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课外训练题-4 《古代诗歌四首》.doc
7页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 次: ②客路青出下客路: ③乡书何处达乡书: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 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9.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3年河南中考题) 10.“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1.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1、《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2、次:旅途中暂时停歇 客路:旅途 书:信3、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6、从江苏镇江市北寄向河南洛阳 向西北方向7、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8.客游他乡思念故乡 9言之成理即可 10.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11。
思念故乡 12.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1、 上阕:⑴ 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⑵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⑶ “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2、下阕:⑴ 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⑵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观沧海1.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2.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 这首诗的主旨是: 学习指导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 。
2.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 和来此的 临”作“ ”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 ”为止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 ”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 ”,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 ”展开下面两句“ ”,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 ”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主旨:描绘了 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伟大抱负。
3、欣赏诗歌(1)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 ,抒发了 的宏伟抱负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全诗以“ ”字统领全篇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4.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 ”“ ”“ “志”等字,可见押的是“ ”韵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 东临碣石 临:________2. 水何澹澹何:________澹澹:________3. 山岛耸峙耸:________峙:________4. 星汉灿烂 星汉:________5. 幸甚至哉幸:________至:________二.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
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家, 家,诗人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阅读指导与练习 首联: 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 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 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 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练习题: 1、这是 朝诗人 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