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学案章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含答案.doc
18页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 程 标 准素 养 目 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协调观)2.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认识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地理实践力)3.结合区域地理要素,知道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认知)4.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综合思维)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1)表现: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差异不大、开放程度较低2)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区域发展初级阶段经济是以传统农业为主√)②在区域发展初级阶段,区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③区域发展初级阶段,区域开放程度较低√)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表现: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态势,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
2)人地关系:表现为明显不协调思考】在区域成长阶段,劳动力从事的产业有什么变化?提示: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1)表现:区域原有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2)人地关系:严重不协调3)采取措施:区域产业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在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原有优势仍然明显×)②在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经济出现萎缩、衰败√)③在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出现了高失业率、人口激增状况×)4.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表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以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2)人地关系: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连一连]将区域发展衡量标准与对应的指标连线思考】联合国秘书长在《索马里饥荒》一文中写道:“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
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 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承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文中提到的索马里属于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为什么?目前,索马里的开发方式主要是怎样的?提示:发展中地区预期寿命低、国民教育程度低、地区生产总值少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现状:对一个区域来说,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差异2.区域发展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对于一个区域,自然环境差别较大,而人文环境则基本相同×)②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③要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关键能力·合作学习能力1 分析区域发展阶段1.区域的发展阶段:2.“四看”法分析区域发展阶段:(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典例示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枣庄地处山东省南部,煤炭年产量在1 000万吨左右,其东部煤田现已日渐枯竭,环境质量也逐渐变差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部门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下图为枣庄及其附近地区图1)结合材料,说明枣庄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2)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3)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论,请你为枣庄市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图中材料信息回答问题:(1)能够读图并结合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2)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析】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条件和图中信息从资源、水源、交通等方面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确定枣庄已走过区域发展的前两个阶段,正向第三个阶段发展第(3)题,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2)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补偿训练】 (2021·襄阳高二检测)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2)题发展阶段时 间方 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2020年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立研发中心(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力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解析】(1)选A,(2)选C。
第(1)题,读表可知,①②阶段分别是订单生产、产品异地销售,两阶段都是产品销往国外,主要是为了开拓国际市场第(2)题,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是在品牌“走出去”之后,这样可以更加迎合市场、加强产品本土化接近市场有利于降低产品运费,便于销售,而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高;在国外建立企业,不能增强集聚效应;该产业并非原料指向型能力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1.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①气候差异的形成:②地貌差异的形成:③水文差异的形成:④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⑤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4)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典例示范】(2021·天津高二检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荷兰与中国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修建风车和拦海大坝的原因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濒临不同海洋第(2)题,分析修建荷兰风车的原因,应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围海造田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的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
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大西洋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围海造田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补偿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一般源于区域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沿主干道路两侧地形高差较大及对季风阻挡力的差异,导致植被垂直差异和东西差异第(2)题,M、N两河所处位置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水量不同;M、N两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地势不同,导致河流流速不同、含沙量不同,两河流的水文差异较大答案:(1)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2)水文差异:M河含沙量大于N河;M河水流速度慢于N河;M河流量小于N河。
原因:强沙尘天气,风力大,风吹沙入河,M河水流含沙量提高,N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含沙量低;M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M河流经沙漠区,。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