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渍土治理及展望.ppt
54页盐渍土治理及展望• 盐渍土的世界分布 • 我国盐渍土的分布及特征 • 盐渍土分类 • 我国盐渍土类型 • 盐渍土及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 盐渍土改良技术 • 盐渍土利用的展望 • 开发利用途径盐渍土的世界分布•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盐渍土不仅分布在荒漠和半荒漠之中,而且还经常分布于肥沃的冲积平原,河流流域,人烟稠密的沿海和灌溉体系中,存在于世界各大洲几乎100个国家.世界盐渍土分布*我国盐渍土的分布及特征• 从东海之滨至西陲的塔里木、准葛尔盆 地,从海南岛到最北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高 原,从海拔-152米的艾丁湖畔到海拔 4500米高西藏羌塘高原都有分布由于 盐渍土分布地区生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 差异,各地盐渍土面积、盐化程度和盐 分组成有明显不同,大致可分为下列几 片:• 东部滨海盐土与海涂* • 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 • 东北平原的盐渍土* • 半漠境内陆盐土* • 青新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 我国约有3000km的海岸线,15米等深线内的浅海与滩涂约有2.1亿亩长江口以北的江苏、山东、河北、辽宁诸省滨海盐土面积达1500万亩,滩涂面积则难估计,且河口还在不断地向浅海推进特征:整个土体盐分含量高,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东部滨海盐土与海涂长江口以南滨海盐土面积小,分布零星。
但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米土体的平均含盐量小于0.6%,且一般为酸性硫酸盐盐土,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土壤呈现微酸性或酸性浙江沿海,则分布着微碱性滨海盐土,PH在7.5左右,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 根据八十年代初期的遥感卫星资料的测算,黄淮海平原内陆地区,大概有各种盐渍土2000万亩特点:呈斑块状插花分布于耕地中盐分的表聚性强,仅在地表形成1-2厘米厚的盐结皮,含盐量在1%以上,结皮以下上层内盐分含量很快下降到0.1%左右 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以松嫩平原为最多,盐渍土类型大多属苏打碱化型,土体总含盐量不高,但含有碳酸钠、重碳酸钠,土壤具有较高的PH值,对植物的毒性大,出现不少斑状的光板地但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性能好,一旦开垦利用,作物产量较高东北平原的盐渍土包括内蒙的河套灌区、宁夏银川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准噶尔盆地盐渍 土呈连片分布,盐土面积大盐土含盐 量高,积盐层厚,盐分组成复杂,有氯 化物硫酸盐盐土,也有硫酸盐氯化物盐 土河西走廊的盐土有大量的石膏和硫 酸镁累积,而宁夏银川平原则有大面积 的龟裂碱化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包括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盐土总面积约几千万亩,盐土呈大片分布,面积之大,世界少有,且土壤含盐量高,地表往往形成厚且硬的盐结壳,整个剖面含盐量都高。
青新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中国盐碱荒漠化地区分布图中国盐渍土地资源分布图*盐渍土分类狭义上讲“盐渍土”是指中性的或碱性的水解钠盐占优势的盐土和碱土,世界上大部分盐渍土均属于此两类,但从全球范围内讲,凡是电解质影响下的所有土壤都应包括在盐碱土范围内,广义上,盐渍土可以分成如下几类:Ø接近中性反应的钠盐(多数情况为Na2SO4、NaCl,少数情况为NaNO3)电解质影响下发育的盐土;Ø具有碱性水解能力电解质(主要为NaCO3和NaHCO3)影响下发育的碱土;Ø由CaSO4(含石膏)或CaCl2存在发育的盐渍土;Ø在镁盐影响下发育的盐渍土;Ø由Al2(SO4)2和Fe2(SO4)3组成情况下发育而成的酸性硫酸盐土我国盐渍土类型应用土壤发生学和盐渍地球化学的观点与理论,可以将我国盐渍土资源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Ø 现代盐渍土:指目前还在进行积盐过程的一系列土壤,面积约为3693万公顷Ø 残余盐渍土: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曾经进行强烈的积盐过程,后因地壳上升或侵蚀基面下降,导致地下水大幅下降,而终止了盐分累积过程的土壤,面积约有4487万公顷;Ø 潜在盐渍土:包括两种情况① 在干旱地区的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盐分向心土层移动累积,形成聚盐层,有底层盐化特征;② 指有盐渍化威胁的平原地区,面积约1733万公顷;*盐渍土及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Ø 对农林业生产的危害盐渍土的本质是土体中含有过高的可溶性盐分或土壤胶体上钠离子饱和度过大,其危害体现在:• 生物活性降低(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与发育,不仅数量、类群少,而且活性弱、土壤酶活性低);• 养分颉抗作用 有限的植物养分供应;• 土壤结构破坏,团聚体消失;• 孔径分配不合理、结构板结、重力孔径数量低, 自然排水不良;• 高溶质势(土壤中的高盐渍度) 有限的植物水分供应,造成植物生理干旱;• 田间持水量低、水分扩散率低、毛管导水率低 有效水范围小; (粗质地土壤,由于持水能力和田间持水量很低,有效水范围很窄;重质地的膨胀黏土中,由于土壤持水力很高,萎蔫含水量也高,造成有效水范围窄)• 不能为植物提供正常的水、肥、气、热条件,加上盐碱成分的生物毒害作用,从而造成有限的生态潜力。
Ø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一个最为明显的破坏是造成森林和草原退化,进而加剧了温室效应现在我国每年退化的草原约达130万公顷,其中1/3便是由土壤盐渍化引起的• 众所周知,树木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CO2,同时由于全世界由于森林资源的锐减,致使森林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大约增加16亿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加速了地球的暖化过程Ø 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以每年30~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我们不得不开发包括盐渍土在内的荒芜土地,而盐渍土分布区往往又是极度缺水地区,因而给盐渍土的治理带来相当难度,治理成本也相当高由此可见,土壤盐渍化对农林\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盐渍土治理及盐渍化防治方面,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历史时期:Ø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全国盐渍土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在新疆、宁夏、渤海湾组织了大规模的垦植盐渍土改良利用发展历程• 改良的重点放在农田灌排设施的修建,采用淡水洗盐的方法治理盐渍土,研究和实施了一些如耕作防盐、翻淤压碱、增施有机肥、选种耐盐作物等农业改良措施。
Ø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农水结合的土壤改良时期”,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了井灌井排的试点研究与推广,同时农业改良技术得到普遍运用和提高 Ø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 “综合治理,巩固提高时期”,盐渍土改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具体改良措施有:客土改良、测土施肥、广种绿肥、大造农田防护林暗管排水工程技术、化学改良剂、生物技术等得以逐渐推广,遥感技术,灌排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Ø 进入九十年代后, “以培肥为中心,流域治理,深化理论”的阶段许多经过长期水盐治理的盐渍土区(例如黄淮海平原),基本上控制了土体中的盐害,甚至消除了土体中的盐害,土壤培肥则成为整个盐渍土治理的中心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盐渍土改良纳入了流域治理的总体规划之中,坚持水土总体规划与盐渍土改良区划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并进,同时,潜在盐渍土的概念逐步为我国的土壤学者们所接受盐渍土改良技术Ø 治理理论的发展 :“临界深度理论” 培育“淡化层” “允许深度”的新概念,并依据“允许深度”创建了“浅密式”快速排盐新工艺,通过我们十几年的实践,可以将滨海重盐土由初期的4.7%稳定地控制在0.3%以下,基本解除了盐害。
Ø 土壤水盐运动研究继续深入随着土壤水盐运动机理以及冻融过程对土壤水盐运动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运用动力学模型模拟作物生长情况下的田间水盐运动,并构筑了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的基本框架,针对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建立了该 地区的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 Ø 生物改良措施种稻洗盐、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传统生物改良法在不同的盐渍土上、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广泛的应用,通过我们在泥质海岸的造林实践证明:造林年限长、林分郁闭度高、根系活动层深有利于土体盐分的洗脱及其稳定系数的提高;有水利措施配合下的农业耕作,虽然短期内也能使土壤盐分下降,但其洗脱的程度、影响深度及土体脱盐的稳定性远不及林业措施Ø 化学改良剂推广运用在沸石、磷石膏等传统改良剂进一步研究和运用的同时,一些新型盐渍土改良剂的开发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Ø 耐盐植物的筛选应用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盐生植物约3000种,我国的盐生植物约1000种,近年来,我国在植物抗盐性、抗盐植物品种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Ø 废弃物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洼、海水容易回浸,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质地粘紧、蒸降比高等原因,土壤一般以积盐为主,治理难度大;同时,沿海地区又是许多工业废弃物的聚积区,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通过在种植土下层一定深度垫填粉煤灰,可以加速土体脱盐、稳定地下水位,控制土壤积盐,而不危及植物生长同时运用海湾泥、粉煤灰和碱渣工程土等废弃物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用作绿化种植基质这些成果不但为滨海盐土的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而且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改善了生态环境盐渍土利用的展望•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地矛盾的增加,盐渍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不均;盐渍土分布区水资源总量都较少.• 传统的盐渍土改良方法已经不适宜也不具有可行性,如种稻洗盐等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解决口粮问题,盐渍荒地的开垦不必再种粮食,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多样化的食品和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均为盐渍土改良的多途径利用提供了需求和良好的机遇.*盐渍土改良利用的原则•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服务目标多元化;• 盐渍土改良利用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治理和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相结合;• 加强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生态观;• 明确盐渍土治理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责 、权、利;• 确保科技引路,加速成果推广;开发利用途径Ø利用盐渍土植树造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Ø滨海盐土区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和制盐工业;Ø发掘和利用盐生植物资源,发展畜牧业和特色产业。
利用盐渍土植树造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而,必须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生存空间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恢复植被,植树造林,扩大绿色植被面积但我国宜林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而只能利用盐碱土进行植树造林,一方面改良治理盐碱土,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制盐工业特色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Ø种植耐盐和盐生植被,发展畜牧业在盐渍土区生长有不少自然植被,如藜科植物大多具有很强的耐盐性,用高矿化水或海水浇灌,生长良好,可用作饲料,因此,种植耐盐牧草,发展畜牧业,建立商品肉基地是盐渍土开发利用的良策发掘和利用盐生植物资源Ø种植优质的油料植物和蔬菜海蓬子:一种喜盐而又含有比黄豆更多 更好的食用油的盐生植物,可作药品和 化妆品的原料,榨油后的残渣还可用作饲 料添加剂;三角滨藜:一种优质耐盐高营养的一年 生草本蔬菜,特点:低脂肪,高维生素, 丰富的Fe、Mn、Zn、Cu等;中国乌桕:一种耐盐的油料植物;Ø开发中药材我国盐渍土面积巨大,自然植被繁多,其中不少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罗布麻、麻黄等,盐土上到处生长的柽柳,既是一种灌木,作为薪材,而且其根部还可接种一种菌根,生长出一种极其重要的中药,极大地提高了它的经济价值。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3000多种盐生植物,在我国各盐渍土区也生长着丰富的野生 盐生及耐盐植物的种植资源,如盐穗木 、盐蓬、盐地碱蓬、柽柳等近千种,有 待开发利用选择有耐盐基因和潜在经 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进行适应 种植,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盐碱土的产 出,还可以改善盐碱土地区的生态环境 ,对盐渍土地区的可持续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