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统考作文评分标准和标杆作文.pdf
12页1 高二统考作文评分标准和标杆作文一类文: 49--60 分围绕“小邓应该陪家人一起过节,还是应该利用节日写作业”展开议论,站在一定高度,挖掘冲突的深层原因、性质,分析小邓计划的深层内涵,如情感、能力、责任、孝道等语言表达通顺流畅,有一定的文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面整洁二类文: 43—48 分能够围绕材料的基本事实展开议论,谈小邓计划做法的意义价值,或指出妈妈做法的危害思路清晰,语言表达通顺,文面整洁三类文: 36—42 分基本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结构基本清晰,对材料的基本事件的议论较为肤浅,表达还算通顺四类文: 36 分下偏离题意,完全不提及材料基本事件,或由材料事件得出某个观点后就完全脱离材料一号文: 作业并不局限于书面(54 分)高 二 的 小 邓 同 学的中秋计划分别是帮妈妈做家务, 带爷爷奶奶去公园, 还有向爸爸学习厨艺 但小邓妈妈2 认为学习任务应当放首位,而小邓认为陪家人过节也是重要的作业两个观点中,我比较认可小邓的说法中 秋 节 是 我 国 的传统节日, 有很多千古名句与之相关 中秋节意味着月圆人团聚, 所以中秋无疑是要陪伴家人度过的 中秋节作3 为法定节假日已施行有好些年头了, 国务院这一规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公民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 好好过节。
所以陪伴家人过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完成的作业随 着 信 息 时 代 的发展,为代表的通讯工具已占据我们的4 生活就连平时过这个节日,人们都是不离手,抢红包,文字祝福 ,, 我们似乎失去了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像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似乎成了人们心中的抢红包节陪伴在信息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小邓认为陪伴家人也是一项作5 业的观念是宝贵的 利用中秋节假日时间, 好好陪伴家人的思想观念不应该被抹杀, 而是应该采取赞扬推崇的态度书面作业是无穷无尽的,苍白的,没有情感的,而陪伴的时光却是有限的, 它伴随着浓浓的亲情 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情人, 而不6 是随波逐流的无情人实 践 作 业 是 一 门最直接的作业 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知识让人们有更高的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书面作业只是人生教育的一小部分 现在很多家长、 老师都会不知不觉走向“唯分数论”的观点只要孩子7 学习成绩好, 不管孩子在别的方面的表现 这种观点往往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的人,而小邓的想法体现的不仅是综合素质, 还有与人相处的情谊 如果教育只局限在书面, 那远远不足以培养一个人才,亲身实践是教育大环境下更迫切需要8 的所以小邓的观点更合理。
当然,小邓妈妈的出发点是为了小邓的学习成绩着想, 不希望陪伴家人过节耽误了小邓的学习时间 但不应该完全否认和严禁,而是引导小邓做事要有合理的计划和安排,让小邓学习与陪伴两9 不误我 们 不 能 耽 误 放弃书面的作业与教育,更不能淡薄亲情 陪伴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作业二号文:不可“小学而大遗” (48 分)正在读高二的小邓在中秋节那天将“陪伴家人” 这一中秋计划给妈妈看却遭到拒绝,妈妈催她去写作业我认为,妈妈的做法是利大于弊的,正如《师说》中所说的:“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诚然, 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小邓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面对“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不仅如此,在当代中国,学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小邓的学习压力也会比较大妈妈为了让小邓抓紧时间学习,从而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而拒绝了小邓的中秋计划,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学习就是人生的一切吗?当然不是妈妈忽视了高中生除了学习,还应重视社会技能的培养小邓的中秋计划中“帮妈妈做家务, “向爸爸学厨艺” ,就是技能学习 这些技能是高中生将来走入社会必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使一个人更加独立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高中生的小邓本来多数时间待在学校,偶尔回家做家务、学厨艺叶不不失为培养她社会技能的一个好方法,促进她全面发展。
因此,妈妈的做法是缺乏远见的10 不仅如此, 妈妈还错失了巩固亲子之间情感的时机小邓学习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与家人沟通的机会也就少了,慢慢地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话题也会越来越少 妈妈没有把握好这一次中秋节的机会多与小邓沟通与交流,而是让小东抓紧时间做作业,无疑是“小学而大遗”、那么,妈妈这一做法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哪是因为“唯分数论”观念的根深蒂固妈妈拒绝小邓的中秋计划折射出中国教育的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了,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不惜花大量金钱为其报补习班,在家中也坚持“孩子只需搞好学习就可以了”的理念 家长们似乎只有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孩子学习努力的过程,更忽视了孩子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许就是中国式教育的弊端所在综上所述, 妈妈的做法是不利于小邓社会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也阻碍了家人之间感情的沟通切不可“小学而大遗”啊三号文:亲情也是重要的“作业”(45 分)读高二的小邓同学拿出自己准备陪家人过好中秋节的计划来,却遭到母亲的否定并催促其去写作业小邓对此反驳:“陪家人过好节也是重要的作业我的观点与小邓相同,我认为不能过于看重学习而忽略亲情,亲情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作业”。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未尝不是好事但是,许多家长过分重视孩子学习,甚至迫使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就未免得不偿失了近几年,“狼爸” “虎妈”的新闻广受议论,虽然他们的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过度看重学习,甚至用暴力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会对其心理造成阴影,影响其人格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忽视了对亲情的培养,导致学有所成但心智不成,家庭关系不和谐,缺乏孝心和感恩之心何乐而为之呢?一个孩子的成长,包括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培养,缺乏其一都不可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互相促进的,如果一个学习好的人道德素质低下, 那么其对社会也是弊大于利近几年高材生犯罪事件频发,某高校学生撞伤行人后又倒回压死伤者, 复旦投毒案等等, 种种事件表明不能只重视学习而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亲情的培养和引导亲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中必不可少的滋养亲情的引导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更有动力,学习效果更佳 试想, 若小邓的母亲以学习为重拒绝小邓陪家人过节的计划,那么小邓的亲情意识可能会淡化,也许多年后妈妈想让小邓陪她过节也无法实现了。
这种害人害己的事,难道不应该予以否定吗?那么, 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亲情和学习呢?我认为,家长不应过分看重学习,应该合理对待孩子的学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给予亲情的关爱,既注重孩子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 而我们呢, 则不应该把对父母的关爱当作是应付式的作业对待,而是把它当成人生的重要“作业” ,主动提高自己的亲情意识让知识之花和亲情之花同时盛放,认真完成“亲情”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四号文:陪伴家人过好节(42 分)中秋节当天, 读高二的小邓拿出了自己的中秋计划:帮妈妈做家务; 带爷爷奶奶去公园;向爸爸学厨艺 但妈妈不答应并要求小邓写作业,小邓对此认为陪伴家人过好节也是重要的11 作业在我看来, 中秋节是合家欢聚,一年一度的重要佳节,小邓应与家人共度美好良辰佳节,所以我支持小邓的观点:陪伴家人过好节陪伴家人过好节,是小邓得以放松的机会并提高自身素质的机遇高二阶段每日的紧张学习让小邓的神经紧绷如弦,中秋节做些课外活动,向亲戚父母学习一手技艺,不仅能舒缓紧张学习的状态,还能学到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丰富自身的阅历,使生活也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陪伴家人过好节,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措施之一。
平日里小邓都沉浸于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与家人缺少沟通与交流,长期以往任由其发展,会导致家人间的分歧差异加剧,淡化家庭情感色彩中秋计划中, 小邓对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开展活动进行了安排这项计划不仅能使小邓加深与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密切与亲人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家庭, 而且科学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也为小邓的学习时间安排提供借鉴陪伴家人过好节,是尊重和认同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庆祝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彰显我国文化沉重的文化底蕴小邓陪伴家人过中秋节, 以传统方式或以创新方式度过,都体现了其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没有漠视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且民族文化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庆祝民族节日, 利于构成和谐社会陪伴家人过好节,也可以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问答的形式,竞赛设问,把所学知识写在卡片上有奖竞猜,使这一方式成为与家人过节方式之一不仅能潜移默化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且能丰富家人及自身的文化知识,又能和谐家庭氛围,一举两得综上所述,我认同陪伴家人过好节的观点五号文:节日的重要性(38 分)中秋节那天, 读高二的邓同学拿出自己的中秋节的计划,内容是围绕陪伴家人过节,而妈妈却不答应,催她去写作业,小邓说:陪家人过好节也是重要的作业啊。
看完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同学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每到了节假日,同学们反而并没有太多的期待也许你会问,过节了不应该开心才对吗?但现实却往往相反一到过节,学校便会趁此机会布置满黑板的作业,学生则要在如此喜庆的节日里背着厚重的书包回家而家里面,也不是想象中的家人与孩子一起或围坐一桌谈笑风生,或齐聚出门共享热闹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家长督促孩子写作业,用功学习难道这就是大家理想的过节吗?难道过节放假只是让学生换一个环境学习吗?这也许是因为人们把节日看得太轻了吧!学校和家长都太过看重孩子的学业,从而忽略了过节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这也使得节日放假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是古老中华的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沿传下来的,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和味道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春节吃团圆饭,走亲戚每个节日都很重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国家设定节假日, 目的是为了一家人能好好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学下和家长在过节期间一味的让孩子学习,会让孩子失去对传统节日的真正认识,令孩子渐渐忽略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从而也失去了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最终会造成在未来的日子里传统节日的不被重视甚至消失。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学生的作业之一,在过12 节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必修课在每一个节日里,家人应该趁此机会多与孩子共同享受节日带来的乐趣,在欢乐中传递传统文化,让孩子在欢乐的同时学习传统习俗,让传统节日一脉相传六号文:人文素养不可缺(30 分)中秋佳节,小邓想要做家务、陪爷爷奶奶、学做菜,却被妈妈催去写作业小邓说:陪家人过好节也是重要的作业啊这一声真诚的话语让人感慨,陪家人过节和写作业并不两相对立很多时候,家长应多培养孩子如小邓般可贵的感恩之心,而非只关注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现行教育体制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一味追求成绩、家长急切的望子成龙心态,诸多原因都造成了当代社会中这种现象逐渐地,孩子也习惯了家长和社会共同创造的“良好” 的学习环境,心安理得地每天享受着妈妈搞好的卫生、爷爷奶奶的爱护、爸爸做的菜, 只需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除此之外一切都无需担心 于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无微不至的爱护下,孩子理所当然地失去了感恩之心可是,如感恩之心这样的人文素养对孩子的成长真的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有面对竞争的无畏勇气、面对挫折的顽强拼搏、对国家的热诚、 对工作的勤恳、对社会的奉献、对家人的关怀、对弱者的同情怜悯、对一切的善良之心。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社会没有人有这样的人文关怀,面对社会人人都是冷漠处之,只顾追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每个人都学识渊博,又有何用?一个冷漠、充斥利己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