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pdf
3页1 窃读记1.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答:“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候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我合上书, 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些句子或用形象的比喻,或用真实的描摹,把小主人公如饥似渴读书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比之下, 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不知要比那个时代好上多少倍,可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却相差很远,因此,我们要向小主人公学习,让读书伴随着我们成长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答:这些句子有的通过细节描写,有的通过自语式的独白,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了小主人公苦乐交织、喜忧并存的独特心理感受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答:这句话是国文老师对同学们的鼓励和鞭策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成长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3.走遍天下书为侣1.本文的最后作者写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特殊理解首先,是指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同,即使是读同一本书,感受和收获也会各不相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次,作者倡导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将一本书读精,读书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答: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 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园,带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出行,是一件快事;二是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不尽的精神享受3.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认真研读课文的第7 自然段, 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并不是盲目重复,而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首先,通过读文理解故事的内容,揣摩写作目的;其次,品读精彩段落,感受文章写法的妙处,并试着续编故事;最后,再读某些细节,寻找自己忽略的地方,进而写体会、做积累。
看得出作者是按照由初步感知,到深入研读再到总结积累的读书方法,反复读精一本书的作者这种读书方法对我们今后读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并注意读中思考,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理解词语天长日久 :形容长久津津有味: 指吃的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文中指看画片时非常有兴趣如醉如痴: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到入迷的程度浮想联翩: 浮想:漂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许多联想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黯然神伤: 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牵肠挂肚: 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大显身手: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心安理得: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流光溢彩: 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毫不犹豫: 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的熟练流利知趣: 知道好歹, 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饥肠辘辘: 饿的肚子直叫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白日梦: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要求不高, 只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 “ 白日梦 ” 一样难以实现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2、《 秋思》作者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 秋思》 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4、《长相思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 住宿帐篷,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 又是刮风, 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 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 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下阕以“风一更,雪一 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5、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6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7、默写古诗词三首:8、《梅花魂》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 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 “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9、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10、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A 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B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C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D临走送我墨梅图,E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11、对课题、句子的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 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 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12、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 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13、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 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 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 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