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量指标的概念与特点及计算方法.ppt
134页综合指标,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第三节 平均指标 第四节 标志变异指标,第一节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成果、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它反映被研究对象实在的、绝对的数量,故也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 例: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964亿元二)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总体的起点 2.总量指标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的基础三)特点 1.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并且要有计量单位 2.总量指标的数值通常随着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3.只有对有限总体才能计量总量指标,对于无限总体只能采取近似值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反映内容不同分,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总体单位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总体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指标如企业数、学校数、职工人数、学生人数等 2.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所有标志值的总和,表示其数量规模的指标,如总产量、总产值、工资总额、税金总额等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如某种产品的产量、商品销售量(额)、工资总额、国民(内)生产总值、人口增长量、人口出生数等时期指标的特点: (1)时期指标各时期的数值可以直接相加,其和说明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现象发生的总量 (2)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3)时期指标的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2.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量、固定资产的价值等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同时点上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2)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没有直接关系 (3)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通过间断登记取得的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计数,时点指标间断计数; ⑵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⑶时期指标受时期长短影响,时点指标不受时点间隔影响三)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的不同分: 1.实物量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总数、职工总数,设备台数等 2.价值量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商品零售额等 3.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如出勤工时,生产使用工时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一)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推算法。
1.直接法:就是对所有的总体单位直接进行调查登记,然后逐步汇总得到总量指标 2.推算法:就是根据各种关系推算总量指标或根据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常用的推算方法:因素关系推算法、抽样推算法等,这些推算方法将在有关章节中讲述二)总量指标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明确总量指标的计算范围如计算农业增加值,必须明确农业与其他部门的区别 2.在对实物指标进行汇总时,要注意现象的同质性,不同质的现象水平不同简单相加汇总比如要统计某地区机动车辆的数量,必须要先分类(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然后才能统计各列机动车的数量 3. 在统计汇总时,必须有统一的计量单位第二节 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相对指标又称为相对数,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其中作为比较基础的量称为基数,作为进行比较的量称为对比数即:,,,(二)作用 1.相对指标可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事物发展的程度因而,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事物 2.相对指标能使一些不宜或不能直接比较的量具备对比的基础,弥补了总量指标的不足三)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1.有名数:以分子、分母的双重单位表示,例: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人)等,以表示事物的密度、强度及普遍程度等。
2.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 ①系数或倍数:是将对比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②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③百分数和千分数,,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 1.概念: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时期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相对数它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分为若干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计算各部分所占比重的一种相对数,常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2.计算公式:,,3.特点: (1)结构相对指标具有可加性,各部分比重之和等于1 (2)结构相对数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二)比例相对指标 1.概念: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中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的相对数 2.计算公式:,,3.特点: 比例相对指标所反映的比例关系,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比例,其作用和结构相对指标相同,只是对比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差别 其特点是: (1)反映的是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3)不具有可加性三)比较相对指标 1.概念:比较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2.计算公式:,,3.特点 (1)分子分母数值可以互换,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 (2)比较相对指标既可以用绝对数对比,也可以用相对数或平均数对比。
(3)不具有可加性四)动态相对指标 1.概念:动态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2.计算公式:,所谓基期,就是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所谓报告期就是所研究的时期3.特点: (1)先发生的作为基期数值,后发生的作为报告期数值 (2)分子分母不能互换五)强度相对指标 1.概念: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它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出生率、人口密度等 2.计算公式:,,3.特点: (1)强度相对指标在多数情况下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例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但有时也用百分数或千分数来表示,如人口出生率等 (2)这一指标带有平均的含义,但又区别于平均指标 (3) 某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使这一指标有正逆之分六)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概念: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是以现象在某一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用于检查、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通常叫计划完成百分比2.基本计算公式,注意:要求分子分母在指标含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等方面完全一样。
3.特点: (1)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2)判断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要视指标的类型而定4.具体计算方法 (1)计划数为绝对数时的计算方法 A.实际完成数和计划数都是同一时期它可以用来说明某段时间内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果这种情况直接利用基本公式计算即可例如:1995年某企业生产总值计划任务数为4000万元,实际完成数为4200万元,其计划完成情况为:,,B.自计划期初至某时间的累计完成数与计划期全期计划数之比它用来分析整个计划期间计划的执行进度其计算公式为:,某工业企业1995年销售产值计划完成情况,(2)计划数为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计划数为相对数时,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增长率的计划完成情况如考虑某种产品的成本降低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计划完成情况A.计划数为增长率时: 例如:某企业计划当年劳动生产率比上一年提高15%,实际提高了18%,则其计划完成情况如何?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1+18%)/(1+15%)]×100%=102.6%,,B.计划数为降低率时: 例如,某工厂计划将甲产品的产品成本降低4%,实际降低了5%则其计划完成情况如何?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1-5%)/(1-4%)] ×100%=98.96%,(3)计划数为平均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考核以平均水平表示的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情况,如劳动生产率、平均价格等。
例如:某工厂计划某年底将工人的平均工资提高至1500元/月,但实际将工人平均工资降低至1200/月,其计划完成请如何?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1200÷1500)×100%=80%,,5. 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是指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完成程度的考核其中,主要是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检查方法有两种: (1)水平法 在下达计划时,如果只规定计划末期应达到的水平,如产品产量等,就可以采用水平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所谓水平法,就是用计划期最后一年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中规定同期应达到的水平进行对比,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连续一年的完成数达到计划规定的最后一年的完成数后剩余时间例:某企业计划规定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产量要达到60万吨,实际完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吨,,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个月,(2)累计法 在下达计划时,如果规定各年累计应完成的工作量或累计应达到的水平,如新增固定资产等,就应采用累计法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所谓累计法,就是用整个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的累计数和计划数对比,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期间全部时间—自计划执行之日起至累计实际数已达到计划数的时间,,例:某五年计划中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额应达到2200亿元,五年内累计实际完成2240亿元,试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又假定至最后一年的7月底为止累计投资额已经达到2200亿元,问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为多少?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2240÷2200)×100%=101.82%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5=5(个月),,三、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2.要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3.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4.要把有关的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5.要和经济内容结合运用,第三节 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平均指标又称为平均数,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二)作用: 1.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发展的一般水平,反映成绩和质量 2.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 3.用作同一总体不同时期的比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4.利用平均数可以为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提供依据三)种类 平均指标的种类主要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五种。
其中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都是根据分布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计算得来的,称它们为数值平均数或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根据分布数列中某种标志值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的,所以称为位置平均数二、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均值),是全部数据算术平均的结果算术平均法是计算平均指标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 基本计算公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在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属一个总体,在经济内容上有着从属关系,即分子数值是分母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这两个总量指标没有依附关系,而只是在经济内容上存在客观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算术平均数可以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 1.简单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就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简单加总,除以总体单位数而求得的平均数它适用于未分组资料 计算公式:,x代表各单位标志值(变量值) n代表总体单位数(项数),,,,例如,某工厂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各人日产量为:14、15、16、17、18件,则这5名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为: (14+15+16+17+18)÷5=16(件/人),2.加权算术平均数 当我们掌握的统计资料是分组资料,并已编制成了变量数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