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番茄图书馆与借阅的神话_林回清.pdf
4页图书馆杂志 Library Journal1414 ·理论探索·神话是人类学的概念,源于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田野考察法国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曾将神话概念与信息传播相连接,把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内涵意义运作称之神话,把人类学的神话概念移植到被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推进的日常生活,传播就是运用神话去制造新的意义,引导人们形成一些可固化的信仰、观念[1]例如列宁的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 ,让受众去重塑自身知觉,用神话式的话语去描述现实,去制定社会关系但神话常被人认为是不合逻辑的虚构而被加以摈弃,因此世人也希望揭露谎言,让人看到被神话遮蔽的真相例如, 《崇高的数字化》 ([ 加拿大 ] 文森特·莫斯柯著,黄典林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认为“电脑传播的力量将使得我们经历人类经验中划时代的转变,这种转变将超越时间(历史的终结) 、空间(地理的终结)和权力(政治的终结)” ,技术功效被转化为集体信仰,成为被追捧的神话 虽然神话式表述的话语总是被人揭露不真实,但古往今来都不缺乏制造神话的典型案例,如麦克卢汉(第一个具有全球化思想的人) ,他信仰天主教,其世界主义观点源于宗教恕罪因此,他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实际是他想像中的伊甸乐园。
他认为电子媒介帮助人们实现了电子共产主义社会,比苏联模式所代表的共产主义社会更为真实和美丽(参考其 1962 年著的《理解媒介》) 但“地球村”概念把地区和民族的差异都抹杀了[2]之后,还有不少提出忽视地区差异的新式概念,如《地球是平的》 (商业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著)都引起过人们的质疑在图书馆界,也有形如神话的传播口号,例如,不考虑差异性,要求所有国内图书馆都必须这样或那样运行,最为典型的就是“免费服务” 并常引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的话来煽情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人们没见过天堂的样子,只喜欢把美妙,可盼又达不到的理想之地称为天堂当图书馆充满公平、温情、真实、友爱,可旁若无人地潜心修读或静养时,或许就有理由把图书馆比喻为天堂?又或者图书馆还有其他因素可让人肃然起敬于图书馆是天堂的圣殿?笔者暂且把“免费借阅”作为关键因素来理解,因为人们常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来比喻不可能The Myth of Personal Free Borrowing in China Lin HuiqingAbstract Personal free borrowing is an illogical myth for government-run public libraries. Instead, only privately-funded libraries could live the myth without charges for services, which, however, could offers some lessons for public libraries. Key words Free borrowing, Free service, Library myth, Public library, Private library青番茄图书馆与免费借阅的神话林回清文 摘 个人免费借阅服务对于公立图书馆是不合逻辑的虚假神话,只有不收取服务费的民办图书馆 才能制造神话般的成功故事,公立图书馆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 免费借阅 免费服务 图书馆神话 公共图书馆 民办图书馆林回清:青番茄图书馆与免费借阅的神话 Lin Huiqing: The Myth of Personal Free Borrowing in China 1515的事情下文将论述“免费借阅”神话有关的种种问题1 免费借阅神话的虚假存在 翻开西方图书馆历史,启蒙运动时期曾出现大量读书俱乐部和租借书馆,随后出现各种私人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运作时必须考虑图书购买与借阅成本,虽然英国 1850 年颁布了《公共图书馆法案》 ,图书等购买费用多由私人慈善提供直到 1968 年颁布《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才完全确定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责任[3]这个发展过程始终是围绕借阅服务的成本问题来逐渐确定责任主体, “免费”不会从天而降,图书馆运作成本总得有人来承担只是西方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译成中文文本时,不知为何要刻意强调“免费”两字?100 多年前的西学东渐,少数知识分子及政府官员在周游西方世界时,对西方图书馆的开放形式有一些粗浅感观,自然好奇并迷惑于大开放的“免费借阅” ,不足为怪遗憾的是时间到了 2011 年,出台的“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意见,还在刻意强调“免费”两字。
事实上,中西方无论何种形式的图书馆都不可能纯粹“免费” 例如,1941 年的“麦克考尔调查” ,目标是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前提则在于投资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考量进而要求调整图书馆的发展及服务策略以后图书馆不断引进企业活动的人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集成管理、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等理念,就是希望提高图书馆的运作效率,增进图书馆的竞争力总之,服务只有形式之别,没有源于“免费”的永动力2007 年,美国 Illinois Family Institute 组织,在《书籍查禁谎言》(Book Banning Myths)中提到一些图书馆收藏了影响青少年健康的色情书籍,为此批评地方或学校,理由是图书馆及其馆藏均基于税收,因此民众就有权使用宪法赋予的权利去评论[4]2010 年深圳图书馆馆长表示反对取消外借押金,认为如果馆藏丢失率过高,必然导致政府增加财政支持以补充缺失的馆藏[5]事情原本很简单,图书馆事业内外都清楚馆藏来源不是免费的,提供服务也不可能是免费的所谓“免费服务”只是自欺欺人图书馆非慈善机构,它总是以各种形式预先(或后付)收取了公民的服务费用,有时也接纳部分慈善组织的资金或捐赠,其提供的服务都是有成本的,只是回报方式不同而已。
2 免费借阅争议是 1987 年 2 月的《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 ,肯定了有偿服务模式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各自实践,从办证收费开始,不断增加有偿服务项目及范围,最终让不少基层馆员质疑是否违背了图书馆的办馆宗旨[6]很早就有馆员担忧,搞创收不仅增加了读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各自垄断馆藏,阻碍资源共享[7]当代图书馆“创收”开始于 1984 年,1984-1999 年间,图书馆界有关创收问题的探讨文献总量达 500 余篇[8]创收是否可行?不少学者列举西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对社会零门槛开放事例来否定而实际上,所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无论是公共馆还是高校馆,都有开设有偿服务的部门19 世纪末起,很多公共馆就设置工商信息服务中心,开展有偿的企业信息服务创收本无可非议,只是当代我国图书馆搞创收多以弥补经费不足为借口,实则假公济私直到 2010 年还有记者发现,一省会城市图书馆新书堆积无处借阅,却不愿将举办培训班的空间腾出[9]以致公众怀疑图书馆不是缺钱,而是嫌富得不够当代图书馆本应研究服务方法与技术让公众满意,探索良性发展道路,不料为“免费服务” 、 “有偿服务”和“创收”话语争议数十年。
免费服务”本身是伪命题, “创收”也非中国特有,于是讨论就总是自说自话,所谓科研论证后的结果,只是服务方式微调,借阅服务不再“二次”收费,回到 1984 年前的老样子[10]过于强调“免费” ,常让图书馆界出现讨论角度偏差杭州图书馆褚树青馆长认为,“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并不是我们的创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共同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杂志 Library Journal1616 ·理论探索·图书馆宣言》 ,公共、免费和无障碍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具有的属性,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让公共图书馆回归这些属性有的图书馆因取消二次收费赢得了社会欢迎,就此以为图书馆必须走“免费服务”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经费实际上,没有足够的财政拨款,没有稳定的新书入藏,即使“零门槛”也吸引不了读者围绕是否创收,是否免费纠缠,而不研究如何获得稳定的图书馆发展经费,众说纷纭只是专业期刊上和网络上的“” 3 免费借阅神话的真实存在 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的运作经费源于政府财政, “免费服务”这一伪命题只会引出各种滑稽争议但“免费借阅”却在我国真实出现过第一类是清末民初,个别有识之士兴办民办图书馆开展基于自身经费的免费公益借阅服务如 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办了“强学会” ,内有“书藏”部门,供大众阅读。
[11]第二类是 2002 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允许私人办图书馆,一些慈善人士兴办起免费借阅服务的图书馆它们的出现或许是因为公立图书馆不作为或服务未能覆盖私立图书馆的兴起足以让部分误入歧途的公立图书馆和管理机构感到羞愧第三类的活动形式却比较特殊2010 年8 月,深圳诞生了一种与互联网结合的“中文网上实体书图书馆”——青番茄图书馆与以往的差异在于,前两类皆有西方私立公益图书馆的影子,这一次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的免费借阅虽然 2007 年 3 月,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群艺馆等文化场馆的全面免费开放,使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进入“零门槛” 深圳市的社区图书馆也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有公共图书馆(室)631 个,号称“图书馆之城” ,公众可在不同社区实现图书借阅通借通还就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依然了出现真正免费借阅的机构——青番茄图书馆,才是真正的神话4 免费借阅神话的启示 4.1 什么才是免费服务近年来,一些图书馆宣传混淆基本概念,声称提供了“免费服务” 而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大部分人开始认识到,公立图书馆是利用纳税人的钱开办的公共事业,每一位纳税人都在事实上供养着公立图书馆,他们进馆借阅图书天经地义,并有相应的评价权利。
2012年 5 月,广东省委书记特意提出, “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 [12]图书馆也应该不再把“免费”服务挂在嘴边,因为已消费纳税人的预付费用,再继续号称“免费” ,就类似幸福恩赐论了青番茄图书馆通过私人企业运营方式来获得购书和服务经费,市民只需支付押金就可免费借阅图书,以此与公立图书馆的“免费服务”对照,结论就不言而喻了4.2 事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创收以往鼓励公立图书馆搞创收,结果大部分图书馆利用公共资源谋私利创收的目的不在于减轻财政负担,而是为了改善自身福利,谋求私利的创收让图书馆面目全非近年来反向讨伐创收,而不研究科学引导,走向另一个极端青番茄图书馆提供了纯免费的借阅服务,同时另辟蹊径寻找支撑免费服务的经费据社会媒体报道,青番茄图书馆坚持永远免费借阅服务,开办一年多就获得 60 多万的注册会员,随着会员的增加,仅押金这一块就可获得运营现金流以往公立图书馆竭力收取读者费用,却不去改善读者阅读环境,最终压迫了自身发展空间面对青番茄图书馆这样的免费借阅服务神话,公立图书馆无须复制青番茄图书馆神话,但需要研究青番茄背后的精神,探索如何开展创收以完善图书馆形象与服务4.3 青番茄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分析农村的民办图书馆常因服务范围局限,社会筹措资金难度大,以致难以为继。
当城市公立陆续回归零门槛,民办图书馆似乎无立足之地青番茄图书馆不回避与一流公共图书馆竞争,用户目标非填补农村,也非中西部城市;图书服务也非网络环境下新兴的电子书仔细研究其服务方式,可见其竞争策略端倪林回清:青番茄图书馆与免费借阅的神话 Lin Huiqing: The Myth of Personal Free Borrowing in China 1717一是加快物流速度,借阅服务都是上门办理;二是读者可通过网站 24 小时办理借阅,无需到实体图书馆;三是开设创意活动,运用网络媒体传播服务理念与价值,并将服务方式潮流化;四是实践人本服务,丢失图书只要求买回即可[13]青番茄的创办者认为,虽然有省、市、县、社区图书馆,但社区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