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精编.docx
5页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是中学时期必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都说学好地理走到哪里都不用怕下面是由学习啦我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篇(一)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态近圆性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别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相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相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外部条件: 1)平安的运行轨道 2)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4、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记,它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5、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 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篇(二)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剧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而某些地区肯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篇(三) 1、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旁边)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59’ 2、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P13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hP14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h),向两极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留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旁边,冬至日点在近日点旁边 ● 黄赤交角(23°26’):黄道面+赤道面 地球运动的意义: ●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 公转:季节改变(正午太阳高度改变、昼夜长短改变)、五带的形成 4、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26’) 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看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的人还看: 1.高一地理必修1学问记忆口诀 2.地理高一期末复习学问 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4.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重点归纳 5.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学问点归纳 6.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要点整理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