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建常用术语及放线基础知识.docx
19页土建常用术语圈梁分同位圈梁和板底圈梁同位圈梁,是指圈梁的标高和楼板的标高为统一标高,这种设计往往将圈梁和现浇 板结合在一起设计板底圈梁,就是圈梁在现浇板或预制板的板底设置圈梁,圈梁的上面直接布置现浇 板或者预制板;同时也有好些把圈梁做在门窗洞口上,用圈梁代过梁,这样圈梁上还有 几皮砖才到板底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 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 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 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GL表示放在门、窗或预留洞口等等洞口上有一根横梁,称作“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且墙体洞口大于300mm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 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门窗等洞口两边的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 为过梁分类: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和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钢过梁、木过梁等1)钢筋砖过梁:故名思义,即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一般钢筋直径6-8毫米, 夹两到三根),根据设计需要、有砌一层砖夹一层钢筋,也可砌两层砖夹一层钢筋。
砖 墙洞口顶部配置钢筋,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 (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象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2)砖拱过梁:平拱、弧拱,用于洞口宽度小于1米3)钢筋混凝土过梁:常用,多为预制构件有矩形、L 形等形式宽度同墙厚,高度及配筋根据结构计算确定两端伸进墙内不小于240mm破坏形式: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 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 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 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 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破坏形式同一般受弯构件,即受弯及受剪破坏,有时要考虑两端 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破坏讲解举例:如GL-4122,表示:洞口为1.2米,过梁宽为0.24米,过梁钢筋和混凝土等 级按照2级施工即是GL-ABCD,GL表示过梁的简称代号,A表示墙厚,以2、4、7分别表示120、 240、370墙;BC 一般何用,表示洞口的净宽,如12就表示洞口宽度为1200毫米,一 般用Ln表示;D表示外加荷载等级以1、2、3、4分别表示0、15、30、45KN/m;有的 地方如GLP-ABCD在GL后有P表示墙体为多孔材料。
过梁(乩)11梁的图万说明另外,现目前使用的过梁支座处(也称搁置长度)的考虑为250毫米故在过梁施工制 作时要考虑洞口长度+两个支座的长度即为一个构件的标准长度,一般用L表示以上面的GL-4122为例,构件的长度为1200+500=1700,其1700就是这个构 件的实际的标准长度,无论是现浇过梁还是预制过梁,都必须是这个长度承重柱与构造柱的区别分项构造柱承重柱1,截面,钢筋2,与砌墙的关系先砌墙,后浇柱先浇柱,后砌墙3,柱上的梁多数为圈梁多数为框架梁4,柱厚与墙厚相等柱厚常大于墙厚5,基础一般不设深而且大圈梁与框架梁的区别圈梁:主要是从建筑或构筑物的抗震要求而设置的,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加强建筑物 的整体刚度,通常与构造柱一起设置,位置不一定就一定在板下,根据墙的高度,一般 有抗震要求的地方是竖向高度每3m 一道框架梁是直接支承于框架柱上的单跨梁或连续梁,与框架柱一同构成框架结构的抗 震体系,框架梁设计除考虑竖向承重还要考虑地震作用因此,圈梁不是起承重作用的,是增加结构整体性,抗震用的;框架梁主要起承重 作用,两者会出现在同种结构上土建放线注意要点:第一,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第二,熟悉甲方提交的控制点,并做好保护桩,定期进行校准;第三,熟悉定位图及与附近建筑的相对关系,防线的时候用附近建筑的相对关系进 行复核;第四,放线的时候注意一定要复核。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 放线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 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 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 的经纬仪〃二、 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 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 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 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 具为“经纬仪〃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 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 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 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 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 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 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 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 封顶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 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 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 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 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说白了就是把图纸上的形状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学会看图纸,学会必要的仪器操作线工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种,不仅要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识图,并且能快速 地记忆数值,要求精确的操作等等首先学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然后学习识图, 最好是能画图,接着熟悉图纸,从放大线开始,确定轴线位置,最后放局部轴线,弹出 墙体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练习,勤问人,等你放一两栋楼的线就会慢慢熟练的。
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 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 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 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用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 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 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 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 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后者如果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 控制点,图纸上的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具体一点:1、一般情况下是在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 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 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 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时 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
至于钢丝线的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楼层上的放钢丝线的绞线轮要经过特 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的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方便了2、 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 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 的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3、 +-0.000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以上采用内 控法,即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的位置上预埋钢板, 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以此点向 上可引测轴线n层.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具体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 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 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比如你现在 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 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的位置了.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 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 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 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 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 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 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 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 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 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 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 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 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 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 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N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 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 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 是强条的规定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 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 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 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