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各章家庭辅导资料(含答案).doc
18页家庭华 师 大 版 八 年 级 (上)数 学 各 章家 庭 辅 导 资 料八年级(上)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 应知一、基本概念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注意】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注意】①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 的双重非负性: 0a②正数 a 的平方根记作 a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注意】①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②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33a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无理数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32,7(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 π,或化简后含有 π的数,如 +8 等;3π(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 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 sin60o 等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实数。
2、基本法则1. 实数大小比较法则:见第二章“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加入无理数即可) 2. 实数运算法则:见第二章“有理数运算法则”(加入无理数即可) 注意】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通常可取它们的近似值来进行 应会1. 平方根、立方根的符号表示2. 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173052、、、、3. 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例题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2,0, 3,21.0, , 1.0, 4, 013, 72, 02.属整数的有{ …}属无理数的有{ …}2. 81.0的平方根是 , 425的算术平方根是 , 610的立方根是 3. 的相反数是( )21A、 B、 C、 D、122124. 0.4 的算术平方根是( )A、0.2 B、±0.2 C、 D、±5105105. 在数轴上标出 ,写出画点的过程16. 下列实数 、sin60°、 、( ) 0、3.14159、- 、(- ) -2 、 中无2732978理数有( )个A.1 B.2 C.3 D.47. 化简 的结果是( ).73(A) -2 (B) +2 (C)3( -2) (D)3( +2)777 参考答案1. 属整数的有{ 2,0, , …}1403属无理数的有{ ,π-1,0.2020020002000020…}2. ±0.9 10-225.3. B4. C5.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右图。
作图51步骤如下:①画出数轴②从点 1 开始,取 1 个单位和 2 个单位分别作直角边画直角三角形 1AB③以点 1 为圆心,直角三角形 1AB 的斜边 1B 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方向相交,则交点就是(1+ )的对应点56. B0123456-1-2-3-4 1+√ 5A B7. B第十三章 整数的乘除知 识 结 构 :单 项 式 乘 以 单 项 式单 项 式 乘 以 多 项 式多 项 式 乘 以 多 项 式 因 式 分 解冪 的 运 算a·a= a a÷a= am n m+n m n m+n(a)= a (ab)= abm mn n n n n多 项 式 除 以 单 项 式提 公 因 式 法公 式 法( a+ b)(a- b)= a- b2 2(a+ b)= a+ 2ab+ b2 2 2乘 法 公 式单 项 式 除 以 单 项 式 应知1、基本概念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公因式:一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二、基本法则1. 同底冪的乘法: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 都 ),(都 是 正 整 数manm是正整数)2. 同底冪的除法: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m,n 都 )0,,(an都 是 正 整 数是正整数,a≠0)3. 冪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 都是正整数) ),(都 是 正 整 数)( man4. 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n 是正整数) )()(都 是 正 整 数nban5. 单项式乘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因式,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也作为积的因式6. 单项式乘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7. 多项式乘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6) p 为正整数) ),0(1);0(10 为 正 整 数aap为 正 整 数(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10. 乘法公式:①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2)(baba②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积的两倍 22)(baba③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积的两倍 22)(11. 因式分解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 )(cba【注意】①提取的公因式应是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系数都是整数时)与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②当某一项全部提出时,括号内加 1;③当第一项系数为负数时,一般提取此负号 (2)运用公式法: )(2baba222)((3)十字相乘法: )()( qapqap(4)分组分解法: )(dcbdcbbdc 【注意】因式分解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换(恒等变换) ,不是逆运算(逆运算,是在一个算式中,以两种形式不同实质不变的两种运算)12.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要用熟。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还有求根与换元,多种方法要记住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 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 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 项式及 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3)上述方法都不行时,可用添项、拆项来进行重组4)重组也不行时,用求根公式求根5)符合换元条件时,先换元,可简化运算过程6)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应会1. 冪的乘、除、乘方2. 整式的乘除3. 因式分解 例题1. 一次课堂练习,小颖做了如下 4 道因式分解题,你认为小颖做得不够完整的一题是( )A、 )(2yxyx B、 222)(yxyxC、 D、 132. 已知 4,6xy,则 yx2的值为 3. 下列何者为 5x217x12 的因式? (A) x1 (B) x1 (C) x4 (D) x4 4. 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是( )A.x2-x+1 B.1-2xy+x2y2 C.a2+a+ 1 D.-a2+b2-2ab5. 分解因式:9x 2-y 2-4y - 4=__________.6. 分解因式: .37. 分解因式:ab(c 2+d2)+cd(a2+b2)= .8. 分解因式:x 2-y2+4x+2y+3= .9. 分解因式:x 4+4= .10. 如果实数 m,n 满足( +n)=1,那么 m+n 的值为_______.221)(mn11. 已知 a= +2,b= -2,则 的值为( )57abA.3 B.4 C.5 D.612.(1)化简并求值: ;22112,13aaa、(2)已知 y= - +1,试说明在右边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下,22xx不论 x 为何值,y 的值不变. 参考答案1. D2. 243. 答案:C4. B5. 答案: 2yx36. 答案: 21x【观察与分析】原式化为 分组后即可得解。
12x3052【观察与分析】后三项分为一组后可用二数和的公式注意加括号时,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变观察与分析】x 要连同前面的负号一起提作因式观察与分析】需先去括号,然后进行重组7. 答案:(bc+ad)(ac+bd)8. 答案:(x+y+1)(x-y+3)9. 答案:(x 2+2x+2)(x2-2x+2)10. 答案:011. 答案:B12.(1)原式= 1312312a1a ===(2)∵y= - +1=12221()11()xxxxA∴在 x≠±1 且 x≠0 时,x 取任何值,y 的值不变.【观察与分析】需把常数拆开后再分组用乘法公式观察与分析】原式项数较少,较难分解,可添项后再分组观察与分析】只有 m=0,n=0 时,原等式才能成立观察与分析】二数和的平方+二数差的平方=2 倍的二数平方和 DCB A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 应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应会1. 判定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a 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应用勾股定理解实际问题。
例题1. 如果线段 a、b、c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可以是( ) A. 1:2:4 B. 1:3:5 C. 3:4:7 D. 5:12:132. 如图, △ABC 中,∠ACB=90°,CD 是高,∠A=30°,BD=3,则 AB=_________3. 如图,已知 是 的垂直平分线, , ,则 的周长DEAC10cmAB1cCA△为_________4. 甲船以 15 海里/小时的速度从港口向北航行 ,乙船以 20 海里/ 小时的速度从港口向东航行,同时行驶 2 小时后乙遇险,甲调转航向前去抢救,船长想知道两地间的距离,你能帮忙算一下吗?5. 求如图所示( 单位:mm)矩形零件上两孔中心 A 和 B 的距离(精确到0.1mm). 6.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 10 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 1 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1. D2. 123. 21cm4. 50 海里5. 43.4mm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