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高速铁路隧道外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37高速铁路隧道外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号: 版本号: 高速铁路隧外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 书—汉和飞轮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实施 ××供电段(章) - 1 - - 2 - 高速铁路隧外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汉和飞轮 1 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汉和飞轮生产的隧外棘轮补偿装置检测、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测周期:12个月;检查保养周期:12个月;补偿限制架监测周期:3个月 2 编制依据 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好工作规矩》(铁总运〔2022〕221号) 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修理规矩》(铁总运〔2022〕362号) 2.3《上海铁路局轨旁设备管理手段》(上铁供〔2022〕189号) 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22〕47号) 2.5安装图和厂家产品说明书 3 检测、检查保养工程 3.1外观检查 3.2参数测量 3.3检调与更换 4 关键安好风险卡控 根据作业现场实际处境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好、道路交通安好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好风险提示如下: 4.1使用作业车时,平台旋转要专人盯控,严防碰伤支柱。
作业车要设置相应防倾 - 3 - 倒措施 4.2在调整、检修过程中要时刻留神支柱的受力处境,防止支柱受力过猛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4.3 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紧线器安装要坚韧稳当,防止在调整更换时抽脱 5 作业程序 本作业指导书对汉和飞轮生产的隧道外棘轮补偿装置检查、测量以及缺陷整治等作业内容作了明确,流程图中其它作业步骤依照《接触网一日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执行 - 4 - 图1 隧道外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流程图 - 5 - 6.作业要求 6.1人员要求: 根据工作票的作业内容、作业范围,工作领导人填写并签发派工单,本表仅列出访用作业车举行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一组所需人员 6.2 携带工具: 6.3 材料打定 - 6 - 7 坠砣块若干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 8 坠砣杆套 2 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 9 坠砣抱箍套 1 10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个 2 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 1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个 2 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 12 双耳楔形线夹个 2 13 止动卡块个 2 14 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个 2 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7检查方法与标准 7.1 外观检查 图1 1、H型钢柱承力索用补偿下锚底座 2、H型钢柱接触线用补偿下锚底座 图1 - 7 - 3、承力索下锚棘轮补偿装置 4、接触线下锚棘轮补偿装置 5、H型钢柱坠砣限制架 6、坠砣 7、坠砣杆 8、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9、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10、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11、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12、拉线底座 7.1.1 终端锚固线夹检查 (1)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查销钉是否有锈蚀、裂纹现象,检查销钉处开口销是否扳到位,检查终端线夹本体是否有裂纹、锈蚀等现象。
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本体与螺纹楔套的距离≈8-9mm,允许误差±1mm 图2 (2)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正确,外观状态良好,线夹无烧伤、裂纹、锈蚀等奇怪处境,线索与终端线夹连接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接触线露出双耳螺栓的距离,150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露头长度为15mm,允许误差±1mm;85-120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露头长度为10mm - 8 - 7.1.2 下锚绝缘子检查 承力索、接触线下锚绝缘子应对齐,允许误差为±100mm绝缘子外观状态良好,无放电烧伤、脏污、破损等,与绝缘子相连接的零部件齐全无缺失 7.1.3下锚拉线检查 外观检查拉线本体,是否展现断股或电气灼伤处境在确认外观状态良好的根基上,检查拉线的受力处境,在正常状态下,承力索、接触线下锚的拉线务必绷紧受力,拉线回头绑扎100mm,允许误差±10mm,UT线夹U螺栓露头长度应大于20mm,拉线根基应完整无损,拉线根基地板应与根基密贴 7.1.4棘轮本体检查 棘轮本体有无损伤,是否存在变形、裂纹、锈蚀等,转动应生动 - 9 - - 10 - 图4 7.1.5下锚底座检查 图5 图6 下锚底座零配件齐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底座各零部件连接坚韧,底座应无变形、裂纹、锈蚀等。
用水平尺测量,下锚底座安装水平(图5、6),棘轮安装好后务必保证棘轮轮缘平面与地面垂直(图7),制止造成棘轮与补偿绳偏磨 补偿绳 棘轮本体 双耳楔 形线夹 螺 栓 销连接螺栓轴 测量棘轮是否垂直处境 图7 7.1.6 补偿绳与大小轮、平衡轮检查 (1)补偿绳不得与棘轮本体发生偏磨,补偿绳不得脱槽,在轮槽内不得重叠,棘轮本体和平衡轮之间的补偿绳不得交错缠绕,补偿绳应无断股、散股等现象,若察觉断股、断丝时,要实时对补偿绳举行更换 (2)平衡轮应完整无损伤,在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在20°以内 (3)检查大轮及小轮上的楔子是否安装正确,楔子是否正确安装在棘轮本体楔形槽内,补偿绳与棘轮本体及楔子本体是否精细贴合,受力面是否正确 检查步骤: a 楔子务必进入棘轮本体楔形槽内,补偿绳务必切实的缠绕在楔子上,楔子、绳、 外壳要密贴 图8 b 铜线头卡子抱紧补偿绳,铜线头卡子不受力,不应产生受力畸变、开裂等现象,在正常使用后,与补偿绳间不应产生超过4mm的相对滑移 c 露出铜线头卡子外的补偿绳回头理应大于60mm - 11 - - 12 - 图9 检查楔子务必得志上述3个条件才能保证其安装符合要求,否那么务必举行调整。
d 错误的安装: 图10 图11 图12 7.1.7 限制框架、坠砣串检查 (1)坠砣限制框架安装正确,得志坠砣串升降变化时的要求,限制坠砣串的摇摆,不阻力升降,且受力良好,零部件无锈蚀 (2)隧道外检查抱箍是否与坠砣限制管存在摩擦;隧道内检查坠砣与框架角钢是否存在偏磨 (3)坠砣串应完整,叠码整齐,其缺口彼此交织180°,坠砣块无锈蚀、破碎等,坠砣串上、下串动生动,整串重量差小于1% - 13 - 图13 7.1.8 承力索棘轮防鸟装置检查 防鸟装置本体应安装坚韧,连接螺栓无缺失,外观无裂纹、变形、锈蚀等 7.2 棘轮补偿装置几何参数检查 7.2.1 a、b值测量 补偿装置a值(坠砣顶部至棘轮中心的距离)、b值(坠砣底部距根基面距离)及补偿绳缠绕圈数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a、b值不得大于安装曲线值±200mm,且a、b 值在极限温度时不得小于200mm 7.2.2 大、小轮圈数测量 按照安装曲线图检查大、小轮缠绕的圈数是否符合规定,大、小轮缠绕时最小缠绕一圈,最多缠绕三圈半,小轮缠绕时务必两边对称。
图14 7.2.3止动卡块与棘轮轮体间隙测量检查 用盒尺测量止动卡块与棘轮轮体的间距,距离标准在5mm以上 - 14 - 图15 7.2.4螺栓、开口销检查 检查各连接部件螺栓安装正确,螺母、垫片无缺失,螺栓力矩符合要求开口销不得缺失,开口销的掰开角度120°-130°, 更加是要检查坠砣杆底部的承重板上的膨胀销钉是否安装上下底座连接角钢内侧间距保证502mm ,螺栓紧固力矩120N·m ,并拧紧备紧螺母 7.3.1 下锚底座偏斜调整 调整步奏如下: (1)在坠砣串上方的支柱上适合位置固定手扳葫芦,在坠砣杆环下方打上钢丝套,用手扳葫芦吊起坠砣串并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索上,钢丝套子安装在棘轮底座上部的支柱上,紧动手扳葫芦,使补偿绳卸载 (3)松动下锚底座螺栓举行调整,用水平尺举行测量,直至下锚底座调整水平,紧固螺栓 (4)两个手扳葫芦合作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3.2 补偿绳偏磨、脱槽和重叠交错调整 - 15 - 图16 图17 调整步奏如下: (1)在坠砣串上方的支柱上固定手扳葫芦,在坠砣杆环下方打上钢丝套,用手扳葫芦吊起坠砣串并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索上,钢丝套子安装在支柱上,紧动手扳葫芦,使补偿绳卸载 (3)调整补偿绳状态,符合模范要求 (4)两个手扳葫芦合作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5)不得使用铁锤或扳手敲砸棘轮补偿装置本体,防止造成棘轮装置损坏造成设备故障 7.3.3 平衡轮偏斜角度超标调整 调整步奏如下: (1)在坠砣串上方的支柱上适合位置固定手扳葫芦,在坠砣杆环下方打上钢丝套, - 16 - 用手扳葫芦吊起坠砣串并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在承力索/接触线上,钢丝套子安装在接触网支柱上,紧动手搬葫芦,使补偿绳卸载 (2)去除下锚绝缘子与终端锚固线夹的连接螺栓 (3)调整线索扭转力,使平衡轮斜角度符合模范要求 (4)连接下锚绝缘子与终端锚固线夹的连接螺栓 (5)两个手搬葫芦合作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3.4 a、b值超标调整 调整步奏如下: (1)根据现场测量的a、b值,查阅温度张力曲线,确定b值调理量,并根据调理量在补偿绳上适当位置打一紧线器,坠坨杆环下方安装钢丝套,或者在坠砣杆环内穿入钢丝套,紧线器和钢丝套之间连接式手扳葫芦。
(2)摇动手扳葫芦举行紧线,使补偿绳卸载 (3)将楔形线夹从坠砣杆环内取下,退出楔子,按照安装曲线图上查出的b值,重新制作回头;回头制作做完毕后复测b值是否符合要求 (4)两个手搬葫芦合作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3.5 止动卡块与棘轮轮体间隙超标调整 调整步奏如下: 松开止动卡块4个螺栓,在调理孔范围内调整间距,按要求移动至距轮体15-20mm 处,并使其两边和轮缘中心对齐,再对4个螺栓按照标准力矩举行紧固即可 7.3.6 补偿绳与楔子体合作不良调整 (1)对不符合要求的楔子体务必举行调整,参照“使用说明书”,首先用手扳葫芦拉紧线索及坠砣串,将棘轮补偿装置举行卸载 (2)松动楔形槽处的补偿绳,开启铜线头卡子,将楔子退出 - 17 - (3)检查楔形槽及楔子是否有影响楔子与楔形槽合作的毛刺或杂物,清理明净后再次将楔子套上补偿绳后安装进棘轮本体楔形槽内,来回推拉,查看是否存在卡滞现象,受力面正确,合作精细 (4)假设无卡滞,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