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138页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九月仅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委托单位:余姚市海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讯地址:余姚市中意宁波生态园兴滨路 28 号测量单位: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等级及编号:乙测资字 335019682目 录1 概述 11.1 论证工作由来 11.2 论证工作等级及范围 41.2.1 论证工作等级 41.2.2 论证范围 41.3 论证重点 62 用海基本情况 72.1 余姚市除险治江围涂工程概况 72.1.1 余姚市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形成过程 72.1.2 围涂二期工程 72.1.3 中意宁波生态园与余姚市除险治江围涂工程的关系 72.2 本项目工程概况 82.2.1 工程区现状 82.2.2 主要建设内容 102.2.3 平面设计 102.3 施工方案 122.3.1 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回顾 122.3.2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122.4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132.5 用海必要性分析 132.5.1 项目建设必要性 132.5.2 项目用海必要性 143 所在海域概况 163.1 自然环境概况 163.1.1 气候特征 163.1.2 海洋水文 163.1.3 岸滩演变和地形地貌 173.1.4 工程地质情况 173.1.5 主要自然灾害 183.2 海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83.2.1 调查概况 18I3.2.2 海域水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 183.2.3 海域沉积物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 193.2.4 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 193.2.5 生物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 203.2.6 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 203.3 自然资源概况 213.3.1 港口航道锚地资源 213.3.2 岸线资源 213.3.3 滩涂资源 213.3.4 滨海旅游资源 213.3.5 海洋渔业资源 213.4 开发利用现状 213.4.1 社会经济概况 213.4.2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223.4.3 海域使用权属现状 224 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244.1 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244.1.1 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分析 244.1.2 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 254.2 用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74.2.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274.2.2 对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284.2.3 对主要受保护物种和主要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分析 294.3 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294.3.1 岸线、滩涂资源 294.3.2 海洋生物损失 304.3.3 海洋生物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措施 304.4 用海风险分析 314.4.1 台风、风暴潮和洪水引起的灾害风险分析 314.4.2 场地地基失稳、沉降风险分析 314.4.3 交通运输事故风险分析 315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325.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分析 32II5.2 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 355.2.1 利益相关者界定 355.2.2 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 365.3 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375.3.1 对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影响分析 375.3.2 对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376 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86.1 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386.1.1 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 386.1.2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386.2 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96.2.1 与《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396.2.2 与《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符合性分析 396.2.3 与《浙江省海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2016-2020 年) 》符合性分析 396.2.4 与《余姚市滨海新城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 》符合性分析 406.2.5 与《余姚市滨海新城 BH05 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性分析 406.2.6 与《余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符合性分析 406.3 与政策符合性分析 406.3.1 与《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东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符合性分析 406.3.2 与《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关于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东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见的复函》符合性分析 4 17 用海合理性分析 437.1 选址合理性分析 437.1.1 与区位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分析 437.1.2 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分析 447.1.3 是否存在潜在的、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447.1.4 与周边用海活动相适宜 457.1.5 选址比选分析 457.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457.2.1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457.2.2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467.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48III7.3.1 用海面积界定 487.3.2 用海面积量算 537.3.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537.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548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558.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558.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558.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568.3.1 台风、风暴潮和洪水风险防范措施 568.3.2 场地地基失稳、沉降风险防范措施 578.3.3 交通运输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578.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609 生态用海方案 649.1 产业准入与区域管控要求符合性 649.2 岸线保护措施与新形成岸线的生态化建设合理性 649.3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优化合理性 649.4 用海面积合理性 659.5 生态保护与修复 659.5.1 余姚市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 669.5.2 本项目生态修复措施 679.6 污水排放与监控 689.7 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6810 结论、建议与对策 6910.1 结论 6910.1.1 用海基本情况结论 6910.1.2 用海必要性结论 6910.1.3 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910.1.4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结论 7110.1.5 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结论 7210.1.6 用海合理性分析结论 7210.1.7 生态用海分析结论 7410.1.8 用海可行性结论 7410.2 建议 75IV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海域海域使用论证1 概述1.1 论证工作由来(1) 余姚市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和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市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北部,杭州湾南岸,钱塘江口, 包括围涂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工程。
该围区已整体规划为余姚市滨海新城,其中 围区东部又规划为中意宁波生态园,是余姚滨海新城发展核心区域2014 年 10 月 14 日,中意两国在罗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意大利共和国经济发展部关于 共同支持建立中意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在宁波余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中 意宁波生态园”中意宁波生态园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 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 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 业生产制造基地、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集聚区之一2)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东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及批 复2020 年 4 月 7 日,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司对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东侧区 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方案备案意见进行复函 ( 自然资海域海岛函〔2020〕68 号) ,“同意将该区域按照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按照坚持节约优先原则, 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落地,高效集约利用已填成陆区域,加快盘活存量,形 成有效投资;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要求办理用海手续,不得化整为零、分散 审批”。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位于余姚市中意宁波生态园东部,余姚市海塘 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二期内,属于围涂工程东侧区块,具体位置见图 1. 1- 1该工程包括 兴涛路、兴业路 2 条道路,2 条道路均西起海潮路,东至涛声路,兴涛路全长 1125m, 兴业路全长 1185m 根据《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东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 题处理方案》 (以下简称《处理方案》) ,这 2 条道路东段位于造地范围内,西段大 部分位于已填未确权未利用区块,小部分位于建设用地范围内本项目2 条道路位于 造地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的部分按照土地管理,本次论证对象为位于已填未确权未利1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海域海域使用论证用区块内的部分,兴涛路、兴业路涉海段长度分别为 223m 、230m 本项目涉海段涉 及的历史围填海图斑为 330281-0049 、330281-0061 、330281-0053 ,已处罚结案根据 《处理方案》中的拟建项目平面布置图这两条道路均为近期急建项目4) 开展海域使用论证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为了保证海洋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 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海域使用权,同时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等文件。
根据《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 的通知》 (浙海渔发〔2017〕3 号) ,本项目用海属于《用海审批目录》中的第二类 “城市基础设施用海”中的第 6 项“道路广场”,因此,本项目涉海段可以通过申请 审批的方式申请获得海域使用权为此,本项目建设单位余姚市海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 限公司承担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成立项目组,根据拟 建工程的用海性质、规模和特点,对工程所在区域及周边进行了现场勘查与调访,并 收集了工程所在区域及附近地形地貌、地质、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开发、相关产业发 展规划等有关基础资料,同时向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报和征询了意见根据《海 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编制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 善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送审稿) 》,现呈报相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公示和 审查说明:未特别说明,本报告高程均为 1985 国家高程 (二期) 2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海域海域使用论证本项目图 1.1-1 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3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块路网完善工程海域海域使用论证1.2 论证工作等级及范围1.2.1 论证工作等级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国海发〔2010〕22 号) ,“填海造地用海”中的 “其它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填海造地≤5 公顷,所有海域二级论证。
本项目为建设填海 造地,用海面积为 1.4684 公顷,应实行二级论证表 1.2-1 论证工作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