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常见病的防治――真菌引起的鱼病.doc
2页真菌引起的鱼病 (1)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腐科中的腐霉菌丝形态细长,分枝或不分枝,其一端似根状物深扎于病鱼的皮肤或肌体,另一端突出于皮肤表层,呈灰白色,形似柔软的纤维,多附生于成鱼的伤口或寄生于鱼卵上症状:由于鱼体皮肤局部受损,鳞片脱落而导致水霉菌感染附生,发病初期肉眼一般只见伤口四周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粘液,看不到附着的霉菌当霉菌菌丝深入肌肉,并向四周蔓延扩展,伤口处长出一丛絮毛状菌丝时,病证已到后期,称生毛由于菌丝体与伤口表面组织的粘附而使鱼体表皮组织逐渐坏死,病鱼游动失常,摄食停止而消瘦死亡鱼卵若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水温,也易遭受水霉菌的感染附生,未受精的鱼卵更是如此流行期:以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早春、晚冬或梅雨季节最为流行,蔓延极为迅速色泽深褐的鱼感染更为明显,皮肤满布一层白翳,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度,活动迟钝,常呈滞状浮于水面,食欲不振,若不及时治疗,最后病鱼逐渐死亡防治:a、浸洗:①在 100 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 或次甲基蓝 ,浸洗病鱼15~30 分钟后,再用手轻轻剥去菌丝,可见菌丝纷纷脱落②10 千克水溶解 3克硼砂,浸洗病鱼 5~10 分钟,然后入清水或绿水中静养。
③配制灰黄霉素,取适量红汞溶液于 10 千克水中,浸洗病鱼,具有有一定疗效④在 10 千克水中溶解 10 毫升来苏儿,浸洗病鱼,效果较好⑤在 10 千克水中溶解 10~20 毫升福尔马林,对去除霉菌腐蚀有一定效果b、泼洒:①在 1000 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 ,或次甲基蓝 进行泼洒,对初发病的鱼效果良好②在一立方米水中放 20 毫升来苏儿进行泼洒,治疗效果较好c、双剂治疗法:取食盐 50 克、小苏打 50 克溶解于 10 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 分钟,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若进行泼洒效果更佳2)霉菌引起的烂鳃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粘附寄生,病原体同肤霉病症状:受水霉菌感染的鳃丝浅淡贫血,有失以往的红艳,由于菌丝附着寄生,影响了鳃功能的正常循环,最后导致鳃丝浅淡(呈白色),遭受细菌感染而溃烂流行期:以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晚春及黄梅、中秋季节(特别是 4 月底至 5 月中旬,9 月底至 10 月底)为多见金鱼产卵后身体极虚弱若在这些季节中遇连日阴雨或昼夜温差极大的天气,金鱼鳃部极易感染鳃霉菌,重者会引起大批死亡防治:a、加强饲水调养:将金鱼静养于绿水中,有益于鱼体保持健康b、减少投饵量:每日或隔日投饵一次,始终保持金鱼于清晨有强烈的求食欲。
增强鱼体活动量,增强鳃部功能,可有效地预防鳃霉病c、最适 菌生长最适 据霉菌这一生长特性,将金鱼的饲养水调节成微碱性,可有效地抑制霉菌繁殖少换水次数:发病期间减少金鱼用水的换水次数,以注水法换水为佳,还要严格控制换水与兑水时的温差变化e、治疗:用药品种、剂量、方法均与肤霉病相同专利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