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有机化学第三章.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312181
  • 上传时间:2017-06-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0.7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节 醇 酚一、进行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配制体积比为 1∶3 的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时,要注意在烧杯中先加入 95%的乙醇,然后滴加浓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冷却备用(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2.加热混合液时,温度要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 170℃左右温度低,在 140℃时主要产物是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2OH CH3CH2OCH2CH3+H 2O― ― →浓 H2SO4 140℃3.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发生暴沸4.温度计要选择量程在 200℃~300℃的为宜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置于反应液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5.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 CO2、SO 2等杂质,防止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二、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哪些规律?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醇分子中,只有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若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或与—OH 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如 CH3OH、(CH 3)3CCH2OH、 ],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醇的催化氧化规律(1)形如 RCH2OH 的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醛(或羧酸)R—CH2OH R—CHO― ― →Cu、 O2 △R—CH2OH R—COOH― ― →KMnO4、 H+ (2)形如 的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酮2(3)形如 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三、苯酚又叫石炭酸,它是酸类物质吗?为什么显酸性?苯酚显酸性,是由于受苯环的影响,使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苯酚的羟基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但是苯酚不属于酸类物质在应用苯酚的酸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与活泼金属(如 Na)发生反应2.苯酚的酸性极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3.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 HCO 的酸性强,因而苯酚能与 Na2CO3反应生成 NaHCO3- 3+Na 2CO3― → +NaHCO 3,由此可知结合 H+ 能力:CO > 2-3>HCO - 34.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只生成 NaHCO3,与通入的 CO2的多少无关四、苯、甲苯、苯酚都含有苯环,它们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类别 苯 甲苯 苯酚结构简式氧化反应 不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可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常温下在空气中被 氧化,呈粉红色溴的状态 液溴 液溴 浓溴水条件 催化剂 催化剂 无催化剂产物 甲苯的邻、间、对 三种一溴代物特点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甲苯易进行取代反映原因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邻、对位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条件催化剂、加热 催化剂、加热 催化剂、加热与 H2的加成反应结论 都含苯环,故都可发生加成反应特别提醒 (1)由于受苯环的吸电子能力影响,苯酚中的 C—O 键的极性变小,不易断裂,所以苯酚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受酚羟基的影响,只是苯环上邻位和对位的氢变得活泼,易被—Br 取代在判断酚类与 Br2反应的量的关系时,应首先判断酚羟基的邻位、对位上是否含有氢3五、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酚实例 CH3CH2OH C6H5—CH2CH2OH C6H5—OH官能团 —OH —OH —OH结构特点 —OH 与链烃基碳原 子相连 —OH 与苯环上的侧链碳原子相连 —OH 与苯环直接相 连主要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2)脱水反应(3)氧化反应(4)取代反应(1)弱酸性(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4)氧化反应特征 红热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与 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与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六、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比较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反应物种类 两种 两种 一种或两种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或结构特征含有易被取代的原子(—H)或官能团(—OH、—X)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含醇(含—OH)、卤代烃(含—X)生成物两种(一般是一种有机物和一种无机物)一种(有机化合物)两种(一种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一种是水或卤化氢)碳碳键变化情况 无变化生成不饱和度 无变化 降低 升高结构变化形式 等价替换式 开键加合式 脱水/卤化氢重键 式如图所示,乙醇分子中有五种不同的共价键,在发生不同反应时化学键断裂的部位不同。

      1)与金属钠反应:断裂 d 键,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2OH+2Na― →2CH 3CH2ONa+H 2↑;(2)乙醇在发生消去反应时断裂 a、c 键,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 2O;― ― →浓 H2SO4 170℃(3)乙醇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时断裂 b、d 键,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2OH+O 2― ― →催 化 剂 △+2H 2O;(4)乙醇在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 d 键,化学方程式为:4CH3COOH+C 2H5OH CH3COOC2H5+H 2O;催 化 剂△(5)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时,断裂 c 键,化学方程式为:C2H5OH+HBr C2H5—Br+H 2O― ― →△ 6.醇都能发生酯化反应,都能与钠反应;醇发生消去反应时都是—OH 与羟基碳相邻碳上的氢原子相互脱水生成不饱和键,醇的催化氧化实质上是羟基碳上的一个 H 与—OH 上的 H 一起失去,产物可能是醛或酮 Br2、H 2、NaOH 溶液是有机反应中的常见试剂,它们能参与哪些反应呢?(1)Br2:①与“ ”“—C≡C—”等发生加成反应;②取代酚羟基邻位、对位上的氢原子。

      2)H2:与有机物中的“ ”“—C≡C—” “ ”“( 醛、酮)”发生加成反应3)NaOH 溶液:与酚、羧酸发生中和反应(但不与醇反应),催化卤代烃、酯等的水解并与水解生成的氢卤酸、酚、羧酸等发生中和反应注意 ①发生加成反应时,断裂双键或三键中的 1 mol 键(Ω 减小 1)消耗 1 mol Br2或 H2;发生取代反应时,1 mol Br 2只取代 1 mol(而不是 2 mol)氢原子(同时生成 1 mol HBr)②H 2不与羧酸、羧酸酐、羧酸酯中的 发生加成反应③NaOH 溶液不与醇羟基反应 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推断其性质的方法:主要从构成该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判断①含有“ ”、 “—C≡C—”等不饱和键的物质可与 Br2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4、K 2Cr2O7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②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包括醇、酚、羧酸等)均可与 Na 反应放出 H2③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可与 Na2CO3、NaHCO 3作用放出 CO2;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等④含有酚羟基的物质可与 Na2CO3作用,但不产生 CO2,遇 FeCl3变紫色,遇浓溴水迅速产生白色沉淀。

      阅读并比较教材中列举的几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的有关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点拨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这是因为醇分子中羟基之间存在着氢键,这种氢键作用力较大,所以相应醇的沸点较高;②饱和一元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CH3CH2Br CH3CH2OH反应条件 NaOH 醇溶液加热 浓 H2SO4,加热至 170℃化学键的断裂 C—Br、C—H C—O、C—H化学键的生成反应产物 CH2===CH2、HBr CH2===CH2、H 2O5第二节 醛一、检验醛基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银镜反应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 3)2OH 被还原为 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的银颗粒)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必须洁净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 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的不是银氨溶液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5)长期放置的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6)必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因久置的银氨溶液会产生 Ag3N,易爆炸2.与新制 Cu(OH)2悬浊液的反应醛基能将新制的 Cu(OH)2还原为红色的 Cu2O 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1)所用 Cu(OH)2必须是新制的,在制备 Cu(OH)2时,应向 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的红色沉淀产生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 Cu(OH)2受热分解为 CuO特别提醒 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由于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的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二、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C≡C— 苯的同系 物 醇 酚 醛 官 能 团试剂能否褪色 原因能否褪色原因能否褪色原因能否褪色原因能否褪色原因能否褪色原因溴水 √ 加成反应 √ 加成反应 × × √ 取代反应 √ 氧化反应酸性KMnO4溶液√ 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注 “√”代表能, “×”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 直馏汽油、苯、CCl 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的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三、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 Cu(OH)2悬浊液的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的关系有哪些?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1 mo l~2 mol Ag1 mol ~1 mol Cu 2O6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 ― →氧 化 ― ― →氧 化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 2 个—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1 mol HCHO~4 mol Ag1 mol HCHO~4 mol Cu(OH) 2~2 mol Cu 2O特别提醒 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的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的氧化产物为 H2CO3四、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的?1.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如:2CH3CHO+O 2 2CH3COOH― ― →催 化 剂 △2.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如:CH3CHO+H 2 CH3CH2OH― ― →Ni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1)氧化反应:①所有的有机物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② 烯烃的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 、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的同系物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如—CH3—COOH,去 2 个氢,加 2 个氧) ④c 醇→醛→羧酸⑤—NH 2中的 N 元素显-3 价,也易被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基团主要有: —C≡C—、—OH(醇、酚等)、—CHO、—NH 2等常见的氧化剂有 O2、O 3、酸性 KMnO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 Cu(OH)2悬浊液等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②醛、酮的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 2― →—NH 2,去 2 个氧、加 2 个氢)注意 ①同一个有机反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可能属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如烯烃、炔烃、醛等与 H2 的反应,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还原反应,醇变成烯烃的反应既属于(分子内)脱水反应又属于消去反应等这种情况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