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jc****537
  • 文档编号:47945927
  • 上传时间:2018-07-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沿海三大三角洲中唯一尚未得到全面深入开发的一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重心的渐次北移将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这里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区位条件目前,黄河三角洲在世界大河三角洲中,资源最丰富而开发程度最低从区位条件看,这里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湾沿岸的地段,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结合部,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这些都表明其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经济发展潜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已被列入《中国 21 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也把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项目作为支持《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第一个项目,山东省也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作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黄河三角洲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1.资源环境系统脆弱(l)黄河尾闾摆动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自然劣势,也是开发的最大制约因素黄河自 1855 年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河道入渤海的 700 多年来,较大的变迁 10余次,同时,由于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堆积,使得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新生陆地最快的地区。

      J976 年以来造陆速率每年高达 32.36 平方千米,到现在造陆面积已超过 2530 平方千米黄河尾闾的不断摆动,三角洲不断向海推进,形成了动荡的地域环境由于黄河三角洲的环境形成相对较新,加之受各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使该区土壤发育不稳定肥力易衰退从而形成三角洲脆弱的生态环境2)淡水资源不容乐观在黄河流域的气候大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黄河三角洲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下,使得黄河三角洲的水资源不容乐观首先,水资源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据利津站统计资料表明,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400 亿立方米,而最多年份达 900 多亿立方米,最少年份不足 100 亿立方米,相差近 10 倍;年际变化也很大,利津站资料表明;伏秋大汛期(7月~10 月)径流量占到总量的 63%,其他 8 个月仅占 37%,而且有的季节甚至断流,近年枯水断流时间还有延长之势其次,三角洲境内浅层地下水水量少,水质差,对工农业用水、人畜饮水都不适用第三,三角洲境内河道大多遭受污染,据 1988 年对广利河、溢洪河、桃河等 5 条河流的 11 个断面的监测,石油检出值均超过国家地表水三级标准3)土地资源盐渍严重受气候影响,黄河三角洲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蒸降比为 3.23:1,春秋两季尤甚,形成全年两次有规律返盐高峰,加之该区地处海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而造成土壤盐渍化严重。

      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盐渍土地约 59 万公顷已垦为农耕地的有 29 万公顷,封育天然草场的有 16 万公顷,植树造林的有 1.4 万公顷,尚有盐荒地 18 万公顷待开发在已垦荒地中,经营粗放,80%属于中低产田2.丰富的资源与低水平的开发形成鲜明对比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综合资源最丰富的三角洲,目前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远处于低水平阶段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可采年限有限,且加工转换起度低,油气资源是本区的优势资源,其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了 32 亿吨和 257 亿立方米,各占全国总储量的 21%,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勘探开发基地胜利油田已是我国的第二大油田,年产原油超过了 3000万吨,而且近年渤海湾也勘探出大量油气资源但石油工业主要停留在石油开采上,仅有的几个炼油厂规模也很小,计划供给本区的原油只占胜利油田原油总产量的 1/20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黄河三角洲有土地 176 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46 公顷,而且黄河入海口每年还新造陆地 2000 公顷尽管如此,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率偏低,东营市 63 万多公顷可利用土地中实际耕种面积仅占 37%,尚有 40 万公顷没有开发利用,而且在已利用的土地中。

      中低产田面积约占 2/3土地利用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草”与“水”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全市所建 4600 多公顷人工草场仅占草场总面积的 3.5%,大多数草场植被稀疏,加之人为乱垦滥牧,呈衰退趋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多种作物协调发展不够滩涂面积广阔,但利用程度极低本区东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 350 多千米-10 米浅海海域面积 4800 平方千米,海岸滩涂资源极为丰富,是“海上山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除海边滩涂有少量利用外,浅海海域的利用程度极低,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利用3.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与产业结构层次低并存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基本上是随着石油的开采而开始的60 年代石油开采以前该区经济表现为一元的农业经济,之后,又表现为一元化的石油经济石油工业异军突起,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机电、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但到目前为止,黄河三角洲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据资料表明,东营市 1995 年三种产业的比例为10.9:78:11.l,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大,而一三产业的比重相比之下则显得微乎其微,尤其是第三产业与当今世界第三产业产值接近或高于第二产业的趋势相悖,这与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存在密切的关系。

      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甚至畸形发展的状况也同样存在,就东营 1995 年产业结构状况而言,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占到 41.2%,种植业占到一半以上,基本上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力度尚不够;工业内部结构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为 10.5:89.5,在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又占到 75.6%,其中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石油工业畸形发展4.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但经济总量仍较小进入 80 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社会财力得到较快增加以东营市“八五”发展为例,1995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29.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90 年增长 68.3%,年均增长 7.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69.67 亿元,增长 2 倍,年均增长 2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23.86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1.8 倍,年均增长 23.3%,但是,同全省比较,其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值低 5.7 个百分点,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 4.5 %,在全省 17 个市地中列第 9 位,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分别只占全省的 5.365%和 2.62%,财政收入占到全省的 2.95%,排到了第 10 位。

      5.人才短缺.劳动力素质不高目前,黄河三角洲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相比较来说是相当匮乏的以东营市为例,一是高级人才少,据有关资料统计,东营市(含胜利油田)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8.5 万人左右,约占全市人口的 4.1%;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胜利油田,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 2%;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市现有不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中,文科人才占到 83%左右,而工科、农林科仅占 17%左右;市区内人才分布不均,50%多集中在市属机关和广饶县,有的区专业技术人才少得可怜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1.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开发智力资源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针对本区智力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本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首先抓好教育科技的建设,逐步形成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分级分类教育结构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2.加强对环境、资源条件的管理与调控黄河三角洲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开发,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黄河尾闾的摆动,使开发难以进行,开发成果难以巩固和发展。

      治理河口,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是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的前提当政府和人民在认真总结治黄成功经验和对国外江河治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工程导流,疏浚破门,巧用潮汐,定向入海”的治理经验,取得了河口畅、流路稳的初步成果应争取黄河口的治理列入国家发展计划,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开展,这是有相当必要性的,由国家投入资金,组织专家,借鉴国内外治理河口的成功经验,来更加科学地对黄河流路和黄河口展开治理对于石油、天然气、盐岩、卤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虽然其储量丰富,但与人类对其开发利用速度相比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重化工时代的到来,对其开采将愈来愈多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就应增强危机感,根据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土地资源,要利用人工措施加以改良,以促进肥力的良性循环淡水充足的地区,可采用引入淡水洗、盐压碱的方法治理,同时应注意排灌结合;生物治碱,水稻种植是改良滨海盐渍土的较好措施;此外还可以采用深沟排碱,放淤压碱,暗管排碱等措施总之,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综合治碱措施,一定可以把盐碱地治理好针对水资源年际、年内分配不均的问题,应大力加强水库建设。

      黄河三角洲尚未开发的荒碱地就有 40 余万公顷,这为水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需水各异的行业间结合效益的高低,作好用水计划3.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针对黄河三角洲的资源特点及现在经济发展状况,今后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以挖掘资源潜力为中心,以资金投入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投资环境改善为前提,抓住新的发展契机,加大农业开发力度,加快培植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化进程壮大工业整体实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多元产业结构组成的综合经济,使产业结构进入平衡发展和良性循环阶段加快农牧渔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的改革,加快替代产业的开发建设步伐,逐步向综合功能型区域开发的转变并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油游带动”战略4.促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投资环境中“硬环境”的主体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配套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及发展后劲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针对本区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较差的状况,应当发挥本区离韩国与日本较近的区位优势以及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发挥本地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国外资金、技术来此“安家” ,以促进本区的发展。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7~8 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