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名》释语中的合成词刍议.docx
12页《释名》释语中的合成词刍议 彭再新摘要《释名》释语中的合成词计1016个,分别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附加式、复合式《释名》的释语能够反映当时书面语的状况,其中的合成词就反映了汉代复音词的特点,也反映了从先秦到汉代各种构词法的规律《释名》释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宝库关键词《释名》合成词构词法刘熙的《释名》是我国早期的训诂学著作,8卷27篇1502条,共释名物典制词1710个,其中采用声训的词有1249个如此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声训,在中国训诂学史上还是第一次作为两汉声训的集大成者,《释名》堪称中国训诂学史上声训的里程碑对《释名》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整理点校,主要由清代的学者们完成第二类,理论研究,主要以《释名》的声训为中心展开,涉及到音韵、训诂、文化学、语源学、文本体例等但对《释名》用词特点探讨的不多,至今只有陈建初《释语中的复音词》一文涉及此话题作为注疏文字,《释名》的释语能够反映当时书面语的状况,具有研究价值鉴于陈建初先生对复音词的研究只是做了大致的概括,本文试图对《释名》释语中合成词单独作探讨,以期能补充其观点和语料本文采取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中所提出的标准,统计出合成词1016个,分别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附加式、复合式。
下面分别对这6类合成词进行描写和分析一、联合式合成词联合式合成词共有745个根据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意义关系,我们把这745个联合式合成词分成4种1.同义合成词同义合成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结合而成,成词后词义比语素更概括更凝固共有695个,占所有联合合成词的93.3%1)按同义合成词语素和词的词性关系,可以分为9类①动+动-动词有420个如《释形体22》:“发,拔也,拔擢而出也文中《释名》例序号为笔者根据《释名疏证补》为《释名》词条编排的序号以《释名疏证补》各卷内每一自然段为一条,依次编排如“释形体22”表示该例出自《释名疏证补释形体卷》中第22自然段)②名+名-名词共有132个如《释形体3》:“躯,区也,是众名之大总,若区域也③形+形-形容词共有131个如《释天2》:“日,实也,光明盛实也④形+形一名词共有5个如《释亲属61》:“庶,摭也,拾摭之也,谓拾摭微陋待遇之也⑤动+动-名词共有2个如《释疾病2》:“疹,诊也,有结聚,可得诊见也⑥副+副-副词共有2个如《释天62》:“又曰美人……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故以其盛时名之也⑦副+代-代词《释饮食16》:“馈,分也,众粒各自分也⑧副+连一副词。
1个《释典艺17》:“《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言语、谋议之得失也⑨动+动一副词《释典艺6》:“纬,围也,反覆围绕以成经也2)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分类①汉代以前的193个如:喜悦,愉快、高兴之义《释天39》:“酉……于易为兑兑,说也,物得备足皆喜悦也②产生于汉代《释名》以外的有201个如:柯叶,枝叶之义《释乐器32》:“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故兖、冀言歌声如柯也③产生于《释名》中的有301个,197个被后代书面语沿用如:烧爇,焚烧义《释天16》:“热,爇也,如火所烧爇也《释名》释语所用的同义联合式合成词中,其词形或相关义项在汉代以前的仅占27.77%(193/695),在两汉产生(包括《释名》)的却占72.23%(502/695)这些数据说明,刘熙著《释名》时,大量使用成书时代产生的新词,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2.反义合成词反义合成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结合而成,成词后产生了不同于任何一个语素义的新意义共3个,都是名词,占所有联合式合成词的0.4%1)按语素词性关系,可分为2类①动+动-名词如《释书契28》:“作再拜起居字……”起居,住址之义②名+名-名词《释饮食67》:“爨,铨也,铨度甘辛,调和之处也。
甘辛,泛指各种味道2)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可分为2类①产生于汉代的“起居”(《汉书赵广传》)②产生于《释名》中的2个,即“甘辛”、“进退”其中“进退”被《后汉书陈蕃传》沿用:“进退不可以离道规《释名》释语的反义合成词有以下特点:较之于同义合成词数量极少;类别单调;自创了2个反义合成词,有1个被后代书面语沿用3.类义合成词类义合成词由两个意义相类的语素结合而成,成词后具有了新的意义或比语素义更概括的意义共有23个,占所有联合式合成词的3.1%都是名词1)按词语性质,可以分为3类①数词13个如《释长幼10》:“二十日弱,言柔弱也②方位词4个如《释宫室3》:“室中西南隅曰奥……西北隅曰屋漏……”东南隅曰窔……东北隅日宦③普通名词6个如《释丧制76》:“日月未满而葬曰渴,言谓欲速葬无恩也日月,指时间2)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分为2类①产生于汉代以前的有22个如数词、方位词等②产生于汉代的是“夷蛮”(《史记太史公自序》)《释名》释语的类义合成词有两个特点:较之于同义合成词数量少;数词与方位名词多,且分别集中于《释长幼》《释宫室》二篇这种现象是由《释名》的分类词典性质造成的4.重叠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组成,词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某种附加意义。
共有24个,占所有联合式合成词的3.2%1)按词语在文中用法可分为三类:①描绘形貌如《释天1》:“春日苍天,阳气始发,色苍苍也②模拟声音《释宫室65》:“汋,有水声汋汋也③描绘动作如《释天68》:“日月亏曰食,稍稍侵亏,如虫食草木叶也稍稍,描绘动作的渐渐推进2)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可分为3类①汉代以前的18个如:徐徐,表迟缓貌《释丧制60》:“繂,捋也,徐徐捋下之也②汉代的2个,如;荧荧,光亮闪烁貌《释言语74》:“荣,犹荧也,荧荧照明貌也③《释名》中的4个,无一被后代书面语沿用,如:蒿蒿,香气四溢貌《释饮食19》:“脯,蒿也,香气蒿蒿也据以上资料和数据分析,可以作出以下结论:两汉产生了大量联合式合成词;其中动词最多,形容词次多,名词较少,副词很少;同义单音词的连用是产生联合式合成词的重要原因;第四,联合式合成词还处于产生的早期阶段,形式不稳定这些结论,和祝敏彻《从看汉代复音词的构词法》中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二、偏正式合成词偏正式合成词由两个有意义的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以一个语素的意义为主体,另一个语素义对之进行修饰《释名》释语中的偏正式合成词有116个,占合成词总数的11.4%1.按语素语义关系的分类116个偏正式合成词中有3个是后一语素修饰限制前一个语素:鸟爵(释船5)等。
另113个是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将前一个语素偏语素设为A,后一个语素正语素设为B,A对B的修饰限制作用表现在8个方面:(1)A与B是类属关系,若扩展为词组,则可说成是“一种(个)叫A的B”如眉毛(释首饰32)2)B从属于A,若扩展为词组,则可说成是“A的B”如舌头(释天1)3)A表示B的形状外貌如太阳(释彩帛2)4)A表B的方位如南蛮(释州国4)5)B表方位,A对其进行限制如天下(释水1)6)A表B的数量二月(释天33)7)A表B的构成、产地、用途等其他性质如沙漠(释州国15)8)B是动词,A表其方式如假卧(释姿容82)2.按语素词性关系(1)名+名-名如鱼梁(释水22)2)形+名-名如太阳(释彩帛14)3)动+名-名如贡土(释地10)4)数+名-名二月(释天33)5)数+动-动再拜(释书契28)6)形+动-动如假卧(释姿容82)3.偏正式合成词的特点(1)较之于联合式合成词,数量较少,但仍是联合式之外数量最多的类别2)名词为大宗,少数是动词,没有其他类型的词3)偏正式合成词中心语素大多数是名词性的,极少数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限制的语素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等类型这三个特点,正是汉代书面语中偏正式合成词的一般特点。
4)偏语素A与正语素B是类属关系的词数量很多,占所有偏正式合成词的39.1%,而且很多是山水名称,较为集中地分布在《释水》《释州国》中5)存在少量后一语素修饰限制前一语素的偏正式合成词这种词马真先生称为“大名冠小”格式大名冠小”是先秦特有的一种格式,是比较早期的名词的构成方式以“大名冠小”格式的人名和鸟名,早就为学者所注意,前者在先秦文献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俞樾指出:“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马真先生认为:“类似的复合词还有人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释名》释语中出现的“大名冠小”格式的人名、鸟名,是属于行文需要的正常现象,同时体现了作者刘熙对古代书面语的深入了解三、动补式合成词动补式合成词由两个有意义的语素结合而成,前一语素为动词,后一语素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共有43个1.按补语的作用可将动补式合成词分为3类(1)补语对动词的结果进行补充说明这种情况最多如《释天84》:“灾,灾也,火所烧灭之余曰灾,言其于物如是也灭”是“烧”的结果,“灭”对“烧”进行补充2)补语对动词的趋向进行补充说明如《释长幼20》:“老而不死日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入”是“迁”的趋向3)补语对动词的状态进行补充说明这种情况最少如《释车30》:“鞠,因也,因与下舆相联着也着”表明“联”的状态2.动补式合成词的特点(1)数量相对较多陈湘清先生在《先秦复音词研究》中统计《论语》《孟子》此种结构的合成词均为0而《释名》中却出现了较多的动补式合成词,占全部合成词的4.2%2)补语由几个固定的词充当如“出”作补语共有5次:雍出(释水12)、通出(释道2)、跃出(释乐器19)、抽出(释车46)、扬出(释疾病5)其他还有“起”、“着”、“至”各3次,“去”2次,成为“专用的系列补语”《释名》释语中动补式合成词的特点,反映了汉代汉语词汇构成的一个变化趋势:在汉代,动补式已经成为产能较高的构词方式四、动宾式合成词动宾式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具有动宾关系共有8个,都是名词1.按词语的性质可分为2类(1)专有名词如《释衣服27》:“膺,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钩肩,衣名,吊带一类的衣服2)普通合成词如《释言语34》:“颂,容也,叙说其成功之形容也2.动宾式合成词的特点(1)数量少,仅占《释名》合成词总数的0.8%2)在先秦,动宾式合成词多是表示职官名称的词《释名》中的动宾式合成词仍以专有名词为大多数,但已不限于官名,有了物名(如“浮蚁”)。
这说明,动宾式合成词发展到汉代,种类已比先秦丰富,因而作为词的一个类别,表示意义的功能也增强了五、附加式合成词《释名》中的附加式合成词共97个,占合成词总数的9.5%,出现109次,都以“然”为词尾,由于同一个“然”尾词在不同语境中用法不同,下面的数据均用出现次数1.按词根性质分类《释名》中“然”尾词的词根种类繁多根据词根的音节数和词根是否在《释名》之前被独立使用为形容词的不同,我们把它们分为3类8种1)单音节形容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