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果***
  • 文档编号:156060238
  • 上传时间:2020-1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中的名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文注释和名句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名句赏析:  1.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迅疾猛烈,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出了作者惊奇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着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写景中融入了惜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4.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准确而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这两句,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且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此诗“奇”在哪里呢?我借用方东树的话略谈三点:  1、奇在诗人才高:  所谓“才高”,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指诗人的形象思维特别敏锐如开头两句,发唱惊挺,既点明了空间和时间,又描述了气候和景物,写出了盈耳溢目的风声和雪色但若无三、四两句,则头两句也只属寻常,因为光是它还不足以激起读者的审美联想。

      诗人才高,就高在他能用奇妙的比喻喧染出一幅“令人心神一快”的边塞风光图,真正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虽然,南朝萧子显曾用雪比喻梨花落(《燕歌行》),但终不及岑参用梨花开喻雪来得警辟和新颖因为前者毕竟只求得形似,而后者则除形似之外,更难能可贵地托出了诗人乍睹此景时的审美神情况千树万树之花开,仅归于“一夜春风”之忽来,其意境是何等瑰奇、壮丽,其想象(即形象思维)又是何等敏捷、自然!岑参真不愧为诗坛巨擘,能大笔挥洒而不留墨痕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所谓“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指的就是这样高超的艺术造诣  2、奇在诗人气豪:  这里的“气”,既指诗人的气度,又兼指作品的风格如“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一作犹)着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六句,极言边地之严寒;但在诗人笔下,却写得十分轻快读者仅从上文“春风”“花开”的比喻中,便能觉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和诗的豪放风格即使“愁云惨淡”句透露出诗人凝结不开的万里,也只是暗暗地在脑海中萦回,而另有一腔为国戍边的热忱分明见于言外不然,都护铁衣为何“冷难着”呢?岂不跟北朝民歌《》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来反衬英雄的爱国形象是同样的道理么?  3、奇在诗人情深:  此诗主题,在题目中已经叙明:既咏雪景,又抒别情。

      表面看,直到“中军置酒”句以下才写送武判官归京情事;而实际上,前半咏雪即与送别紧密攸关,它为雪中送别铺设了一个更能充分表达人物性格的典型环境如果说,“雪中送炭”能格外使人感到温暖;那么,岑参雪中送别,也捧献出一颗如炙炭般赤热的心席上酒肴纷呈,席旁弦管交奏,固然已足见送行人的殷勤;就是辕门外那面风掣也不翻动的红旗,也何尝不形象地表达出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朋友们依恋不舍地送到轮台城东门外,仍伫立在弥天风雪中目送行者远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读者试细心寻绎,不见的何止是行者?送行人的心也早已随之东去,因为行者所去之处,正是他们梦魂萦绕的故国、家园啊!留下的又何止是雪上的马蹄印迹?一缕缕离愁和乡思,也渐渐地被吞没在边地的风雪中了这样结束,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与《黄鹤楼送之广陵》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诗人才高、气豪、情深,故诗中洋溢着浓厚的审美趣味又因为诗中才奇、气奇、情奇,所以后世读者每一吟哦,都仿佛有无穷新意,涉过时间的长河,萌生于审美主体——欣赏者的心底你瞑目细想,会觉得整首诗就象是一个个跳动的特写镜头,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向你展示出祖国奇异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

      你很可能会惊叹不已:在我们祖国的艺苑里,竟绽开过如此美妙的奇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