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13《穷人》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课堂实录」范文.docx
27页「部编版」六上语文13《穷人》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课堂实录」 13 穷 人 [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澎、湃”等14个生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轰鸣”“抱怨”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关注情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抓住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把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进行分类,生字分类注意“唉”“嘿”“嘛”“喃”一类偏旁相同、结构相同,表示语气的字,在指导读音中,可以把课文中带有这些字的相应语句呈现出来,放在语句中更好地把握读音的准确性,也可以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情感沉思”“抱怨”“忧虑”这类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教师出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还能从人物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情感学习“自作自受”“湿淋淋”时,要适当地拓展ABAC式和ABB式的词语 本课生字读音中要注意“淋”的声母是边音,“皱”“勺”是翘舌音,注意零声母生字“唉”的读音书写方面,书写“皱”时要注意左右相等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细节描写很有特色基于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独立感悟和掌握方法为主,教学时如何做到“面上到点、点上到位”呢?设计时不要过分纠结细节,可以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出现的三个场景:桑娜等待丈夫回家,桑娜看望西蒙后抱回西蒙的孩子,桑娜说明实情获得丈夫支持三个场景的描述完整地呈现故事内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孩子,渔夫回来后,两人一度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表达,让学生的学习从学过走向学会,把学习落实到运用上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收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资料及《穷人》写作背景 (2)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3)初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及词语,自主学习生字词 (4)通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及文中描写的三个主要场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汹、涌、澎、湃”等14个生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风暴、轰鸣”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好句子,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场景描写通过环境描写,了解桑娜家生活的困难,认识人物勤劳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 2.作者介绍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文学史上的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他用质朴的语言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穷人) 【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地从作者简介导入本课,人物的图画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课件出示: 汹 涌 澎 湃 熄 掀 困 唉 淋 嘿 糟 嘛 皱 勺 提示纠正:“淋”的声母是边音,生字“皱”“勺”是翘舌音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带读词语,男女生接龙读,全部齐读 课件出示: 渔夫 汹涌澎湃 风暴 轰鸣 心惊肉跳 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困难 阴冷 自作自受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忧虑 后脑勺 ①“忧虑”“抱怨”描写心理状态其中“抱怨”是指心中对某一事物不满 ②“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文中是桑娜因屋外的恶劣环境而心中特别不安 (3)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带点的词的读音及意义 课件出示: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潮湿”都是翘舌音,偏旁相同;“又潮湿又阴冷”写出了西蒙家的艰难 3.快速读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作者介绍的三个穷人中着力表现的是谁?围绕她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后,交流 (1)桑娜、西蒙、渔夫中侧重表现桑娜 (2)以桑娜的活动为线,重点描述了桑娜等待丈夫回家、桑娜看望西蒙后抱回西蒙的孩子、桑娜说明实情获得丈夫支持这三个场景 课件出示: ①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②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孩子 ③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3)三个场景中作者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提示:桑娜与丈夫收养西蒙的孩子 【设计意图】 本环节安排四个层次的读: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词语,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再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形成个人独特的阅读感受;第三步快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第四步细心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抓场景,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研读场景一,初识人物形象 过渡: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面对“穷”境,人物展现出怎样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1.请同学们朗读第1、2自然段,看看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这件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桑娜家境非常贫穷 ①桑娜的家境贫穷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课件出示: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②“沉思”“勉强”是什么意思? 沉思:文中指桑娜在寂静和孤独中对生活现状深沉思索 勉强:文中指桑娜一家靠打鱼凑合将就着过日子 ③桑娜家境的此贫寒是通过对桑娜的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 (板书:心理) ④齐读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⑤小结:这段文字以描写桑娜心理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桑娜家境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才得以维持的。
(2)渔夫和桑娜十分勤劳 ①桑娜家虽穷,但却温暖而舒适 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 课件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②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认识人物形象 a.这段文字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两者间有什么联系?(先写了屋外海边恶劣的环境,再写了屋内温暖舒适的环境两者形成对比,更显出家庭的温暖 b.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课件将“温暖而舒适”变红) 引导学生体会渔夫和桑娜通过辛勤劳动将家布置得非常温暖、舒服 c.这段文字表现了渔夫和桑娜怎样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勤劳,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板书:勤劳) ③男女生合作读屋内、屋外环境描写的句子 ④小结: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又叫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桑娜、渔夫的勤劳和他们家境的贫寒,有利于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3.总结 桑娜一家七口人,住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虽然穷,但在桑娜和丈夫的努力下,勉强度日这样的状况如果再加上两个人,他们的生活会更艰难吗?我们下次课再学习 四、课后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心理的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3.品析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勤劳和家庭的贫困,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第1、2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勤劳和家庭贫困的句子 2.接下来,桑娜一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她和渔夫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二、研读场景二,再识人物形象 1.出示三个场景,指名读第二个场景 课件出示: ①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②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孩子 ③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过渡:在这些穷苦的渔民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2.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桑娜 3.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并指导朗读 示例一: 课件出示: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1)从这段对西蒙小屋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从西蒙死时的神情“冰冷发青的脸上”看出西蒙死得很痛苦;“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细节描写,看出她死前的挣扎、不舍,其场景让人揪心 从“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旧衣。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