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专题09 有机化合物(解析版).doc
15页专题09 有机化合物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液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是否水解完全B.用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不能鉴别乙醇、乙醛C.饱和(NH4)2SO4 溶液或硫酸铜溶液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D.在苯与液溴制备溴苯的实验中,溴苯提纯步骤:水洗、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水洗、用干燥剂干燥、蒸馏【答案】A【解析】A.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用于检验葡萄糖,只能检验淀粉是否水解了,不能检验是否水解完全,故A错误;B. 乙醇、乙醛均能被重铬酸钾氧化,而使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褪色,故不能鉴别,故B正确;C. 饱和(NH4)2SO4 溶液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的原理是盐析,而硫酸铜溶液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的原理是变性,原理不同,故C正确;D. 在苯与液溴制备溴苯的实验中,反应混合物中含有溴苯、苯、溴化铁、溴化氢、溴单质,溴苯提纯步骤:水洗、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水洗,是用于除去溴化铁、溴化氢、溴单质,分液后得到溴苯、苯的有机层,用干燥剂干燥除去有机物中残留的水分,再蒸馏获得溴苯,故D正确;故选A2.下列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乙烯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SO2和Cl2使品红溶液褪色C.碘片、氯化铵晶体受热消失 D.ClO2和漂白粉现在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答案】D【解析】A.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理不同,A不符合题意;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与品红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Cl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原理不同,B不符合题意;C.碘片受热消失是碘升华,氯化铵晶体受热消失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原理不同,C不符合题意;D.ClO2和漂白粉处理自来水都是应用其强氧化性,可以消毒杀菌,原理相同,D符合题意;故选D。
3.海水晒盐后精制得NaCl,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aq)得到Cl2和NaOH,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 NaHCO3;向海水晒盐得到的卤水中通Cl2可制溴;从海水中还能提取镁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① C CO2COCO2②CuSO4(aq)Cu(OH)2Cu2O③AlCl3AlNaAlO2④SO2NH4HSO3(NH4)2SO4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①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题给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②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共热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钠、氧化亚铜和水,题给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③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能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制得单质铝,题给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故符合题意;④足量的二氧化硫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亚硫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硫和水,题给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故选C。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稀硝酸溶解0.1mol铁粉,转移电子个数一定为0.3NAB.1L容器中充入2mol NO和1mol O2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等于2NAC.5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D.0°C、101kPa条件下,11.2L三氯甲烷含有的氯原子个数为1.5NA【答案】C【解析】A.铁与稀硝酸完全反应时,硝酸过量,生成硝酸铁;铁粉过量,生成硝酸亚铁,故0.1mol铁与一定量稀硝酸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0.2NA~0.3NA,选项A错误;B.NO和氧气反应后生成的NO2中存在平衡:2NO2⇌N2O4,导致分子个数减少,故所得的产物分子小于2NA个,选项B错误;C.n(Na+)=n(Cl-)=0.5L×0.5mol·L-1=0.25mol,n(Na+)+n(Cl-)=0.5mol,因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总计0.5NA个,但水会电离出极少量的H+和OH-,因而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选项C正确;D.标况下氯仿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氯仿的物质的量,选项D错误;答案选C。
5.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1,4二氧杂螺[2,2]丙烷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4 mol O2B.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该有机物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D.该有机物与HCOO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A.该化合物分子式是C3H4O2,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3molO2,A错误;B.在该物质分子中只有2个C原子上分别含有2个H原子,一氯代物只有1种,其二氯代物中,两个Cl原子可以在同一个C原子上,也可以在不同的C原子上,所以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2种,B错误;C.由于分子中的C原子为饱和C原子,其结构与CH4中的C原子类似,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因此不可能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C错误;D.HCOOCH=CH2分子式也是C3H4O2,二者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D6.实验室用下图所示反应装置制备溴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下压铁丝使之与液体接触,液体呈现微沸状B.若烧杯内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反应为取代反应C.反应后向大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上层的褐色油状液体为溴苯D.反应后向大试管中加Na2SO3溶液,振荡后静置,褐色油状液体变无色【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苯、液溴沸点较低,因此下压铁丝使之与液体接触使反应发生过程中,液体呈现微沸状,故A项说法正确;B.该装置中,左侧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液溴,右侧四氯化碳作用是检验液溴是否吸收完全,若烧杯内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为AgBr,说明进入烧杯内气体为HBr,可说明反应为取代反应,故B项说法正确;C.溴苯密度比水大,反应后向大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溴苯和苯以及溴单质的混合物位于下层,上层为溴化铁溶液,溶液呈棕黄色,故C项叙述错误;D.反应后大试管中含有一定量溴单质,向大试管中加Na2SO3溶液,溴单质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振荡后静置,原褐色油状液体变无色,故D项叙述正确;综上所述,叙述错误的是C项,故答案为C。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CaCl2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答案】A【解析】A.磷原子核电荷数为15,则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为,故A正确;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CaCl2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故D错误;故答案为A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乙醇与浓H2SO4混合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B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浊液变澄清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向1-溴丙烷中加入KOH溶液,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AgNO3溶液,无淡黄色沉淀生成1-溴丙烷没有水解D向20%麦芽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再加入NaOH溶液调成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麦芽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 挥发的乙醇及反应产生的乙烯都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因此不能根据溶液褪色确定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A错误;B.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浊液变澄清,是由于苯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可溶性苯酚钠和碳酸氢钠,可证明酸性:苯酚>HCO3-,B错误;C. 检验水解后溶液中含有Br-应该在酸性溶液中,实验中水解后溶液中没有加入硝酸至溶液显酸性,因此不能检验,C错误;D. 麦芽糖在稀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然后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显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若出现银镜,就证明麦芽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被银氨溶液氧化,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9.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己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0O2B.己烯雌酚分子中一定有16个碳原子共平面C.己烯雌酚为芳香族化合物D.己烯雌酚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加聚、酯化、硝化反应【答案】B【解析】A、根据己烯雌酚的结构简式可知己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0O2,正确;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是共面的,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是共面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该分子中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有8个,错误;C、己烯雌酚分子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正确;D、己烯雌酚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可发生加成、氧化、加聚反应,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发生酯化、硝化反应,正确,答案选B10.下列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的是A.干冰 B.液氯 C.生石灰 D.冰醋酸【答案】A【解析】A. 干冰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故其水溶液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但二氧化碳自身不发生电离,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A正确; B. 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气溶于水后,水溶液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B错误; C. 熔融的氧化钙能导电,生石灰是电解质,C错误; D. 冰醋酸的水溶液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冰醋酸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③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形成原电池,加快铝导线的腐蚀,错误;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缸中放电条件下生成NO,错误;③葡萄糖中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备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正确;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错误;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胶体,正确;⑥“水滴石空”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正确;综上,①②④错误,答案选B。
12.已知: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利用下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下:物质沸点/℃密度/(g·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