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鉴定.jsp.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925777
  • 上传时间:2017-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83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鉴定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公元前 770 年—221 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争夺,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和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 770 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 476 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的发掘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等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

      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与甘肃酒泉玉等其他材质有大理石、滑石、绿松石、玛瑙、石髓、水晶、煤精等说明玉料采选地域较广装饰品玉器的开料,如凤翔秦国的璧,厚度仅为 0.1 至 0.35 厘米此种精薄的玉器,唯用很薄的金属工具旋切方可奏效装饰品绝大多数都刻纹饰礼仪器多数无纹饰纹饰的刻法,以单阴线和双阴线为主,线条细密匀称所用工具是直径很小且很薄的金属工具所刻出的线条,一般不足 0.1 厘米的宽度,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颇熟练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圆圈,直径约为 0.1 厘米,有的小得肉眼难辨所用工具是极细的金属管钻多数玉器表面,虽注重抛光,但其光泽晶莹程度,与战国玉器相比显得逊色二)春秋玉器的特征1、西周玉器的遗风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

      如双龙首璜饰有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但有了新变化,如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这些种龙首被战国玉器所沿用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2、玉觿的广泛使用3、龙虎合体造型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4、云纹龙形佩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的造型与形制云纹变商和西周多见的勾云纹为对称内钩卷云纹(简称卷云纹),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先河,特别是战国飞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5、首现谷纹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玉器中最早的谷纹,见于春秋晚期谷粒的造型及布局特点是:其一,浅浮雕,谷粒圆鼓,体形较大,手感圆钝;其二,谷粒后端较尖细,常加细弯阴线(表示种子萌发后的根须);其三,排则较稀疏,且不太规则6、谷纹龙形佩谷纹与玉龙的结合,始兴于春秋晚期典型的谷纹龙形佩,龙星主雨,天田星主谷,龙降时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春秋谷纹与谷纹龙形佩为战国玉器谷纹及谷纹龙形佩的直接源头,并一直流传下去,直至清代的仿古玉器。

      谷纹与谷纹龙形佩的源远流长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立国为根基,是其文化架构的主梁之一,归根结底是龙星崇拜(祈雨)文化7、螭纹初现玉器的螭(蟠螭)纹始见于春秋河南温县所出玉龙,刻有典型的螭纹8、龙鳞纹造型的新变化龙鳞纹在商和西周玉器基础上,出现了从简到繁的新形式玉器龙鳞纹造型发展的趋向大体是从简到繁把握龙鳞纹的变化是鉴别商至春秋(从战国起基本不见龙鳞纹)玉器的一个重要依据9、龙首纹是玉器的主体纹饰这是春秋玉器总体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所在作为单独纹饰的龙首纹,最早见于商代春秋玉器龙首纹造型的基本共性是:由单阴线或双阴线勾云纹或卷纹构成在一件器物上,龙首纹按一定的方式(方位及顺)排列铺置;极为细密,龙眼睛细小难辨以龙首为单位,绝对不见龙身;龙口吐舌较有代表性的龙首纹,可举下面几例:上唇上卷,下唇内敛,吐舌,立耳椭圆眼睛;唇、舌、眼形同卜器,尖耳,开战国玉龙耳形之先河(龙形躺);圆眼睛,下唇向下卷(龙纹饰);双阴线构成,双唇呈 S 形,是战国玉龙唇形的源头10、新创的蟋虺纹11、双龙合体佩春秋新兴的双龙体佩,其造型突破了西周双龙合体纹饰的旧范,变成独立成体,以环为中心、边缘凸出二龙首或兼二龙爪,是二龙组合一体的形象。

      此类双龙合体佩,极可能是战国玉器中,以环为中心边缘附连二龙造型玉佩的直接源头这类的玉器造型,俗称为“出廓”即龙纹超出环的轮廓12、玉石圭矢的发现圭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圭与矢的合体器,当然是其身份地位及兵权的象征圭矢是盟誓者的礼仪用器,它暗示主人在政治和武力斗争中必胜的信心圭矢的缘起,应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狩俗文化(矢)和新石器时代玉圭的象征意义然而,二者本身本无内在联系,东周人的发明,却创造性地把‘兵’与“礼”牵合在一起出现了圭与矢合体的新造型13、工具剑的发端铜质或铁质长剑上(含剑鞘)镶嵌四种玉饰者;在西汉时专名为“工具剑”镶有玉饰的礼仪佩剑发端于春秋时期吴国玉器出土剑首及剑格,证明镶有玉饰的剑,为战国和汉代工具剑的形制提供了规范14、纹饰的新技法和新风格概观多数春秋装饰品玉器上,雕刻一种新型的纹饰,即满满雕刻了由勾云纹或卷云纹组成的复台型龙首纹(整体看为龙首纹而龙首纹均由勾云纹或者卷云纹构成)这种新型龙首纹,开一代纹饰新风值得深入地研究纹饰的工艺技法是以单阴线勾画出龙首纹、勾云纹、卷云纹的轮廓结构,然后将阴线全部深入地刻下去,使龙首纹能突出起来,最后将突出起来的部分,琢磨得圆润而有光泽。

      这种工艺方法可称作‘阴线刻兼浮雕法’;因为,在整体视觉上,龙首纹呈浅浮雕形这样的龙首纹表现出敦厚而灵秀的美感,它大大优秀于商和西周玉器多平面阴线刻技法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具有的形式美特点是:其一满密充实;其二敦厚圆润满密充实是指纹饰不仅布局满铺,不留一点余地,而且细密均匀排列有序,表现出装饰手法的严密丰实的新风格敦厚圆润是指从纹饰表现出的视觉效果看上器物比原来加厚了,有柔秀厚实之感;浮雕有匀圆莹泽之美,手感滑润舒适,敦厚圆润的艺术美,恰与厚朴温润的本质美相谐春秋时通过纹饰的装饰美来表现玉器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在战国玉器中得到继承 “游丝刻”也是春秋玉器中的新工艺与新风格这种极为细密的阴线纹,其细微的程度,有时肉眼会难以辨清好象手表机芯上的游丝游丝刻多施饰于龙首纹的耳、唇或舌上,实际为表示束丝纹另外在虎形饰、兽面饰和器物的边缘上,也有这种纹饰游丝刻”以细如毫毛、间不一发的纤微秀美,表现出工艺的精巧妙绝游丝刻阴线纹的刻划工具,可能不是小型金属航轮因为,航轮过后必很柔软,易弯曲而不能达到效果设想,这种工具可能是金刚石质尖锋刻具,利用金刚石结构结晶体的锋利棱角刻划阴线是完全可能的。

      在战国玉器中可广泛地看到游丝刻的线纹形式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因诸侯相争,战事不断,故称这个多事之秋为战国时期有关战国时期的古玉发掘成果极为丰富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1、种类装饰品有璧、环、玦、璜、管、珠、佩饰、觿、镯、串饰、组佩、剑饰、挂饰、碟、玉人、蟠螭纹饰板、龙首带钩、笄、虎、马、龙、龙凤、鸟、蝉、背面、龟壳等;礼仪器有圭、璧、琮、玉幂目、口塞、鼻塞、琀、玉俑、玉册等;日用器有梳、嵌玉镜架、耳杯、盘、灯2、造型饰品以片形为主,厚度均匀,边缘犀利礼仪器的玉璧尺寸较大创新造型有龙首带钩、耳杯、镜架、玉剑佩、大型挂饰、整玉形玉幂目等纹饰造型基本延续春秋时式样,如谷纹、勾云纹、卷云纹、蟠螭纹等创新型纹饰较多,如阴线连锁乳钉卷云纹、蒲纹、兽面纹和束丝纹及谷纹(或薄纹)组合等3、工艺材质多为软玉,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开始多见)等,其中含河南玉、新疆和田玉、岫岩玉、珉玉、玉色为白色、青白、灰白、青绿、黄绿、黄色、红褐等其他玉石类材质,有玛瑙、石髓、绿松石、水晶、紫晶、滑石等镶嵌工艺空前盛兴,且工艺精美雕琢处布局繁密,图形多样,边缘犀利规整,做玉精细抛光技术精湛,是战国玉器工艺的一大特色,其成就空前优异可称中国古代玉器抛光工艺的代表。

      许多玉器的抛光度能达到光彩照人的效果,能把玉材的硬度与光泽度充分地表现出来按物理学原理,质地越坚硬的物质其抛光度越强、越充分如滑石的硬度为 1,在玉石材质中最软,故抛光效果不佳;金刚石的硬度为 10 故抛光效果达到顶级战国玉器所施抛光者,一般选择质坚色美的玉器,抛光度能达到玻璃光泽,平滑细润,视觉自然舒适施过抛光术的玉器,更显华丽精美抛光术所用的研磨料,因无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迄今尚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可能是细若泥浆状的金刚砂从近现代琢玉工艺看,这种方法是基本奏效的抑或可推测,用丝麻纺织品在玉器表面反复“勒门自磨”,也可达到其效果物理学将物体表面的光亮度单位即称“勒”,说明玉的光亮度与“勒磨’技术有关二)战国玉器的特征1、双龙首佩的新造型春秋时期已多见双龙首型璜,其造型是单纯地作拱桥(虹)形这种玉器发展到战国时期变成较为繁复的双龙首佩这些玉佩的造型仍以原来的双龙首为主体,在其上下边缘附设对称式镂雕双龙、双凤、兽面等纹饰,使玉佩造型更为丰满;由原来的单行对称,变为二或三层对称,丰富和增强了对称形式美;由于施用透雕工艺,加强了器物及其形象的玲现剔透的生动感此类玉佩的创新形式被汉代玉佩所继承2、龙首形带钩。

      春秋时期带钩,形体较宽而短,钩头较薄战国时期的玉带钩,造型变化了许多,其特点是:形体窄长,弯曲,较短;多四方体,多四方钮;钩首作龙首形,嘴较薄,稍上翘,尾略向下弯曲;如将它平放,则钩尾略高于钩钮底边线;多数光素,个别的于钩身雕出几条阳线直线纹战国玉带钩为汉代直至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奠定了基本造型(如龙首形),开玉带钩大系列之新起点3、谷纹龙形佩的分类春秋谷纹龙形佩少见,且造型较单一,形体弯转不甚战国时它的形体变化较大,如按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波折形,或作一个弯转;其二,作两个弯转;其三,作三个或更多弯转这些造型的系列,表现出它们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似乎说明人们对龙文化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弯转多者,则动感强)战国玉龙的艺术特色是飞动之美飞腾的形态与 “飞龙在天”的意趣相合,从而加强对龙神力的崇拜玉龙造型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年代越晚者,形体姿态的美越突出古代玉龙的造型,唯战国者达到了美的极至:它是战国激荡若狂澜,欣欣而勃发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动感特色的一次极好的展现4、螭人形佩片形镂雕兼线刻螭衔裸人,双爪抓住人的上下肢,人肩部生羽翅,两侧有二肩生羽翅的仙人,脚踏小媳。

      而二翼人即中国最早的羽人形象羽人即道教中的羽化登仙的飞仙羽人形象初见,是早期道教羽化、仙化思想的珍稀实物例证6、伎人项饰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由 5 个卷云纹玉管、双使人、谷纹卷云纹龙形佩及金环链串系组成相类的造型又见于同地所出伎人,作长袖舞动状是宫廷欣舞者的早期记录此项饰型式对称,长袖过头或垂至股胯,舞姿若飞燕其阴刻线条极为流畅生动,把衣料柔软风旋的质感和动感,都充分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