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学第1章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及基本模型课件.ppt
101页第第 2 2 章章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分析框架及基本模型分析框架及基本模型 9/23/20241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2. 1 SCP分析框架2. 2 竞争与垄断2. 3 寡占基本模型9/23/20242本章参考书目n现代产业经济学,杨公朴等主编,CH3n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干春晖,下篇:中国产业组织分析n现代产业经济学,刘志彪,CH2、5、7、8n高级产业经济学,Stephen Martin,CH1、2、5、6、7n论文:n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7、4(CH2)n收费公路和公共交通之间的定价博弈分析,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CH2)9/23/202432. 1 SCP分析框架n在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组成,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erformance)n“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结构:集中度、产品差异、进退壁垒等 行动:定价、产品选择、投资、广告、研发等绩效:利润率、价格、效率、公平、技术进步等n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出地位。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9/23/20244基本条件消费者需求 生产需求弹性 技术替代性 原材料季节性 产品耐用性增长率 工会化位置 位置订单数的波动 规模经济购买方式 范围经济结构买者和卖者的数量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产品差异垂直一体化多样化行为广告研究与发展(R&D)价格行为工厂投资法律策略产品选择串谋兼并与合约绩效价格生产效率分配效率公平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利润政府政策规制反垄断进入壁垒税收和补贴投资激励就业激励宏观经济政策产产 业业 组组 织织 理理 论论 体体 系系9/23/20245四种市场结构特点比较四种市场结构特点比较 特点市场类型产业内企业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对价格的影响 进入壁垒 竞争手段 典型产业(部门) 完全竞争许多企业产品性质完全相同无无市场的拍卖、交换农业垄断竞争较多有差别稍能控制较低较多采用非价格竞争手段竞争轻工业零售业寡头竞争少数几家产品差别程度很少或没有有控制能力(协调配合)相当高大量采用非价格竞争手段竞争汽车、钢铁、石油等)完全垄断独家独特的没有相似的替代品能控制很高,以至其他企业无法加入通过广告宣传搞好公共关系公用事业(电气、煤气、自来水、广播电视等9/23/202462.1.1 市场结构n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n市场集中度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n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n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9/23/20247一、市场集中度 n市场集中度的含义 n市场集中度的衡量n1、绝对集中度n2、洛伦茨曲线n3、基尼系数n4、HI指数n影响集中度的因素 9/23/20248市场集中度的含义 n市场集中是指市场中卖方、买方的数目及其相对规模(市场占有率)的分布,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概念,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n市场集中度就是反映买卖双方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所描述的是:某一市场上卖方(或买方)各自的数目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简称为集中度9/23/20249市场集中度的衡量 1、绝对集中度n这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n 9/23/202410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n贝恩依据绝对集中度指标,把市场结构划为六个类型: 极高寡占型,高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 (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和竞争型。
9/23/202411CR的特点nCRn能够形象地反映市场集中状况,综合地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其所需资料较易获得,测定比较容易n缺陷:n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模 n无法体现最大的n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或者说,没有表明n个大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 9/23/2024122、洛伦茨曲线 (Lorenz Curve) n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ACD10080604020累计市场占有率 累计企业数百分比 B从小到大排列9/23/2024133、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n洛伦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表示不均度的统计量n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所围面积(A)与对角线下的三角形面积(A+B)之比n公式为:n 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表示企业规模分布越不均匀9/23/2024144、HI指数 n赫菲德尔指数是一种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标。
n其计算公式为:nHI值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 9/23/202415HI的特点 1、HI和基尼系数一样能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的分布,且与基尼系数相比显然更为直观 2、HI指数同时兼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指标的优点,并避免了二者的根本缺点,可以真实地反映市场中的各企业之间规模的差别大小 9/23/202416影响集中度的因素 n规模经济水平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大企业的效率越高,其竞争能力越强,在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也就越大,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n市场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扩张的余地越大,新的企业也越容易进入,大企业所占份额就可能变小,从而市场集中度就会降低反过来,市场越小,竞争越激烈,企业扩张的余地越小,新企业越难进入,而大企业会凭借雄厚的实力设法兼并挤垮弱小企业 n进入壁垒若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专用性强,技术复杂,老企业较之新企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新企业进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则新企业难于进入,市场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反之,若进入障碍低,新企业易于进入,则会导致集中度下降 n法规政策9/23/202417二、产品差别 n产品差别及其种类n产品差别化的测量1、产品的交叉弹性2、广告密度n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 9/23/202418 产品差别及其种类n产品差别是指同一行业市场内各企业提供的产品具有的不完全替代性。
或者说,特定企业的产品具有独特的可以与同行业其它企业产品相区别的特点 n产品差别化的种类产品差别化的种类:n产品的物理差异 n买方主观性差异 n销售地理位置差异 n附带服务的差异 n买方信息偏差n策略性差异 9/23/202419产品差别化的测量 1、需求的交叉弹性n产品差别化会导致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降低这种可替代性的减少程度一般用需求的交叉弹性来衡量n其公式为:9/23/2024202、广告密度 n广告能向消费者传递有关产品的功能、质量、服务等多方面的产品特性信息,使消费者易于认识产品差异,并扩大其心理偏好 n因此,可用广告密度来衡量产品的差别化程度所谓广告密度是广告费用绝对额与产品销售额之比,用公式表示为:n广告密度=AD/SL 9/23/202421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 n产品差别作为市场结构的一项重要因素,同影响市场结构其它因素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n产品差别与卖方集中度及进入壁垒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影响n第一,产品差别影响集中度 n第二,产品差别形成进入壁垒 n产品差别影响产业内垄断和竞争的程度 9/23/202422三、市场进出壁垒 n进入壁垒及其形成n退出壁垒及其形成9/23/202423进入壁垒及其形成 n所谓进入,是指一个厂商或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也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替代品。
n所谓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进入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它反映了新企业与现存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从而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n进入壁垒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和法律法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策略性行为9/23/202424政策和法律法规 n这是由于政府颁布的限制进入的法律、法令和政策形成的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往往对新企业进入进行政策和法规的管理和限制,形成进入壁垒 n德姆塞斯等学者认为,在某些产业中,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要获得有关的许可证,资金筹措也在受到政府的限制,还有差别性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都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并且,这种壁垒是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用等手段加以克服的 9/23/202425规模经济 n所谓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即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n在规模经济性显著的行业,现存企业一般都进入大规模生产,享有成本优势新进入企业也是一样,它必须要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
9/23/202426产品差异性 n现存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已享有一定的名声和信誉,顾客对其厂名、商标、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偏好,老企业享有产品差别的优势它就形成了一种“先发优势”,只要再投入少量的广告费用便可保持这种优势n在买方对现有企业的产品有较强烈偏好的产业中,打算进入市场的新企业为了克服消费者这种已有的偏好,争夺在位企业的老顾客,吸引买方形成对自己产品的偏好,必须支出巨额的促销费用这样,必然会导致其总成本高于在位企业的成本 9/23/202427绝对成本优势 n源于在位企业一般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资源,包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技术专利的占有、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占有,以及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占有等方面,使得在位企业的平均成本绝对低于潜在加入者9/23/202428策略性行为 n这是指在卖方高度集中化的寡头垄断产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度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行为所构成的旨在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 9/23/202429n在实践中,有的产业的进入壁垒只是由于经济原因形成的,有的产业的进入壁垒则是由于经济、策略和法律等诸多原因形成的就某个具体的新企业而言,它所面临的进入壁垒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的综合,而绝非由单一的进入壁垒因素所决定。
一般地说,如果在较长时期内某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及需求成长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那么即使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也会诱使许多新企业想方设法突破壁垒纷纷挤入市场 9/23/202430退出壁垒及其形成 n所谓退出,是指企业中止经营,从市场中撤退的行为退出的基本形式包括停产,出售,倒闭和产权转让等等n所谓退出壁垒,就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产业市场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如果退出壁垒很低,企业就可以迅速退出n研究表明,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筑退出壁垒的因素紧密相关,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比较强;相反,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比较强n退出壁垒的成因主要有:沉没成本、政策法规9/23/202431沉没成本 n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经形成资产而无法回收的投资费用一般来讲,固定资产除土地外专用性很强,在企业退出时难以转用或转卖,其沉淀成本损失较大,如水坝、高炉等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易于转用或转卖,其沉淀成本损失较小,如原材料、现金、商标等。
沉淀成本愈大,企业愈想继续维持下去,力求回收投资,难于退出相反,沉淀成本愈小,企业则易于退出 9/23/202432政策法规 n政府为了达到确保稳定服务,经常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限制企业从产业中退出,如对于煤气、电力、自来水等提供公共产品的产业各国一般都有限制退出的规定对于某些非公益性行业,如果在法律上实行的是特许经营制,政府也可能对企业退出加以阻止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控制价格总水平,对一些基础行业,政府会实行限价政策,从而会导致出现政策性亏损,此时企业要试图退出,政府也可能会加以干预 9/23/202433进入壁垒与市场结构 n从经济上分析,进入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双重性质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利损失n另一方面进入壁垒存在又具有正面作用因为进入无壁垒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说可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极大化,但它却是以资源配置效率的牺牲和产品效用的损失为其代价的,而具有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则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产品效用9/23/2024342.1.2 市场行为n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
这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n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n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n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9/23/2024352.1.3 市场绩效n 定义n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n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9/23/202436市场绩效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n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最基本的定量指标n似乎可以这样推断,利润率越高,市场就越偏离完全竞争的状态但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这个结论9/23/2024372、勒纳指数(Lerner index)n勒纳指数在0和1之间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L=0;垄断情况下,L会大一些,但不会超过1n衡量边际产品的市场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大小n指数值越大说明市场绩效越差9/23/2024383、托宾qn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n通过公司的市场价值来度量其经济利润,值越大,说明公司的经济利润越大9/23/202439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n市场绩效也表示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
因此,绩效的衡量同经济活动的目标密不可分n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综合性的目标n社会福利目标本身包括了社会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和进步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对市场绩效的评价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方位的9/23/2024402.1.4 相关的实证研究n变量:n结构:厂商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成本结构、垂直一体化程度等n行为:价格、产量、R&D、投资、广告、并购等n绩效:效率、价格—边际成本比率、利润率、创新率等n模型:n假设:集中度-绩效假设;进入壁垒-绩效假设n实证结果:9/23/2024412. 2 竞争与垄断n完全竞争市场n完全垄断市场9/23/2024422.2.1 完全竞争市场及其均衡n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n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短期均衡n完全竞争市场中的长期均衡n对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分析9/23/20244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n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即买者与卖者很多,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极小,无法影响市场;n产品完全同质,相互之间完全替代;n要素完全自由流动,进入与退出是自由的;n信息充分、对称9/23/202444“ 价格的接受者”n单个企业面对水平的需求曲线,即他们没有定价的能力,是“价格的接受者”思考:市场价格由谁来决定?9/23/202445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n在现存的价格P*下,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买者想购买的最优数量正好与同样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卖者想提供的最优数量相等。
9/23/202446完全竞争的市场与企业的需求DSPD=P=MR=ARPD’P’市场的均衡厂商的需求曲线9/23/202447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MR=)P=MCn价格水平完全取决于市场条件n边际成本曲线由企业内部决定,与市场条件无关9/23/202448企业的短期均衡MCACAVCD=P9/23/202449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n短期供给曲线为MC曲线在AVC最低点以上的部分nP=MCnP>=min(AVC),即AVC最低处为企业的停止营业点n数学表达式n图形9/23/202450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n如果行业内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就可能扩大产量并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导致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超额利润被消除;n如果企业亏损,则会退出所在行业,导致市场供给减少,价格上升;n整个行业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企业数量保持不变,既无进入者,也无退出者9/23/202451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nP=minLAC=LMCn通过规模的调整来实现的n例9/23/20245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Q*PLMCLAC9/23/202453 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n评价方法n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n对社会福利的影响9/23/202454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n任何一种市场的主要功能,都是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加以配置。
其配置的效率如何,即反映了该市场结构的优劣n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的配置过程:假设全社会只生产A、B两种产品,现假定偏好发生变化,更偏好于A9/23/202455短 期 内DA↑-PA↑-QA↑,但厂商仍受生产能力的制约,QA上升有限;同时DB↓-PB↓-QB↓,但只要P高于AVC,厂商仍进行生产,QB下降有限;Ø 相对价格的变化成为一个信号,要求生产资源重新配置,但仍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生产能力 9/23/202456长 期 内ØB行业中,有厂商退出,S左移,P上升直至亏损消失,调整过程中资源使用量下降;ØA行业中,有厂商加入,S右移,P下降直至利润消失,调整过程中资源使用量上升Ø完成资源的重新配置,结果是产量调整明显而价格调整幅度小 9/23/202457结论:任何其他的市场结构都会使效率下降n每个企业的规模都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n最低成本意味着最低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和最低的消费者支付;n此时所有企业均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没有超额利润;n如果所有行业都实现长期均衡,社会资源配置最优9/23/202458对社会福利的影响n以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来衡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n社会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nSS=CS+PSn结论: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均衡时,社会总剩余最大,任何外来干预(政府)都会使社会总剩余下降9/23/202459价格限制的福利损失n最高限价的影响ABCPmaxS DD9/23/202460最高限价的福利净损失n因实行最高限价带来的福利变化: ΔCS= A-BΔPS=-A-C因此 ΔSS=-B-CB+C为福利净损失(Deadweight Loss)9/23/202461最低限价的福利损失n福利净损失仍为B+CABCPminS D9/23/202462价格支持的福利损失ABDPsP0Q1 Q29/23/202463价格支持的福利损失nΔCS= -A-BnΔPS=A+B+Dn政府支出=(Q2-Q1)*PsnΔSS=D- (Q2-Q1)*Ps9/23/2024642.2.2 垄断市场及其均衡n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n完全垄断市场中的短期均衡n完全垄断市场中的长期均衡n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9/23/202465垄断市场的特点n唯一生产者,是价格的制定者n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n市场进入被封锁n信息不完全、不对称9/23/202466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n只有一个厂商,厂商就是行业。
厂商面对的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即要想多销售商品,它就必须降低价格9/23/202467线性需求曲线的边际收益线nP=a-bQnR=PQ=aQ-bQ2nMR=dR/dQ=a-2bQn与需求曲线比较,可知截距相同,斜率为其两倍边际收益线必然通过OA线段的中点9/23/202468边际收益曲线DMRQPOA9/23/202469垄断的均衡(0):MR=MCn例MCACDMRQP,CQePeE9/23/202470结论n均衡往往出现在需求富于弹性的区域nMR
现实中更普遍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n应用:特定行业(彩电、纺织、网络产业、电信、汽车……)竞争与垄断的分析、厂商的价格战、产品差异化策略、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跨国公司FDI的效应……9/23/202475非共谋的寡头垄断n寡头垄断(oligopoly)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n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n厂商数量少n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n市场进入困难n厂商之间明确的相互依存性,因为任何一个厂商的变动都会引起对手的反应n信息不完全和厂商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竞争状态的不确定性n建立对寡头垄断市场中厂商行为分析的理论模型9/23/202476几个主要的理论模型n非共谋的寡头n共谋的寡头:卡特尔同时博弈序列博弈以产量为选择变量古诺(Cournot)模型斯塔克博格(Stackelberg)模型以价格为选择变量伯川德(Bertrand)模型价格领导模型9/23/2024772.3.1 古诺(Cournot)模型n简介n基本的两企业模型n模型的扩展n模型的应用9/23/202478古诺模型简介n古诺模型是1838年提出的,给出了关于2个企业在对产量同时作出决策时,博弈均衡的证明。
n对寡头垄断进行分析的其他模型都是在古诺模型之后发展起来的,因此,古诺模型在寡头垄断市场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n古诺模型比较适用于长期的战略决策,如运用古诺模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决策因此,比较适用于对那些生产能力的调整比较困难的产业的研究,如钢铁、汽车、水泥等行业 9/23/202479基本的两企业模型 假定:(1)双头垄断(2)同质产品(3)面临相同的线性需求,采用同样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且成本不变(4)认为对方的产量保持不变,选择自己的产量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9/23/202480结 论(Nash Equilibrium)n厂商都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不断调整产量,直到各自的产量正好等于完全竞争市场时产量的三分之一n均衡点为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9/23/202481均衡的推导n厂商1、2面临的需求函数n厂商1、2的成本函数n厂商1、2的利润函数n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得到厂商1、2的反应函数nNASH均衡解及相应的市场价格n图示9/23/202482古诺模型的扩展(1)1 成本差异(Cost Differentiation)n修改成本函数的基本假定:n反应曲线改变为:n此时的均衡产量为:n 均衡价格为:n图示:n结论:成本差异的影响:在均衡点,成本较低的企业有较大的产量。
产量的差异直接依赖与单位成本的差异9/23/202483古诺模型的扩展(2)n将古诺模型的双头垄断推广到N个厂商n厂商1的需求函数成为:nQ-1为所有其他厂商的产量之和在古诺行为假定之下,厂商1假定Q-1不变n厂商1的反应曲面的方程可令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到n以同样方式,可以得到其他N-1家厂商的反应方程n由于所有厂商是同质的,令所有厂商的产量相等,得到均衡解n结论:当厂商个数增加,则产量和价格均趋向于竞争极限 9/23/202484古诺模型的扩展(3)n放松产品同质的假定,当产品是差异化时,对每一厂商,假设其不完全替代品的一个单位销售的增加将导致的价格下降小于其自己的产品销售的增加n以θ度量产品差异的程度: θ =0,表明产品之间完全差异化,厂商是自己产品的垄断者; θ =1,表明产品完全同质,回到N个厂商寡头垄断的情况n厂商1的需求函数:n厂商1的反应曲线:n均衡解 9/23/202485古诺模型的扩展(4)n对古诺博弈的一个批评是:每个厂商在选择自己的产量时,假定其他厂商的产量保持不变但在现实中更合理的想法是,厂商在选择自己的产量时会推测对手将作出何种反应Bowley(1924)提出了推测变差的方法,考察静态同质产品古诺模型中的此类问题。
在古诺博弈下,推测变差是:如果某厂商改变产量,其竞争厂商相应作出的产量的变化9/23/202486古诺模型的扩展(4)n方法:设推测导数(conjectural derivatives)n推测导数为正,意味着厂商推测其竞争对手将在产量上与自己竞争;导数为负则厂商推测对手将慎重考虑其产量决策;导数为0则就是古诺模型的假定n纳入λ后的反应曲线n当 λ=-1时,两个厂商的反应曲线重合,由此得到完全竞争的结果;n当 λ =0,即古诺模型;n当 λ=1时,每一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四分之一,总产量为垄断产量n结论:带有推测导数的古诺模型覆盖了从竞争到垄断的所有可能9/23/202487古诺模型的应用―对国际贸易中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n――里昂惕夫之谜: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按此理论,相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不会发生贸易但是,经验研究表明,OECD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远超过它们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这就是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而且,OECD国家之间的贸易品具有“同质产品”的性质n可以用同质产品的古诺模型进行解释,考察两个生产同质产品的国家A和B之间的相互贸易9/23/202488古诺模型的应用―对国际贸易中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n假定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当,不存在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假定每个国家都实行从量关税,税率分别为T1、T2,由出口厂商承担。
如果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进行古诺博弈,最终成为成本不对称情况下的古诺博弈,结果是每个厂商都会向另一个国家出口产品n推导过程n经济意义:任何一个国家降低本国关税的效应 9/23/2024892. 3 .2 伯川德(Bertrand)模型n简介n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n双方同时博弈n比较适用于在产量、生产能力易于调整时的短期定价决策,如软件业、保险业、银行等9/23/202490基本模型n假定n双头垄断n同质产品n面临相同的市场需求函数,成本函数相同且固定成本为0n结论(Nash Equilibrium)n两家厂商价格相同且等于其边际成本,利润为0n数学表述及其推导9/23/202491均衡的经济含义n如果同业中的两家厂商经营相同的产品,且成本一样,则价格战必定使每个厂商按P=MC的原则来经营,只获得正常利润n如果厂商的成本不同,则从长期看,成本低的厂商必定挤走成本高的厂商9/23/202492Bertrand悖论n现实:厂商之间价格战的结果往往仍然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nBertrand悖论的解释n生产能力约束解n博弈时序解n产品差异解9/23/2024932. 3 .3 斯塔克博格(Stackelberg)模型n产量的序列博弈n产量之和与需求共同决定均衡价格n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产量决策n领导者估计追随者的反应函数,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极大化的产量决策n追随者再根据领导者的产量决定自身的产量9/23/202494先行者优势n与古诺解比较:先行者的均衡产量增加,利润也增加9/23/2024952. 3 .4 价格领导模型n作为价格的领导者在行业内处在支配地位,其它的一些追随企业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n领导型企业先分析对手(追随者)对于领导者给出价格所采取的行为n领导型企业根据其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宣布其最优的价格决策n追随者被动接受领导者的定价,选择相应的产量水平,使其利润最大化。
9/23/202496领导者的价格制定(1)S0DP1P2AMRMCP*Q1Q2Q39/23/202497领导者的价格制定(2)nD是市场需求曲线nS0为所有追随者的市场供给曲线(MinAVC以上的MC部分加总而成)n当价格为P1时, S0曲线恰好与D相交,表明此时的追随者的产量满足所有市场,支配型企业的需求为0n如果价格定在P2以下,则追随者的产量为0,由此可以看出支配型企业的需求曲线为P1AD9/23/202498领导者的价格制定(3)n确定了支配型企业的需求曲线之后,可以得到其MR线,则可以找到其产量与价格分别为Q2和P*,其它的企业生产Q1,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为Q3,则一定有Q3=Q1+Q29/23/202499寡头垄断的市场效率n市场均衡结果不确定,但可以有大致判断nP>LAC最低点,生产规模非最优n0,企业获取超额利润nP>LMC,和完全竞争相比,价格更高,产量较少9/23/2024100复习题n试述SCP的分析框架,讨论:SCP范式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研究?为什么?n讨论:汽车、电信、民航、彩电、纺织、网络、金融、钢铁……等行业的垄断与竞争n寡头垄断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n计算题9/23/2024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