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咏史怀古诗 新人教版 试题.doc
10页诗歌分类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分类鉴赏(一)诗歌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不同类型诗歌的手法、题材、以及感情基调皆有所不同,明辨了诗歌类型及该类诗歌常见特点可帮我们准确、快速鉴赏㈠题材与对象:①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②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③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京口北固亭怀古》干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迁移题目:判断下列诗歌的怀咏对象1、《越中览古》2、《昭君怨》 3、《石头城》4、《乌衣巷》 5、题乌江亭 6、《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咏史怀古诗的几类对象(1)《蜀相》明确:怀古人(2)《越中览古》《石头城》明确:怀古迹诗在具体上讲重景物描写,或纯景物描写。
如《乌衣巷》、《越中览古》(3)《汴河怀古》明确:怀史事(4)〈念奴娇 赤壁怀古〉明确:怀古迹及古人㈡不同怀咏对象的常见感情寄托:(1)《蜀相》提到下列人物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有何启示?岳飞、文天祥、霍去病、冯唐(2)《石头城》《乌衣巷》(3)《汴河怀古》(4)《念奴娇*赤壁怀古》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本诗感情主旨从哪里可看出来?二、辨析诗人所抒发的感情1、不同怀咏对象的常见感情?(1)《蜀相》明确:①在写古人的同时,借古抒发个人感受、或抱负、或身世遭逢,或建功立业之渴望从大的角度讲分积极的和消极的一定要结合诗人遭遇和古人遭遇来分析或共鸣或对比——览物之情,何以异乎?(2)《石头城》明确:通过古今变化,抒发昔盛今衰,盛衰无常之感叹3)《汴河怀古》明确:1、就历史事件本身评价2、借古讽(喻)今4)《念奴娇*赤壁怀古》明确:应由怀咏侧重点来分析归纳:审清怀咏对象的意义就在于依据不同对象的常见感情的不同来快速找出主旨2)主旨分析途径1、直接从诗中找,找相关议论句2、分析所怀咏事物3、借助常见感情筛选。
㈢常见手法:《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题:1、本诗借助何事物来表现主题,这属何手法?明确:《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本诗所写之景前三句后一句有何不同?2、前三句后一句所描写景物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①,晋代衣冠成古丘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 三国时孙权迁都建业,以后孙皓营建新宫,穷极奢华东晋时宫城仍为吴之旧地,当时是王、谢等家族极盛之时②晋琅琊王睿,即位于建康(今南京)③前人有“邪医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即用此意 1. 本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从划线处分析)三、分析怀古咏史诗常见手法(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移情入景、借古抒情、借物抒情等)(2)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衬托……(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象征、衬托……归纳总结:1、以小见大:“即小见大”就是赏析诗歌中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的艺术手法。
写眼前景物又较注重细节的描写2、虚实相生:因为是怀古诗因此对往事难免要进行想象,因此虚实相生手法也就成了这类诗歌中常见手法之一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3、对比: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4、用典: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明用历史故事④暗用历史故事⑤反用历史故事四)常见语言风格沉郁、悲慨、激昂反馈练习:1、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王安石认为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 ,活着要 ,死了也要 。
2、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赤 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两诗抒情特点?(3)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⑴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⑵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5、阅读左思《咏史》诗,完成1、2题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⑴金张,指汉代金、张两大家族,是当时两大权贵⑵七叶,七代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⑶冯公,即冯唐,汉宣帝时人,才能卓越而不被重用问题设计: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感事”,批判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请加以简析6、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1)这首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诗中有具体表现吗?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答案归纳:1、(1)西楚霸王项羽兵家用兵、民心向背、节操(气节)(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补充:何谓论世当时,宋朝被北方金兵打败,丢掉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可是宋朝皇帝逃到长江南边,又在杭州造起宫殿,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再也不思报仇之事这首诗通过切入楚霸王项羽这一典型的历史人物战败自杀而不苟活这一片断,责骂宋朝的胆小鬼皇帝和那些昏庸的大臣们。
读来朴实无华,老孺皆懂,细品却义正词严,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既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3、(1)《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2)都属于间接抒情3)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4、 ⑴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⑵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5、答案提示: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中来分析唯血统论、出身论、士族制度、门阀地主、老子英雄儿好汉)6、(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7、①昭君、没有、利用比喻方式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实际写人②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