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程资源.doc
7页1 / 7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和基础,它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 意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其开发和利用水平 决定着课程实施的程度一、课程资源的定义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 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 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课程资源不仅是课程开发的条件,也是课程的来源和构成要素,还是课程得以 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课程资源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资源上的保证,为课程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充 分展现提供了背景和基础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课程资源既不同于一般社会资源,也不是现实的课程成分或运作条件,它具有 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多样性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不限于学校内部 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 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二)潜在性课程资源是一种“自然”因素,在未被课程实施主体开发之前,并没有显示出 其教育功用,只有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利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 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其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真正与教育教 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因此课程资源无论其存在形态、结 构,还是其功能和价值,都具有“潜在性”或者“待开发性”对于不同的课程目标 而言,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条件、价值和效益不尽一致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根据 课程目标的要求选择具有较大价值且易于开发的资源三)多质性多质性是指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例如,动植物资源 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资源,也可以成为学习环境学、生态学知识的资源, 还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统计的资源又如学校附近的山,既可以用于体育课程中的 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课程资源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 独具慧眼,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四)动态性与自然资源相比,课程资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自 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本身的客观属性来分类界定的,因此比较稳定而课 程资源需经主体的意义筛选,不仅涉及资源的客观性层面,而且还包含着主体的主 观意向性层面,因此表现出多个方面的动态特性。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为了更好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课程资源加以 区分,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空间来源,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校内人力人文资源、与教育教学密 切相关的各种活动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 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 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充 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 持和保证二)文字课程资源、实物课程资源、活动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 根据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课程资源、实物课程资源、活动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文字的产生,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发 展,以教材为主的印刷品记录着人们的思想,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保存着人类的文 化,延续着人类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实物课程资源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类是自然物质,如动植物、矿石等;一类是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建筑、机械、服饰等;一类是为教育教学 活动专门制作的物品,如笔墨纸砚、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
实物形式的课程 资源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是常用的课程资源活动课程资源内容广泛,包括教师的言语活动和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和学生社 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 交往等充分开发与利用活动课程资源,有利于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养成健全的人格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 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髙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 的作用,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课 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势在必行,它将是最富有开发与利用前景的课程资源类型三)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等方面的因素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 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其特点是作用于 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 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往往既是素材性课程资 源,又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四)内生性课程资源、物化形态课程资源和情景性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课程资源可分为内生性课程资源、物化形态课程资源和 情景性课程资源内生性课程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的资源,它包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 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专业知识的各类人员其最大特点是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课程 实施,并对其他资源进行深度加工物化形态课程资源是指以物为载体的资源,即以历史、现实和将来存在的物为 载体的资源这类资源较多,只要是附载信息的物都有可能成为此类课程资源关键 是要根据需要而灵活选用情景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活动为载体的资源,即活动或特定的情景所蕴含的丰 富资源,表现为特定的机会或情景这类资源有着艺术化的功效,具有动态性、 随机性、即时性等特点,只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存在,是不能完全复制的五)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根据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资源可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学校 课程资源国家课程资源,是指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和国家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主要包 括:保证国家组织安全和发展的政治思想以及制度化的法律法规;保证培养增强国 家竞争实力的人力资源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资源;保证民族文化延 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地方所拥有的课程资源由于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 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课程资源方面也形成了各自 的独特性地方课程资源不仅是地方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地方课程生长发 展的动力学校课程资源,是指学校所拥有的各类课程资源,具体包括:教师经验课程资源, 即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的能力与素养等;学生经验课程资源,即学 生的心智发展状况、知识程度、学习习惯、个性品质等;教材,即教科书和相关的学 习材料等;学校设施,即保证课程实施的各项必要的设备与条件,如教学场所、图书、 仪器等;教学时间资源,即教师与学生进行课程活动可以利用的时间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课程开发主体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 课程实施服务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 程资源支持的课程实施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随意把某些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而是要遵循一定 的基本原则的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能更有效地挖掘并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开发 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才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以下是开发与利用课 程资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共享性原则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人所了解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 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形的资源共享固然重要,无形的资源如经验、智慧如果能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2004:52,68. 够共享,则更具有价值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已经使更多课 程资源在更广范围内的共享成为可能,这也为课程资源的共享原则提供了来自技术 层面的支撑2. 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 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 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 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盲目引进硬件设备, 不计高昂的经济代价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 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 的实施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 求远,好高骛远。
校内有的不求诸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外地学习的经济性,是 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果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课 程资源意图不明确、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 习负担3. 实效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前提 下突出重点,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 资源一般来说,每一种课程资源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 同的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但是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多质性, 同一的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的幵发与利用就必须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课程资源,认识和 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因地制宜原则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教师和学生, 可资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 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 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幵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由于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多质性特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广泛的选择 路径和灵活性;同时,课程资源的潜在性和动态性特征,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必须充分发挥课程实施者的能动作用这里主要从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四 个层面,阐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1.教师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介入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 资源,不仅影响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 载体,而且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只有把教师的智力资源开发出来, 通过教师发挥作用,才能最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因此,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具体来说,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其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价值取向在课 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他资源能否被充分地 加以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智慧教师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就是 要使教师树立课程资源理念,成为教学过程的研究者与学习者,成为超前于课程与 学生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