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甘肃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6页2024年甘肃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典型特征包括( )A.有颈部,异型齿B.有羊膜卵,用肺呼吸C.体温恒定有角质鳞片D.两心房心室有完全隔膜【答案】 B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依次是( ) A.①②B.④②C.②④D.③⑤【答案】 C3、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④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⑦【答案】 D4、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内容时,为确保教学进度,教师只选择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答案】 A5、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答案】 C6、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答案】 B7、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获取某种B淋巴细胞之前,无需给实验动物注射相应的抗原B.只要将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同一培养基中培养,就能得到杂交瘤细胞C.只要将杂交瘤细胞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就能够得到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群D.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答案】 D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D.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答案】 D9、狼体内含有a种蛋白质,兔子体内含有b种蛋白质,狼捕食了兔子之后,狼体内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 )。
A.aB.a+bC.少于aD.多于a【答案】 A10、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 )A.虹吸式口器:蝴蝶B.刺吸式口器:蚊子C.舐吸式口器:蜜蜂D.咀嚼式口器:蝗虫【答案】 C1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C.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 C12、玉米糯质胚乳WX和黑绿菌基因V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 )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答案】 D13、下列关于神经元中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B.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器C.突触小体能与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D.一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触小体【答案】 B14、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DNA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 )。
A.综合提问B.回忆提问C.分析提问D.评价提问【答案】 A1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答案】 C16、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C.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答案】 B1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18、PNH的确诊试验是A.异丙醇沉淀试验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C.酸化甘油溶血试验D.蔗糖溶血试验E.抗人球蛋白试验【答案】 B19、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 C20、在讲解细胞分裂时,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说明了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哪个作用?()A.设置悬念B.巩固旧知识C.突破难点D.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答案】 C21、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答案】 C22、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 B23、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B24、有性生殖的存在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体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单倍体育种过程不参与受精,不属于有性生殖C.自然界中存在单倍体动物,也能产生后代D.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答案】 C25、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双歧杆菌与人,这四种种间关系分别是(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答案】 A26、关于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正确的说法包括( )。
多选A.听觉估计时间准确度比视觉高B.通常活动内容丰富可能导致对时间的低估C.视觉估计时间准确度比触觉高D.心情好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答案】 A2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答案】 B28、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病原体是HIV关于HIV复制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HIV的遗传物质是DNAB.HIV可直接插入宿主DNA中完成复制C.HIV的复制主要在B淋巴细胞中完成D.HIV复制时需要逆转录酶【答案】 D29、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 B30、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答案】 B31、两只雄性大羚羊为争夺一只雌性大羚羊发生激烈斗争。
这一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节律行为D.繁殖行为【答案】 B32、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扩增基因片段的技术,其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使用了一种耐高温的酶这种酶是( )A.DNA连接酶B.解链酶C.引物酶D.DNA聚合酶【答案】 D33、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答案】 D3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这属于变化技能中的( )A.师生互动变化B.教学媒体变化C.教态变化D.信息传输信道变化【答案】 A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答案】 C36、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
机体难以控制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答案】 A37、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界定,下列行为动词用于表述能力目标的是( )A.运用B.说出C.排列D.简述【答案】 A38、已知某个体基因型为AaBb,据此做出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