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doc
5页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导语:在面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美术鉴赏课程这一兼具艺术类课程和普及性教育课程双重特性的教学科目时,“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说也是长处 1.高职院校的特点 我国局部高职院校是由原本技术型教学根底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的,由于起步较晚,高职教育的实施多受工业时代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存在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观对立的现象,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科学教学与人文教学的割裂这种现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表现是把受教育者看做是可以被训练成参与生产的单向度的“工具人”,高职教育无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不争的事实种种原因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围着市场转局部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人文学科受到挤压,存在边缘化趋势这种偏离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也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安康持续开展的瓶颈改变这样的现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正是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2.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艺术修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审美的认知能力不强,导致艺术素养整体水平偏低;对艺术根底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局部高职学生受教育及就业大环境影响,带有严重的重技能、轻素质观点,对自身修养提升缺少必要的知识储藏;二是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进校门槛较低,因此局部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较差,不太可能主动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三是由于缺少学校的教育引导,学生难以获得相应的素质培养美术鉴赏教学是人文性的艺术化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展高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开阔高职学生的视野,扩大高职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根本状态,高职院校要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真正能够与自身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就显得相当重要 美术鉴赏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开展现状、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而量身定制的教学手段,与其他学科教学中实施的“专题式”教学手段有相似的局部,但也有独具特色的内容 1.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法 (1)专题选择与内容组织 专题选择是“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专题既要能满足课堂教学传授相关知识点的需要,又必须满足对教学整体化安排的考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以小见大,便于学生对知识群的理解;既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又要高于教材内容;既要与各专题之间有纵向的联系,又要与相关美术知识有横向的联系;既要满足高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际的需求,又要区别于艺术专业的知识点学习。
专题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专业性与对课程的把握能力,也是对教师把握学生能力的考验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组织以美术鉴赏课程中“金陵画派”专题为例其构造可以完全脱离固有教学的时间轴式、点与点相连相触的方式,而是以名称的演变为主轴,紧扣“活泼在南京地区的书画艺术家”这一关键词,同时铺开“金陵画派”与“新金陵画派”两条主线,并依主线的延展将清初“遗民绘画”与“正统绘画”进展比照,从而将新中国美术开展状况加以展现如此学生听得进、听得懂,也听得有用 (2)教师定位 “专题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早已不是以往课堂中的讲授主角,而成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组织人及资源提供者等因为“专题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授课形式,也是一种研究形式,更是一种互动形式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掌握知识、参与研究互动所必备的信息资源、课堂引导、过程管理及情境组织,发挥自身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作为主体投入课堂,让学生在进展专题学习时充分享受到各项教学资源带来的交互式学习的便利教师应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平等,使学生想学、要学、学有所用 (3)教学形式 “专题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由“提问—讨论—研究—讨论—结论点评”五个环节构成。
提问是整个“专题式”教学的前提,教师所有的前期教学准备均在提问这一环节表达出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贯穿课程教学的专业性价值和学习的现实意义,且问题的难易度与形式须通过前期的仔细调研予以确定教师通过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展课前参与讨论分为“研究前讨论”与“研究后讨论”研究前讨论”是在问题得到明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展的首次关于问题解构与分析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问题的针对性及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研究环节做好必要的准备和铺垫而“研究后讨论”那么是在课堂研究环节完毕后,由学生自我主导的针对研究结果而进展的再次集体认证,甚至可以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完成,最后得出结论研究是“专题式”教学的重点,是在专题框架构造内根据提问内容,由学生自行组织进展自我学习,对与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群系统进展梳理、整合及重组,从而得出学习结果,教师仅在学生需要时加以引导结论点评在“专题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远不如其在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展专业性提炼,而不是对原结论进展主观性评价 2.“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利于开展 在面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美术鉴赏课程这一兼具艺术类课程和普及性教育课程双重特性的教学科目时,“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说也是长处。
该教学模式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逻辑性缺乏、内容相对滞后等弊端同时,由任课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权,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高校开展和教师个人开展的双赢场面 (2)专题设计、以点带面,化解矛盾 美术鉴赏“专题式”教学模式是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以问题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遵循重要性、目的性、独立性与整体性相协调的原那么进展专题设计,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梳理知识点,通过具有针对性、研究性、灵活性的个案讲解分析,解决知识内容专业性与普及性、学生兴趣点窄与课程内容面宽、要求实用性与学科边缘化三组矛盾 (3)针对性、研究性强,优势明显 “专题式”教学模式与当下诸多热门教学模式相比,要求授课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更加需要学生全程、全面地参与专题的学习与研究,更加节约有限的教学资源,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专题式”教学模式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教学环节中得到了较好的表达,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充分利用兴趣学习,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在学习后继续将所学内容进展延展,用所掌握的方法对知识构造进展分析、研究,根本不需要借助其他机构的帮助与支撑。
美术鉴赏“专题式”教学模式并非所谓“高大上”的教学模式,也与当下诸多热门的教学模式有着诸多理念上的不一致,甚至还可能被冠以“过时”的称谓然而新潮并非有效,老套未必无用,实在、实效才是教育的根本专题式”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实在、实效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