五、锡伯族喜爱骑马射箭, “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忌食狗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