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恶性黑色素瘤急性炎症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doc
7页毕业论文恶性黑色素瘤急性炎症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2014年6月25日恶性黑色素瘤 急性炎症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作者:刘祎,陈爱霞,邢敬龙,张丹芳,韩健,马跃美【摘要】 □的建立不同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急性炎症复合模型,筛选出最 佳方案方法将25只条件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创伤肿瘤组(A),持续扩创肿 瘤组(B),创伤化脓菌肿瘤组(C),创伤冰乙酸肿瘤组(D),单纯肿瘤组(E), 毎组5只,先建立肿瘤模型,待肿瘤长到500 mm3建立急性炎症模型,观察炎 症状况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A组与E组小鼠肿瘤生长接近,B, C, D组肿瘤 生长接近口慢于E组结论急性炎症期的持续是成功建立模型的重要前提关键词】恶性黑色索瘤;动物模型;急性炎症Abstract: Objective Studying various types of malignant melanoma acute inflammation model in mouse to find the best manner. Methods 25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by random. (Group A,B,C,D were experimental groups; Group E was control group) .The mouse melanoma model was made with B16 cell suspending liquid. When the tumor" s volume was about 500 mm3, four kinds of acute inflammation models were built. The condition of wound and the growth of tumor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growth of tumor in group A was similar to the control; The growth of tumor in group B, C, D were almost the same and s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 sustained acute inflammation process was necessary to this model.Keywords: malignant melanoma; animal model; acute inflammation炎症与肿瘤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侵袭与转移能 力[1],是研究恶性肿瘤的良好模型本实验通过建立四种恶性黑色素瘤■急性 炎症复合动物模型,阐明各自优劣,为研究恶性肿瘤与炎症的关系提供可借鉴的动物模型I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C57小鼠购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8周龄,雄性25只,体重 25〜30 g,编号后随机分为创伤肿瘤组(A),持续扩创肿瘤组(B),创伤化脓 菌肿瘤组(C),创伤冰乙酸肿瘤组(D),单纯肿瘤组(E),每组5只,交由天 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洁净饲养1.2实验方法1.2.1荷瘤鼠模型 将黑色索瘤细胞株B16复苏,1 640培养基培养1 周,0.2%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达到lx!07/mLo 75%酒精消毒 小鼠右鼠蹊部,每只皮下注射0.2 mL细胞悬液每天观察小鼠生命体征及肿瘤 细胞生长情况l()d后接种部位开始岀现皮下肿块,每天测量肿块长径S)与 短径(b),待肿瘤体积(v)达到500 mm3 (v=axb2/2) [2],建立急性炎症模型1.2.2急性炎症模型 乙瞇麻醉小鼠后,右侧背部备皮,做直径约1 cm 圆形创口C组小鼠创口涂抹一层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ATCC25923); D组小 鼠涂抹一层冰乙酸(天津市瑞金特化学詁有限公司);B组小鼠每口 3PM乙醸麻 醉后扩创,使创口直径维持在1 cm左右。
1.3检测方法每口记录肿瘤生长情况与伤口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I创口情况A组:伤口明显收缩,表面干燥B组:伤口边缘组织较陈旧,中央为新 鲜肉芽组织C组:伤口表面有脓茄D组:伤口与组织粘连明显2.2肿瘤体积4个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出现差异A组与E组肿瘤生 长曲线上升较快且趋于一致,B、C、D三组肿瘤生长曲线上升趋势则慢于A、E 两组(图1),急性炎症对肿瘤的生长可能存在抑制作用,不同干扰措施对肿瘤 生长的影响可能不同采用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处理肿瘤体积数据,“时间” 及“分组"两项对应P值小于0.05,证实除时间因素外,急性炎症对肿瘤体积的变 化有影响(表1)B、C、D三组两两相比P值均大于0.05,说明三组肿瘤体积 无差异;A、E两组相比P值大于0.05,说明二者肿瘤体积无差界;B、C、D分 别与A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说明B、C、D三组肿瘤体积小于A组;B、C、 D分别与与E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说明B、C、D三组肿瘤体积小于E组(表 2)o统计分析证实不同干扰措施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不同,模型A对肿瘤的生长 基本无影响,模型B、C、D可抑制肿瘤生长且作用效果相同。
表1不同因素 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表2不同分组肿瘤体积比较P值表3讨论炎症与肿瘤的生长、发展、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H前大部分研究都 着眼于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关系,对急性炎症关注甚少研究证明慢性炎症可以促 进肿瘤的生长[3],而急性炎症对肿瘤的作用效果与机制尚不明朗Madalena 通过在充满粒细胞的空腔中移植B16细胞证实粒细胞可以减缓表皮性黑色素瘤 的生长[4],这提示急性炎症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粒细胞虽是急性炎症的 主要成分,但急性炎症进程中还会产生其他炎症因子与细胞,比如单核细胞,淋 巴细胞,而在慢性炎症进程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促进肿 瘤生长的动力之一 [5 7],所以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来研究急性炎症 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是必要的Madalena实验的另一•缺陷是肿瘤由充满粒细胞的 环境发生发展而來罕见于临床;调查显示临床上人部分肿瘤在发现的时候并非早 期[8],而建立中晚期恶性肿瘤与急性炎症的动物模型未见报道,本实验我们先 为小鼠移植B16细胞,待肿瘤体积达到500 mm3后又制造了急性炎症,建立了 恶性黑色素瘤■急性炎症的复合模型,不仅弥补了 Madalena实验的缺陷,也使动 物模型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
木实验中,在建立急性炎症模型以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肿瘤体积集小 在450〜550 mm3之间,施加不同干扰后,肿瘤生长出现了不同趋势A组与E 组肿瘤生长比较接近,其他实验组肿瘤生长速度趋缓,休积逐渐低于E组A组 只做了一次创口,所产生的炎细胞浓度与作用时效均有限,B, C, D三组则采 用不同的方法维持炎症的作用强度,延长作用吋效这说明急性炎症若要发挥维 持肿瘤牛长的作用应该具备两个条件:①急性炎症反应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② 急性炎症进程要持续一定吋间我们采用维持急性炎症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持续扩创,创伤+金葡菌, 创伤+冰乙酸图1中代表B, C, D,三组的肿瘤生长曲线叠加在一起,统计 分析证实这三种手段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没有差异综丄所述,结合创口的情况,B组小鼠创口处组织成分新老交替,但创面 干净,没有异物,适合无菌要求较高实验,但建模操作复杂,需每H麻醉小鼠, 对小鼠的生理状况可能有影响;C组小鼠创面有脓茄覆盖,小鼠有罹患败血症的 危险,H由于金葡菌感染力强,要求单独饲养,但建模操作简便,炎症持续效果 有保障;D组小鼠的创面较C组干净,创口处组织成分较B组均一,但冰乙酸 具有腐蚀能力,对实验部位要求严格,建模过程中应避开大中型血管及其他敏感 部位。
三种建模方式各有优劣,究竟选用何种模型,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应结 合实际条件,遵循科学、经济、方便的原则最终确定[9]参考文献】[1] 刘巍峰,牛哓辉.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肿瘤骨 病,2008,7(3):171-175.[2] 王登山,沈美玲,卢根福,等•内皮抑索对结肠癌增殖和转移抑制效应的实 验观察[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0⑶:342・346・[3] Mantovani A,Allavena P, Sica A,et al.Cancer related inflammation[j].Nature, 2008,454 (7203): 436-444.[4] Costa MM, Aguas ARInflammatory granulocytes decrease subcutaneous growth of melanoma in mice [J] . Inflammation,2004,8(6):355-357.[5] Hillen F, Baeten CI, van de Winkel A,et al.Leukocyte infiltration and tumor cell plasticity are parameters of aggressiveness in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 [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 57(1):97-106.[6] Lin WW, Karin M.A cytokine mediated link between innate immunity,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J] . J Clin Invest, 2007,117(5): 1175-1183.[7] 蒋登金,郭光金,张天飞,等•小肠浆肌膜腔内口体脾组织移植动物模型 的建立与意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5):289-291.[8] 张成琪.PET 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 (3): 179-181.[9] 韩明勇,刘奇,余捷凯等.血清蛋口质指纹图谱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肺癌 诊断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6):604-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