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省金华十校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01.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784906
  • 上传时间:2017-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浙江省金华十校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Ⅰ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勉强/强迫 模样/模棱两可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B.埋怨/埋没 未遂/ 称心遂愿 应对如流/应运而生C.堤岸/提防 为难/ 为虎作伥 故态复萌/海誓山盟D.阑珊/删改 提挈/ 锲而不舍 字斟句酌/真知灼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生命在这里诞生,生命在这里延伸,白衣天使是我们的姓名,救死扶伤,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决不会让白衣受到一丝沾污B. “三聚氰胺 ”,一个原本拗口生僻的化学品名字,一夜之间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黑色流行语,食品安全也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C.河岸上是曲曲折折的长廊,廊边有木椅,坚实而温和,那木头的容颜在岁月的抚摸下日渐光滑,清晰的文理,显露出岁月的沧桑D.抗战期间,梅兰芳身居沦陷区,却不畏淫威,蓄须明智,罢歌罢舞,即便生活逐日困窘,也不改初衷,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骨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安监局局长前作客人民网,就安全生产等相关问题与网友交流,他指出: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是工作重点,对违法者必须六亲不认。

      B. “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 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C.成立于 1994 年的中国联通拥有世界第二大 CDMA 用户群和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用户群,在国内电信市场上已经与老大哥—一中国移动鼎足而立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行,将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B.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C.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奋版《牡丹亭》 ,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 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D.人们排起长队,只为了亲眼目睹一条我们身边的 “龙” ——“中国东阳龙”,一条穿越时空、来自距今约 8500 万年晚白垩纪的大型草食性恐龙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3 分) ( )①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部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②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③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④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⑤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⑥极目远眺,江山万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6.清人李文甫,少时随老师出游,老师指远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峰,吟了一句,要求学生对句李文甫低头沉思,见身边一口池塘,绿柳倒映水中,清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遂悟出一个对句请你根据这个故事,把下面的对联补全 (4 分),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 7.看了下面的图片后,向一位沉迷网络的同学提出劝诫,你会怎么说?要求:适当利用图片中的形象,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不超过 70 个字) (5 分)我会这样说: 二、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 (12 分)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 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

      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体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表层部分我们看到研究者对“ 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 、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 、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

      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 如果说在对“ 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 吗?如果我们从“汉字” 与“ 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 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 “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 形”、观“形”,把书写者显“ 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附,这是违背文字的本质规定的汉字是一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 与其表示的“ 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

      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 ,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用途”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 的“为艺术的艺术”8.下列对中国书法的认识或研究方法,为作者所坚决反对的一项是 ( )A.认为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B.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对其表层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C.认为书法作品的基本价值,在于书体形态的美D.研究书法,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根据实际有所侧重9. “如果我们从“ 汉字” 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一句中, “同样的结论”指的是 ( )A.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层面B.文字内容是构成书法“ 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C.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D.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不是纯粹的艺术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的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都属于物态文化层B.心态文化层体现了某种文化的创造目的及其价值、功能,所以是文化的核心层。

      C.汉字是一种符号,它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这与绘画有本质的不同D.个体汉字的字形,一般不具有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11.试概括本文作者对中国书法所持的基本观点 (不超过 25 字) (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19 分)点灯时分郭文斌总觉得城里的元宵夜有点过于热闹,热闹得让人几生迷失之感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就急切地往回赶可是热闹是躲不脱的紧紧地关了门窗,热闹还是不可阻挡地挤将进来,让人无可奈何就索性站在阳台上,面向老家出神,而身心竟一下子踏实了下来老家的元宵夜没有汤圆,也没有眼下这绚丽多彩的华灯和开在天空的一树树银花,更没有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比肩接踵的人流,而是一片夺人的宁静,活生生的宁静,神一样的宁静,似乎一伸手就能从脸上抓下一把来那宁静,是被娘的荞面灯盏烘托出来的那灯盏拳头一般大,上面有一盏心,可盛得一勺清油捻子是半截麦秆上缠了棉花夜幕降临时分,几十个灯盏便被点燃,端到当院的月光中,先让月神品赏如果没有风,几十尾灯焰静静地在乳样的月光中泊着,那种绝尘之境,真是用文字难以传达的赏完月,灯盏便被分别端到各个屋里每人每屋每物,都要有的包括牛羊鸡狗、磨子、水井、耕犁等。

      让人觉得天地间的所有物什连同呼出的气上都带有一种灵性似乎耕犁磨盘它们不时会扯着你的手跟你攀谈几句那时谁也没有问为什么要给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点灯,只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应该了,而生命不正是一种“应该” 吗?现在想来,这其中包含着多么朴素多么深厚的善和美,连同真啊用老人们的说法,这正月十五的灯盏,很有一点神的味道一旦点燃,则需真心守护,不得轻慢就默默地守着,看一盏灯苗在静静地赶它的路看一星灯花渐渐地结在灯捻上,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个生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福中,喜悦中,感动中渐渐地觉得自己就要像一朵花一样轻轻地轻轻地绽开我想佛家所说的定境中的喜悦也不过如此吧现在想来,当时守着的其实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最深处那种铺天盖地的喜悦正是因为自己离自己最近的缘故,那种纯粹的爱正是因为看到了那个本来我不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要点灯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留下这个风俗的人一定是深深懂得生命的他用一个最具活性的东西,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向人们表明了生命的意义和状态,也说明了生命在怎样地行进和更替后来看了一些资料,知道既甘又苦且柔且韧的荞面具有别的食品不能代替的活血降火功用,就更为祖先用荞面做灯盏叫绝。

      它,不正是对被人们炒得过热的生命的一种清凉的制衡吗?天下没有不灭的灯大人们用灯捻上留下的灯花来安慰灯的熄灭给儿女们的打击说,那灯花将预示着来年的收获和前途,而将人们的心思转移到期冀当中那灯焰最后的一闪终于到来,整个屋子一下子失魂似的空落熄灭毕竟给了我们不小的打击这时,母亲就要说,尝尝娘做的灯盏是什么味道我不知母亲是否存心转移我们的心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空落真的被产生于舌头上的实在的喜悦安抚了一种大美在双齿合上的同时变为一种实在的满足现在,我站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穿过喧哗和骚动,面对老家,面对老家的荞面灯,终于明白,我们的迷失,正是因为将自己交给了自我的风,正是因为离开生命的朴真太远了,离开那盏泊在宁静中的大善大美的生命之灯太远了,离开那个最真实的“在”太远了灯,又何尝是风能吹得灭的12.从文中看,作者老家元宵夜“点荞面灯”风俗,有哪些活动?请分条概括 (4 分)13.第六段说“现在想来,这其中包含着多么朴素多么深厚的善和美,连同真啊”,根据文意,说说这里“善” 、 “美”、 “真”的具体内涵 (5 分)14.作者是如何理解先民们留下点荞面灯盏风俗之用意的?(4 分)15.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含义与作用。

      (6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5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18 分)徐文长传(明)袁宏道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①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