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习题(上).doc
25页作物栽培技术(上)复习题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 2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2第二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3第三章 作物良种繁育 4第一节 作物品种的审定与推广 4第二节 农作物的良种繁育 5第三节 作物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 6第四节 作物杂交种种子生产 6第五节 种子质量检验 7第六节 种子的加工与贮藏 7第四章 耕作制度 8第一节农作物布局 8第二节 复种 8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9第四节 轮作与连作 10第五节 土壤耕作技术 10第五章 小麦生产技术 11第一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 11第二节 小麦的播前准备与播种技术 12第三节 小麦的前期管理技术 13第四节 小麦的中期管理技术 14第五节 小麦的后期管理技术 14第六章 水稻生产技术 15第一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16第二节 水稻育秧与移栽技术 16第三节 返青分蘖期管理技术 18第四节 拔节孕穗期管理技术 18第五节 抽穗结实期管理技术和收获技术 19第七章 玉米生产技术 19第一节 玉米的生长发育 20第二节 玉米的播种技术 21第三节 期管技术 22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 22第五节 玉米的花粒期管理技术 23第六节 玉米倒伏、空秆和缺粒的防止技术 24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 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 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简答题 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 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根据农作物对 CO2 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农作物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一种作物有多种用途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 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答:主要表现在: (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二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一、名词解释1.作物产量: 作物产量是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产品为地下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 产品为地下器官作物除外) 3.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由于栽培目的不同,不同作物的主产品的器官不相同同一作物栽培目的不同时, 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 4.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5.叶面积指数:全田作物绿色总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6.指一定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照射到该土地上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7.光合强度:光合强度也称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吸收、同化二氧化碳的毫克数 (CO2mg/dm2/h)8.光合时间:作物的有效光合时间与作物的生育期长短、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及叶片有效功能期长短有密切关系。
二、简答题1.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 答: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主要有:①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保穗(果)增粒增重②主茎和分枝(蘖)间协调进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株型,减少无效枝(蘖)的消耗③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内部器官之间协调发展④生育进程与生长中心转移、生产中心(光合器官)更替、 叶面积指数(LAI)、茎蘖枝消长动态等诸进程合理一致⑤叶层受光态势好,功能期稳定,光合效能大,物质积累多,转运效率高 2.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答: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漏光损失, 二是反射和透射损失,三是光饱和现象,四是环境条件不适宜 第二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一、名词解释作物品质的概念 作物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即达到人们某种要求的适合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 二、简答题1.粮食作物品质? 答:粮食作物的品质可概括为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及商品品质等营养品质是指产品的营养价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决定于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的评价指标随作物产品不同而不同商业品质是指农产品的形态,色泽,整齐度,容重及装饰等,也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2.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 答:包括(1)糖类的形成与积累 (2)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 (3)脂类的形成与积累 (4)纤维素的形成与积累 (5)一些特殊物质的形成与积累: 烟碱、 硫甙、 单宁、 维生素 3.遗传因素对作物品质影响?常规育种与作物品质的改良业已证明,作物品质的诸多性状,例如形状、大小、色泽、厚薄等形态品质,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等理化品质,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
因此,人们可以采用育种方法来有效地改良作物品质 4.病虫害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答:(1)在受到病害危害时,作物的品质会降低2)虫害 在受到虫害危害时,作物的品质也会降低例如,大豆籽粒受到食心虫危害后,油分含量下降2.26%,而蛋白质则会提高1.70% 5.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答:主要有:选用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品种;改善环境条件;对品种进行改良;提高栽培措施6.目前我国种植的作物及其品种,从外国引进约占一半左右第三章 作物良种繁育第一节 作物品种的审定与推广一、名词解释:品种审定的概念: 品种审定就是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和生产试验的表现,对参试品种 (系)科学、公正、及时地进行审查、定名的过程二、简答题:1.品种审定机构?我国农作物主要品种实行国家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两级审定制度 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 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 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品审委员会,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2.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2)与现有品种(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 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别;3)主要遗传性状相对稳定;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5)具有适当的名称。
3.申报品种审定的申请书内容 ?(1)申请者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号码、(2)品种选育的单位或个人(3)作物种类和品种暂定名称(4)建议的试验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5)品种选育报告,包括亲本组合以及杂交种的亲本血缘、选 育方法、世代和特性描述(6)品种(含杂交种亲本)特征描述以及标准图片,如植株、 茎、根、叶、花、穗、果实(铃、荚、块茎、块根、粒)等的照片及简要文字说明,必要时提供实物标本 (7)每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年终总结报告(复印件) (8)指定专业单位的抗病(虫)鉴定报告(复印件);(9)指定专业单位的品质分析报告(复印件);(10)栽培技术及繁(制)种技术要点4.品种推广的方式? (1)分片式: 按照生态、耕作栽培条件,把推广区域划分若干片,分片轮流供应新品种 (2)波浪式: 首先在推广区域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乡村,将新品种的原种集中繁殖后,通过观摩、宣传、再逐步普及推开 (3)多点式: 将繁殖出来的良种先在各区县每个乡镇选择 1、2个条件较好的农户,扩大繁殖,示范指导,带动周围的农户大面积普及 (4) 订单式: 对于优质品种、有特定经济价值的作物 首先寻找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为新产品开辟消费渠道。
以企业为龙头与农户实行订单种植5.品种布局的原则?(1)考虑当地栽培制度 (2)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3)考虑品种的搭配 第二节 农作物的良种繁育一、名词解释:1.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2.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异花授粉作物更易造成生物学混杂3.常异花授粉:作物比双亲优越的现象4.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并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特点: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稳定性、一致性;利用的时效性;地区的适应性5.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组合的F1植株群体6.良种:优良的品种及优质的种子7.品种混杂: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8.品种退化: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9.良种繁育:繁育良种的过程二、简答:1.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自然突变和品种本身遗传性的变化、不正确的选择和留种方式、不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2.品种防杂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措施1)严格执行种子在收获、脱粒、晾晒、运输、储藏等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各品种要单脱、单晒、单运、单藏、以防认为造成机械混杂2)对异花授粉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应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或在开花期采取花序套袋等方式留种,防治生物学混杂3)严格去杂去劣(4)搞好提纯,根据品种的典型特征特性,,通过反复的比较和选择,可以提高品种的纯度,这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3.近几十年经验证明,品种改良在粮食增产中所起的作用达30%第三节 作物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一、名词解释:1.原原种:由育种者直接生产和提供的纯度最高、最原始的繁殖用种,又称超级原种2.原种:由原原种繁殖出来的,或按原种质量标准生产出来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种子,都称为原种3.常规品种: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简答题:1.三圃制原种生产法三圃是指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经过单株(单穂)选择、株行比较、株系鉴定、混系繁殖几个环节2.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第四节 作物杂交种种子生产一、名词解释:1.自交不亲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的现象。
2.雄性不育性: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二、简答题:1.杂交种的种子生产技术:(1)安全隔离,采用的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蔽隔离,高秆作物隔离,几种隔离方法,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