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上语文期末质量分析.pdf
5页2015/2016 学年九上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陈秀春一、试卷结构分析(一)试题结构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八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内容,试卷有2 份,第一卷满分100 分,由积累运用( 20 分) 、阅读理解( 30 分) 、写作(40 分)三大板块组成,共 19 小题, ;第二卷 50 分,由拼音汉字书写、背诵默写、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四部分组成试题难易适中,覆盖面广,重难点突出,全面细致考查学生一学期来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语文综合素养二)题型与题量第一卷共 19 小题,卷面分值为100 分题型题量分值比例积累与运用3 20 20%阅读理解12 40 40%作文1 40 40%第二卷共六大题,其中由拼音汉字书写4 分、背诵默写 19 分、诗歌鉴赏 8分、比较阅读 19 分二、命题特点解析:1、坚持“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试题依纲据本,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设题依据是课内的2、坚持文质兼美、深文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位的报刊杂志,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3、坚持整体感知,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在设置阅读题时,涉及到割裂原文,即使再好的题目也不采用, 尽量保持原文的整体性, 原汁原味地让学生品味,通过整体感知全文, 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意旨从而培养他们理解、领悟的能力, 并由此往文外迁移,拓展视野,激发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4、 坚持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今年的作文是话题作文,并不作限制, 因为要求首先就是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三个“自” ,给了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 使之最大限度地弘扬个性, 尽可能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5、 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材料的 “思想教育内容” ,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木棉花开”中的问题6、在新课标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要求传授知识“应联系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 、 “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 、 “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 依据这一要求,仿句、对联、连词组段等试题形式的出现力图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术语,考查活的语文知识,重在语言运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良好的启示、导向作用三、答题情况分析(一)成绩分析班级人数与考人数最高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平均分一班53 53 120 36 67.9% 1 1.9% 95.6 二班50 49 117 38 76.0% 93.8 三班50 50 116 39 78.0% 97.9 四班53 53 117 37 69.8% 95.3 五班53 53 120 36 67.9% 1 1.9% 95.6 六班50 49 117 38 76.0% 93.8 年段308 205 120 150 73.2% 1 0.5% 95.6 从六个班级的成绩来看,我们应该加强优秀生的培养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积累与运用 1.背诵默写此题得分不错,多数同学能拿6-7 分,有不少同学得满分错别字主要有:声作升、迹作际、雁作燕,赢字“贝”作“羊”, “生前”“身后”对调, “受任”“奉命”中的“任、命”对调 2.名著阅读 (1)此题得分较好 (2)这是一道简答题,得分率较低多数同学能准确判断文段中的任务,特别 是 B段中的关羽,但是只有40% 的同学能准确完整的写出故事的起因 3.综合探究 (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得分率高达90% 以上 (2)此题考查对联,得分率极低因为学生对对仗的基本条件不了解,以致全 年段只有 30 来个同学准确对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及名句赏析能力,总的3 分只有几十个同学能 够关注口语交际,多数同学只是些诗句赏析,答案不完整,得分多数只有2 分 二.阅读能力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4.加点词的解释得分情况还可以,其中“遗”“将”字的解释错得最多 5.此道选择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得分率只有60% 左右,平时的字词积累不够 扎实 6.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答得还好好,主要失分原因是翻译不到位,没有落实到每 一个字词特别是第2 句中的“以”“二卵”不能准确翻译。
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多数同学能够把握要点答题 (二)《“成器”与“溜须”》阅读 8.这一题答得不错,多数同学能准确归纳事实论据,个别同学不能提出并准确回答论证效果 9.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境义的理解,答题情况较好,部分同学不会结合文章内容 回答问题 10.此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得分情况较好, 但是内容方面的作用一部分同学忽 略了,并且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1.此题考查重点语句赏析,答题情况较好,但不少同学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三)《从前月,那一轮忧伤》阅读 12.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情况较好三幅画面至少能归纳2 幅 13. 此题考查重点语句分析,学生基本能够抓住答题要点,但是答题不规范,乃 至得分率不高 14.此题考查标题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得分较高,但是部分同学答题不够完整 15. 此题主观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答题情况较好,个别同学回答较笼 统,不够全面 五.写作 本次作文满分 40 分,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命题作文;一个是材料作文作 文的得分大多在 30-32 分之间,最高 38 分,最低 0 分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学 生在这次作文中的得失 1、审题本次作文总体来看审题还不错。
命题作文都能抓住 “温暖,感动” 来写,半命题作文能抓住等待来审题 2、内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文章内容较空洞,条理不清,文章素材老旧, 缺乏新意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创意,大部分同学题材内容都雷同,没有新意 3、语言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文章语言较通顺,错别字也不多见,但语 言优美、有文采的文章也不多见 本次作文字数要求是600 字,有部分同学字数 未能达到要求,只写了5 百字,甚至只写 2、3 百字,导致作文分数不高 4、书写本次作文的卷面总体来说还不错,因为卷面不整洁被扣分的学生 不多 六.五十分卷 ( 一) 阅读文段,书写汉字 (1)80% 的同学不会写“葩、恣”这两个字 (2)得分率很高,要跟学生强调书写务必工整、要写在格子的正中 (二) .背诵默写 多数同学得分在 5-10 之间看得出学生有去背诵,但理解不透彻,答非所问 (三)诗词鉴赏 (1) 多数同学得分在 2-3 分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答题不规范,不懂得把“破、 深”二字分开分析 (2) 此题答得较好,大多数同学能答出思乡、忧国忧民之情 (四)比较阅读 1.此题大多锝 2 分学生在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掌握方面仍需加强 2.此题得分情况较好。
3.此题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准确归纳出观点,大多用甲文的第二句话回答 4.此题得分多为 1-2 分, “博、可以”这两个关键词翻译错误 5.此题得分多为 1-2 分,多数同学只能答出1 点 总而言之,此次考试, 50 分卷的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另:普通班有两个同学未写名字四、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落实不够扎实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检查、落实还不够扎实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再课后做到多读多背的巩固复习,致使记忆不牢最后失分 在平时的背诵默写中, 多数同学就只是读完之后应付老师的检查,可许多时候是有口无心的,所以在背诵默写中错别字较多基本功不够扎实而名著阅读虽然简单,但不能看出学生平时重视不够,内容知之甚少,语言组织能力较差2、不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过关,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差学生不会审题反映出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如何去读题,找关键字,分析题目,又如何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迁移,这都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教师都要能做到灵活变通,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完成了。
3、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教师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试题来看,对学生有多种能力的要求,如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叙述答案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需要从平时抓起,长期才能形成,显然一些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够,导致学生丢分4、对学生书写要求不够严格近年来,中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二是错别字较多,对于一些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不能正确地掌握三是随意简化汉字,生造汉字在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都重视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加之班级人数多,忽视了写字指导, 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致使学生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五、改进教学的措施1、 注重基本功训练, 保住基本分; 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但会背诵而且会准确默写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经验,很多学生能感知,却无从表达,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2、加强现代文阅读中筛选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种种概括的方法,如描点法,也就是把记叙的要素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合法, 就是将文章的各个语段中最关键的信息筛选出来,即捕捉语段的中心词, 经适当的加工使之能涵盖这个文段的中心内容; 扩展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文题展示出的已知条件通过联系、联想的方式,借助逻辑推理,推导出文章的基本内容。
3、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意思和整句翻译能力掌握得较好,但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方面能力较弱,建议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4、作文中落实记叙文等基础文体的日常训练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 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大多考生的文章是泛泛而谈、 空洞无物之作, 甚至连改卷的老师也自嘲自己是不是平时上课废话太多而养成学生这样“散讲”写作的习惯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的老师难道就只能是摇摇头、发发感慨吗?⑴改变作文内容“大众化”要进行作文内容进行专项训练, 教师应精心选择作文题目, 按不同的内容进行训练在写作课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强化指导,进行同写作样式作文的内容进行指导和训练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作文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写生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认识生活中的现象, 抒写生活的真实感悟 加强平时的练笔与指导,强化写作的基本习惯,如书写、立意、选材、构思等等,鼓励创意表达⑶坚持“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指导 特别是从文本中引导总结作者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路、 写作选材的用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应该成为总结的重点, 并且能适时加以课堂专题训练,以提高“用”的能力与水平。
而在作文教学中,亦应教会学生将写作方法的运用与对他人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5、无功利性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开展大量的语文学科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善于总结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善于总结与整理自己的情感,在大量语文活动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爱与憎,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