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纪语文教案上(9-25).docx
61页9、老王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人物描写的句子 ,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老王高贵的思想品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如何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人物形象及情感三、 教学课时 1课时四、 教学方法 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五、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一些科学家用他们的研究数据证明,地球正在越变越暖;而一些社会学家,却站在另一个角度提出,世界正在越变越“冷”——究竟谁是谁非,今天让我们走进杨绛的《老王》,看看从这篇文章,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二)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杨绛,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时代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资料补充: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干校:干部学校也特指“文革”中按照“五•七”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三)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老王1.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2. 明确学习目标3. 思考以下问题:1)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中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2) 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地方?3)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学生思考分析后,回答。
明确:1) 好心、厚道、老实、有良心、关心人需要钱,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从“善”和“苦”两方面来写……2) 苦(穷苦卑微、凄凉艰难)表现在: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3) 善(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表现在: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四) 品味老王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2.关于老王的事例很多,作者写的最详细的是那一件?3.文中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五)善待老王1.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是怎样的表现?【善】A、作者一家人都关怀老王,常坐他的三轮车,照顾他的生意;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F、老王送冰,不要他减半收费;G、不坐老王的车了,还问他现在的生活如何;2. 你认为作者及其一家是怎样的人?作者一家是心里善良,有爱心的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的慰藉)(六)真情感悟1.“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这句话?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2.关注“老王”老王生前,杨绛经常帮助他,但她仍觉得关爱得不够,而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王”,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七)揣摩语言(课后练习二)(八)作业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板书设计老王杨绛爱“我”:同情、关爱—— ——老王:不幸、善良人道主义教后反思 10、信客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词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洁身自好、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良好品质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难点:体会文中语言特点以及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三、 教学课时 1课时四、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拓展延伸五、 教学过程(一) 导入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短信拜年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中国南方的一些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像,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二) 介绍作者及作品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2.《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三)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认识信客形象提示:课文共四节,行文脉络是:做信客的缘起——是怎么做信客的——又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1.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1)注音:唏嘘 (xī xū) 嫉妒(jí dù)猝然(cù) 昏厥(jué)文绉绉(zhōu) 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诘问(jié) 吊唁(yàn)(2)释义: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2.引导学生畅谈信客的形象,教师归结(多媒体展示):①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 “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②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③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④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3.语文活动:大家已经畅谈了信客的形象,相信信客的品质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如果我们要将这种印象保留得更持久,那么必须为信客制作一份小档案,让后世人也能从中了解这样一种职业的人所拥有的高贵品质我这里有张档案表,请大家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着填填吧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信客招聘表后师生讨论后明确信客档案表姓名:守信 默献 致远职业:信客收入情况: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工作内容:(1)发散、接收信物(2)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3)代读代写书信最高兴的事: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最敬重的人:老信客座右铭:信客信客就是在一个信字(四)品读课文,深入探究问题。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4)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2.在学生研讨、回答基础上教师从下面几点加以点拨:(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3)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4)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以及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的特殊品格和素质是特殊的职业造就的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文化苦旅·信客》)(五)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1.指导学生品味精彩语句1)“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