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鲤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病举隅.docx
3页李鲤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病举隅疑难杂病是内科最辣手,最难解决的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给患者带来极 大的痛苦李鲤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批师带徒老师之一吾师李 鲤主任医师,于诸疑难杂症中诊断细微、辨证准确、应手辄效我有幸跟随李老 学习,先将其经验、方法、理论介绍如下典型病例:1、中风:刘某,男,36 岁偏瘫、口舌歪斜近3 个月患者平素嗜好烟酒, 喜食肥甘厚味,身体较胖现偏瘫,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神志清醒,曾服中西 药治疗无效饭后胃脘部不舒,口不渴,舌体胖,苔薄白,脉弦滑方药:陈皮 9 克,茯苓 12 克,焦山楂 15 克,焦建曲 12 克,连翘 9 克,黄芪 15 克,丹参 18 克,全蝎 9 克,天麻 9 克,红花9 克,7剂,每日 1剂,水煎服另用山楂 每天60 克,水煎代茶饮复诊:症状较前减轻,舌脉症不变,继续服用患者共服中药 70 余剂,慢慢肢体运动恢复正常,运动自如,唯不能出门远 行按语:此为过嗜烟酒肥甘厚味,致伤脾胃,蕴湿生痰,痰湿流窜经络,气血 痹阻因患者无神志改变,故属中风证中经络,治用保和丸化裁意在化痰消食和 胃健脾燥湿散结,增加脾胃消化功能,达到寓消于补目的2、鼓胀:朱某,男,38 岁。
面色黧黑,神疲乏力,胃脘胀满,腹大如鼓, 如囊裹水,四肢消瘦,小便少,大便溏,患者有肝病病史,无饮酒嗜好舌苔白, 根部黄腻,脉沉弦而滑检查:脾大左肋缘下1.5厘米,血清总蛋白62g/L,白 蛋白24g/L,球蛋白38g/L方药: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15克,炒卜子10 克,焦山楂 12克,焦建曲 10克,连翘 10克,炒枳壳 9克,川朴 9克,木香 9 克,炒鸡内金 9 克,猪苓 15 克,白术 12 克,郁金 9 克,巴戟天 15 克 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复诊:症状好转,舌脉症不变继服共用160余剂,在没用西药利尿剂的情 况下,腹水基本消失按语:在《岳美中医话集》中岳老告诉我们,在治疗慢性病时,不仅“有方” 还要“守方”,在认准了病情把握了病机,也制定了合理的方药,还必须有毅力 坚持下去,“鼓胀病”病位在肝,其标在脾胃,但治疗时还必须从脾胃着手,已 开后天生化之源3、浮肿:李氏,女, 68 岁颜面胸腹皆肿,手腕肿的屈伸不利,下肢凹陷 性水肿,足背肿欲裂口,大便与小便少,多次尿检未发现尿蛋白经常纳差脘满, 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无力方药:陈皮9 克 ,半夏9 克,茯苓18克,炒卜子 9 克,焦山楂 12 克,焦建曲 4 克,连翘 6 克,猪苓 15 克,泽泻 15 克,白术 12 克,炒鸡内金9克,车前子 10克,黄芪2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劈开为引, 3 剂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服3 剂后纳增继续服用,三诊,服六剂后脘满除,浮肿开始消退,因 纳食已增,用白公鸡一只去其毛,留内脏洗净后与10 粒白胡椒置于鸡肚内,煮 汤 1500ml ,每次用 250ml 温服,一天两次,共服三天,四诊:继续服上方加服 鸡汤,后来随访,浮肿消失按语:本案系胃失和降,脾虚不能运化,精微物质不能正常吸收导致水湿泛 滥《素问 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中满者制其标”,“小大不利制其标”的旨意 寓补于消,培土制水,中焦和谐,化源得开,脾气充,脾旺则可治水,故水肿消 失4、胸痹:马某,男,66 岁,胸闷,进食后心悸肉跳,脘满纳差,心电图示 为陈旧性心肌梗死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滑方药:陈皮 9 克,半夏 9 克, 茯苓15 克,炒卜子10克,焦山楂15 克,焦建曲10克,连翘10克,远志9克, 石菖蒲10克,丹参20克山茱萸15 克,炒鸡内金9 克,川朴9克,7剂水煎 服,日1 剂复诊:症状减轻,舌脉证不变,继续服用总共服 30 余剂,基本痊愈按语:《素问 标本病传论》:“先病后生中满者,制其标”,从中医理论辨证 用药,从和中化痰入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代医学认为心肌梗死是缺血导致 痹阻,若要按照这个思路用大量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5. 髙血脂:赵某,男,48 岁平素吸烟饮酒过多,过食肥甘厚味,身体肥胖 没什么症状,因体检发现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过高前来就诊舌质淡暗, 苔白厚腻脉弦滑方药:山楂180克,神曲60克,陈皮 20克,半夏90克,茯 苓 90 克,连翘 30 克,炒卜子 30 克,郁金 30 克,枸杞子 30 克,丹参 30 克, 三七 2 克3 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 9 克,日 3 次,每次 1 丸 复诊:患者吃完药后查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继续服药按语: 中医没有髙血脂病名,髙血脂是现代医学用语,是引发心脑血管疾 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中医本着“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的辩证思维,从中焦论治, 运化脾胃,脾胃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则四季脾旺不受邪小结:以上是李老师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病的几个典型病例,是李老师在 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患者每服药后都是效如浮鼓李老师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 病远远超出这些,其关键是辨证准确,加减化裁恰当探讨:保和丸自元代朱震亨所著《丹溪心法》,原书用于治疗一切食积症 李老师在临床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减运用,本方看似平常,但根据李老师三十多年 的临床经验系统总结升华,最后理论化,临床运用功效显彰,适用于多种疑难杂 病。
《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 气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 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已决生死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条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平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内径这段话为李老师扩大保和 丸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胃虽为一个腑,只有受纳和往 下传输水谷的功能,但它的作用却非常之大人离开母体后,一切营养物质来源, 全赖于胃的受纳消化,所以“胃为后天之本”水谷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总称,所 以《灵枢 海论篇》说:“胃者,水谷之海”,五脏六腑所需营养物质皆源于胃, 因为胃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所以《灵枢 五味篇》: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 可见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又有“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的论断,即使 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仍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所以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如果 生理功能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百生李老师以保和丸以助后天运化之力,开生化 之源化源已开,水谷精微源源不断进入机体,其他脏腑就得到滋养因此,不 补气而气渐生,不补血而血渐长,不补肝而肝的养,不补心而心得奉,不补肺而 肺得培,不补肾而肾得助,这就是李老师寓补于消的理论。
结语:寓补于消的理论是对《脾胃论》的一大补充,是对中医学理论脾胃学 说的又以创新和发展李老师常说:“时代在变,人民生活环境也在变今世太 平,民多食甘美酒食,加之劳心思虑,郁怒忧伤因此,多虚中夹实,不宜纯补, 宜用寓补于消之法,以消代补,效果较好脾胃为后天之本,我常用保和丸,从 中焦治疗入手,以开后天生化之源在治疗疑难杂病时,本着异中有同,同中有 异的原则,随症加减,但要谨守病机,认准脉证,辨证准确,方可得心应手”以上是笔者粗浅理解,写出来和各位同道共同探讨,若有不合理之处,敬请 指正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