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doc
5页1.过瘤胃蛋白:就是将一生蛋白质经过处理,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提高饲料中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减少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的方法1 加热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瘤胃液中氨的生成速度2 用甲醛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其在瘤胃的降解率,而对饲料的消化率无影响2.尿素循环:即“乌氨酸循环” 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肝脏是尿素循环的重要器官,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氨、CO2和乌氨酸缩合成瓜氨酸2、瓜氨酸再与氨结合脱去水,生成精氨酸3、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尿素和乌氨酸每循环一次可将2分子氨和1分子 CO2变成1分子尿素和1分子水3.体增热:犬采食饲料后伴有热增加现象,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4.基础代谢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人体在非活动的状态下(包括消化系统,即禁食两小时以上) ,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体重的降低而降低,而随着肌肉的增加而增加而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力代谢率就是基础代谢5.脂溶性维生素: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D、E 和K,它们都含有环结构和长的、脂肪族烃链,这四种维生素尽管每一种都至少有一个极性基团,但都高度疏水的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并不是辅酶的前体,而且不用进行化学修饰就可被生物体利用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6.几丁质:节肢动物体表外骨骼的主要成分由碳水化合物和氨分子组合而成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广泛存在于海洋中,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用途几丁质又称甲壳素或架桥质,是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也是真菌病害有效防治的限制因子之一由于几丁质酶对真菌细胞壁物质有降解作用,故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几丁质酶的种类有微生物几丁质酶、植 3 物几丁质酶和动物几丁质酶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霉菌7.限制性氨基酸:指饲粮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受到这些氨基酸的限制按照差距的……P(101) 8.抗营养因子:人们把饲料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可以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诸如蛋白酶抑制剂、单宁等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严重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
饲料所含抗营养因子主要分为 2 大类:热不稳定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抗营养因子热不稳定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外源血凝集素和脲酶等;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有抗原蛋白(球蛋白和 J3 一聚球蛋白)和大豆寡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等消除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加热法、机械加工处理法、水浸泡法、膨化法、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育种法和化学处理法(在饲料中加入适量蛋氨酸或胆碱作为甲基供体,可促进单宁甲基化作用使其代谢物排出体外添加酸或碱也可降低某些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添加碘可以减缓或防止甲状腺肿物质的危害作用等)9.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小聚合体,介于单糖与高度聚合的多糖之间,又称低聚糖P67)10.VFA:即挥发性脂肪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等都是挥发性脂肪酸是厌氧生物处理法发酵阶段的末端产物 (在发酵阶段,水解阶段所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即酸化阶段 )11.反式脂肪酸:脂肪酸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脂肪,就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连接,饱和的分子室温下是固态。
当链中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顺式(cis)键看起来象 U 型,反式(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必需脂肪酸都是顺式脂肪酸12.共轭脂肪酸:是一类特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共轭脂肪酸为共轭亚油酸(CLA)和共轭亚麻酸(CLNA) (P85)1,为什么几丁质具有排毒养颜的功能呢?答: 改善酸性体质:几丁质利用其独特的带正电荷碱性基团所发挥的作用,改善不正常的酸性体质,促进钙质的吸收调节免疫力预防癌症发生:甲壳素能加强免疫细胞的增殖,其免疫强化作用有助于减少肿瘤对人体的伤害,并促进肝脏受损细胞的新生与正常化吸附有害重金属:甲壳素可以吸附铜、镉、锌、铀等重金属离子,并将其排出体外,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确保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吸附油脂:甲壳素本身所带的正电离子与食物中带负电的脂肪自动附着结合,有效吸附、包裹体内脂肪微粒,并与肠道内的残渣宿便一起排出体外,保持肠道清洁改善消化机能:甲壳素可促进肠内有益菌丛的繁殖,抑制有害菌丛的滋生,减少大肠杆菌生长的机会,以达到健胃的功效。
几丁质由于以上独特的作用,女性要保持青春姿容、苗条身材,同时希望强化免疫力,增强体魄,改善亚健康状态;男士如果经常应酬,饮酒过多,或经常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脂肪、蛋白质和糖,长此以往,肝肾负担过重,那么尚赫几丁质都可以帮助调节体液 ph 值,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健康、瘦身双保养,做美丽健康的新新人类1.1.国内缺硒地区国内缺硒地区严重缺硒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新疆、西藏、内蒙等缺硒地区: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广东、甘肃、宁夏等相对不缺硒地区:广西、海南、台湾、贵州大部、湖北东部、江西南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等少数几个富硒县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广西巴马、江苏如皋、安徽石台等超标怎么办?人体增加蛋白质如鸡蛋蛋白的摄入可降低硒的毒性,蛋氨酸、维生素 E 可促进硒的排泄,减轻硒的毒副作用 2.低聚糖从什么地方获取低聚糖从什么地方获取低聚糖的获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 5 种: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微波固相合成方法、酸碱转化法、酶水解法等低聚糖可以从天然食物萃取出来,也可以利用生化科技及酵素反应,利用淀粉及双糖(如蔗糖等)合成。
4.部分寡糖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部分寡糖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 答:粗纤维的作用 .营养作用:优点 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 CF 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缺点: 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表1和2) 降低饲料成本3.论述反刍动物利用论述反刍动物利用 NPN 的原理及合理利用的原理及合理利用 NPN 的措施的措施能够利用非蛋白氮(NPN)是反刍动物的营养特点猪、鸡等单胃动物利用氨基酸、缩氨酸、蛋白质进行代谢,然后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但对其他的铵化合物不能直接合成蛋白质 反刍动物具有靠第一胃以及第二胃内微生物的活动,把 NPN 转换成营养价值较高的微生物体蛋白利用于自身营养的能力因为反刍动物具有把单胃动物所不能直接利用的铵化合物(如尿素)转换成可利用的蛋白质的能力,所以有多种 NPN 能在反刍动物的体内转换成蛋白质饲料的一部分。
但是,NPN 只有在瘤胃形态和功能发育良好、微生物活动达到正常水平的成年动物中才有效1NPN 的利用 1.1NPN 的种类作为饲料的一部分饲喂反刍动物的 NPN 主要是无机物以及有机物的化合物、尿素以及尿素化合物、添加饲料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尿素总而言之,反刍动物只有把 NPN 转换成蛋白质才能显示出其效果,重要的是适当的、正确的给与量和给与方法在其他的天然物中除了蛋白质以外,也有几个含氨基酸、嘌呤嘧啶系、硝酸盐、生物碱等含氮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瘤胃内靠微生物进行代谢,其生成物的一部分被反刍动物所利用,而剩余的部分将是有害的NPN 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答:NPN 的利用原理 常用 NPN 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以尿素为例 脲酶 尿素 NH3+CO2 C·H2O VFA+酮酸(碳架) 真胃和小肠 游离 AA 吸收 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 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 2h 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100g 瘤胃内容物能在 1 小时内把100mg 尿素转化为 NH3,产生的 NH3 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 NH3 中毒,如 NH3 达 8.4-13ppm 出现中毒,20ppm 运动失调,500ppm 死亡。
NPN 利用方式:(1)用 NPN 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40..什么是体增热?体增热产生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体增热?体增热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答:体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体增热产生因素:(1)消化过程产热(2)营养物质做功产热(3)与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的器官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4)肾脏排泄做功产热(5)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热7.. 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答:1.构成细胞组织 2.参与物质代谢 3.促进生化反应 4.维持体液平衡 5.调节机体温度 6.润滑器官、减缓摩擦10.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答: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日增重明显增加、育肥期缩短、脂肪和蛋白质沉积增加,但蛋白质增加幅度比脂肪小每千克增重耗量以营养水平为维持 3 到 3.5 倍时最少,超过或低于这个水平,每千克增重耗量增加营养水平过低,对生长速度、每千克增重耗量、蛋白质沉积都是不利的营养水平过高,蛋白质沉积的增加很有限,但脂肪沉积增加却较多,每千克增重耗量增加15.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答:1.选用标准的适合性;2.应用标准定额的灵活性;3.标准与效益的统一性。
16.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答:(1)选择适当的原料;(2)防止饲料氧化酸败;(3)防止饲料霉变;(4)添加风味剂 17.论述论述““维持营养需要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 答:对于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营养需要规律,比较不同种类动物或同种类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具有重要意义18..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的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在消化道后段,幼年反刍动物以及成年反刍动物除前胃外,消化道各部分的消化和吸收均与非反刍动物类似总的看来,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 VFA 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消化的部位以瘤胃为主,小肠、盲肠、结肠为辅非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非反刍动物体内循环的单糖形式主要是葡萄糖但来自植物饲料中的单糖除了葡萄糖之外,还有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一些木糖、核糖等它们必须通过适当变换才能进一步代谢,或从一种单糖转变成另一种单糖以满足代谢的需要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糖异生,反刍动物不能利用葡萄糖合成长链脂肪酸,除此之外,反刍动物体内葡萄糖代谢与非反刍动物类同27、给维生素下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并比较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 答:维生素是维持动物生理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以被动的扩散方式穿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