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读者阅读需求图书管理.doc
5页基于读者阅读需求图书管理摘 要:通过对南京图书馆中外文借阅处2012年初图书 流通情况的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需求,并就此探 讨如何进一步改进图书架位管理、调整馆藏分布,以便更好 地满足读者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 力关键词:读者阅读需求图书分类利用率图书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公共图书馆正处于“以藏致用” 的转型时期在传统文献保藏向现代信息服务转变的过程 中,如何利用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各个阶层读者 的需求,既是图书馆职责所在,更是其提高社会信息获取公 平性的社会责任使然因此,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读者需求 调查分析,直接决定了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读者需求为例,在图书流通业务中,如何利用有限馆 藏空间,合理布置文献资源,让读者以最短时间、最优路径 找到所需图书,则是读者服务一线工作实际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南京图书馆中外文借阅处近年来的业 务实践为基础,结合图书利用的量化分析及读者阅读需求的 定性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架位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 并改进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1. 中外文图书流通现状作为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南京图书馆 总体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 系,截至2010年底,馆藏图书总量达910万余册。
南京图 书馆新馆落成运营五年,以图书借阅流通为主导的读者服务 一直保持高水平运营状态一一持证读者数量逐年累增,外借 书刊流通持续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年共接待到馆读者 195万人次,书刊流通396万册次其中,读者服务部中外 文图书借阅处2011年共接待读者75万人次,占全年读者总 人数的38. 5%,累计外借图书130余万册次,占全部书刊流 通量的32. 8%o中外文借阅处目前可提供开架外借中外文图书近40万 册其中,外文图书近4万册,而中文图书可供外借的文学 类图书10万余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图书近26万册在 日常流通过程中,常年在架图书30万余册,而读者外借量 保持在10万多册的规模一一每年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图 书外借数量则会有较大增幅;整体看来,中外文借阅处的图 书利用率达到25%o2. 图书分类利用率分析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各类图书的流通利用情况,在参照 书刊流通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图书分类利用率”评 估,真实反映读者阅读需求的偏好就中、外文图书开架利用情况来看,相对于大多数普通 读者的知识接受能力,尤其是语言瓶颈,目前呈现出外文冷、 中文热两极分化的利用趋势,即中文图书借阅种类、借阅数 量、借阅频率、读者规模均远远超过外文图书,而外文图书 流通率常年不足2%,读者规模仅为中文图书读者规模的4%。
青少年读者借阅语言类图书用于外语自学,满足其语言 学习、语言考试的需要;中老年读者借阅小说书大多为文化 休闲——其借阅倾向受大众传媒(电视和电影)和网络媒体 影响十分明显,许多借阅率很高的图书都是网络小说的实体 版;借阅计算机类图书的读者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老年读 者多数为电脑入门,而中青年读者则多半是技术发烧友,其 借阅倾向也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法律政治类(D)、军事类 (E)图书因其专业性高、可读性差,普通读者难以接受, 故利用率较低,尚不足平均水平的半数从读者阅读需求的统计分析角度看来,图书分类利用率 也是比较客观的参照指标,可以为图书馆采访人员购买各类 图书提供参考,为调整购书经费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为 本馆确立明确的馆藏特色,并尽量使得馆藏文献资源能够覆 盖绝大多数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3. 架位管理与布藏调整作为江苏省的总书库、中心馆,南京图书馆在确保藏书 品种齐全、藏书品质优良的前提之下,必须满足读者广泛丰 富的阅读需求通过上述分析,读者阅读需求可归纳为求知 型、实用型、休闲型一一前两种主要以语言类、计算机类图 书为主,而后一种则多数为小说书随着南京图书馆中文图书全品种、多复本采选原则的确 立,中外文图书借阅处在馆藏图书架位总量额定的情况下, 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保证新书及时上架、中文图书正常流 通,还需对部分类别的图书剔旧。
这些中文图书往往是陈旧 破损严重、学术价值低、缺乏实用性、长期无人借阅的藏书, 根据馆藏资源的不断变化,科学计算、合理利用,及时做好 架位剔旧,以及新书上架排架工作,不断提高馆藏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应妥善处理外文图书外借利用由于长期 开架借阅,加之利用率普遍较低,且极易造成外文图书的污 损残破有鉴于此,外文图书应转为闭架入藏,向读者提供 闭架外借或者预约外借,从而有利于图书保管和馆藏利用 而原有4万余册的馆藏空间,可以用来扩充热门图书的馆藏, 提供多品种、多副本的借阅服务,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 求4. 结论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往往具有阅读能力与阅读行为 的本质特征在阅读能力尚处于普及的社会阶段,读者阅读 行为对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馆藏发展的影响,则更多来 自流行文化和大众媒体因此,利用业务管理软件对读者需 求的统计分析工作,应在夯实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更新, 坚持“剔旧更新”的架位动态管理策略;通过建立长期有效 的读者需求资源库,不断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人性化;在 传统读者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利用多媒 体平台一一展览、讲座、培训、咨询等方式,在为公众提供 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践行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 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1] 吴慰慈、邵巍著•图书馆学概论•北京: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2002[2] 王子舟著•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3[3] 孙晓林•利用读者需求分析完善图书馆服务职能•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8):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