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虎妈战歌》: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8754376
  • 上传时间:2022-03-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7.8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虎妈战歌》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                    《虎妈战歌》作为一部传记作品,能够迅速在中美两国引发关于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大讨论,其争论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讨论程度之深,几乎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这部作品究竟写了什么?引发中西社会各界讨论的深层原因何在?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教育又有怎样的启示呢?郭英剑《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蔡美儿著,张新华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版.32.00元2011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以“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选登了《虎妈战歌》中的一些片段,迅疾在美国各种媒体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很快,这部书的中文版《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出版发行这部书所以迅速地在美国乃至西方与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首先与作者蔡美儿的背景和身份有关——她现年48岁,祖籍中国福建其父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名教授蔡美儿1984年以最优荣誉毕业生身份毕业于哈佛大学,1987年以荣誉毕业生身份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她在校时曾是《哈佛法律评论》的执行主编,现在是美国法学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其丈夫鲁本菲尔德(Jed Rubenfeld)是犹太裔美国人,同样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

      蔡美儿夫妇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索菲亚( Soplua)现年18岁,小女儿露露( Lulu)现年14岁两人都曾参加多项音乐比赛并获得过各种奖项蔡美儿在书中介绍说,这本书“是关于一个母亲、两个女儿、两条狗的故事也是有关莫扎特和门德尔松,钢琴和小提琴,以及我们怎样走入卡内基大厅演奏的故事或者应该说,这是一个中国式家长如何比西方式家长更加出色地养育孩子的故事”同时,作者也承认,这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一场尖锐的交锋”蔡美儿——中国式的教育理念大获全胜蔡美儿在书的封面上明确提到了两个词汇,即“中国的”和“西方的”当然,谈论“中”、“西”,自然要对其作出定义蔡美儿在书中说,她是在“很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中国妈妈”和“西方父母”这两个概念的因为“中国妈妈”在家教上的所作所为,在一些韩国裔、印度裔、牙买加裔、爱尔兰裔和加纳裔家长身上同样能够看到而很多具有中国血统的妈妈们,尤其是那些出生在西方的母亲,并不能被称为是“中国妈妈”而“西方父母”同样也是各式各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蔡美儿使用的这两个概念,严格来讲,译为“中国式妈妈”和“西方式父母”更能代表作者的意思这恰恰就是一次中西教育理念的大碰撞在这场大碰撞中,作者的判断是:中国式的教育理念大获全胜。

      如果对近百年中、美教育理念的沟通与交流稍有了解的话,任何一个人下这样的定论,即便不说是惊世骇俗,那也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颗巨石书中透露出诸多“中国式”的育儿原则,比如,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制订了很多的规定,类似于中国常说的“几不准”,包括:不准夜不归宿、不准交友、不准参加学校的娱乐活动、不准抱怨不能参加学校的娱乐活动、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成绩低于A、除了体育与戏剧课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与小提琴之外的任何乐器、不准不练习钢琴与小提琴等作者认为,正是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才造就了成功的女儿这无疑是“中国式”育儿原则的成功范例其次,作者从自己的育儿理念和原则出发,总结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理念高于西方式家庭教育理念的很多特点比如,中西家庭教育理念有三大不同:第一,西方式家长极为关注孩子的自尊心,或者说是孩子的心理,但中国式家长则不然,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且相信只要加紧督促,孩子就会成功;第二,中国式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绝对地服从自己,要听话和让他们感到骄傲但西方式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还是应该更多地为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家长惟命是从;第三,中国式家长总是相信自己比孩子更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因此总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西方式家长则不同。

      这样的理念冲突导致了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容易培养出成功的孩子来通过《虎妈战歌》的介绍,有人会觉得,这本书不过是母亲如何培养女儿的故事但该书所引发的如此广泛的争论,更多地集中在作者教育孩子的实践上,即将其家庭教育理念及原则付诸实践的过程及细节那么,她什么样的做法使得美国社会感到难以接受,也在中国引发人们的反思呢?比如,有一次,作者的大女儿索菲亚对她表现出了大不敬,做母亲的就大声呵斥女儿为“垃圾”这在作者看来,虽然不好但也无妨但是,当她在出席一个晚宴讲述这件事的时候,立刻就受到了大家的排斥其中一位客人听后,甚至为孩子伤心落泪,愤而离席比如,当作者有一次过生日时,孩子们随手所做的一个纸叠的生日礼物被她当面扔掉,还受到了她的呵斥,说我每天为你们操劳,你们生日的时候,提前几个月我就开始准备礼物现在轮到我了,你们却这么来应付我我应该得到更好的礼物此后,孩子们准备了更好的礼物,这件事才算过去比如,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下午(书中描述说那天是“当年最寒冷的几天之一”),蔡美儿想教不到三岁的小女儿露露学弹钢琴,但遭到了女儿的拒绝为了下决心让女儿成为一个听话的女儿,她坚持要她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她对孩子说道,“如果你不听妈妈的,你就不能呆在屋里。

      你说,你到底是准备做个好孩子呢还是想到外面去?”孩子不听她的,就走到了门外,而孩子当时身上的衣服少得可怜!客观来说,像第三例这样较为极端的事件,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人们是很难容忍的因此,就连作者本人也承认,她看到孩子这样,不得不改变策略,想尽一切办法哄孩子进屋,否则孩子就会冻坏了,而自己也会因此而坐牢虎妈“战歌”还是虎妈“哀歌”估计蔡美儿可能没有想到,她很快就在现实中遭遇了“四面楚歌”的处境在《虎妈战歌》的选段发表后不久,蔡美儿接到了上千的电子邮件,甚至还收到了死亡威胁多数人无法容忍蔡美儿的育儿理念及其作为,把她称为“怪物”和“疯子”这种否定性的评价不仅来自美国及西方社会,也来自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的华裔社区,甚至还有中国大陆蔡美儿为自己做了很多辩解,其在接受记者采访、回答读者提问时,几乎全都是在为自己辩解,甚至其女儿也不得不站出来为自己的母亲进行辩护蔡美儿为自己辩解说,自己的书不过是一个回忆录而已,并不是育儿指南同时,她透露说,《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这个吸引眼球的题目并不是出自自己(其暗含的意思是,此乃出版社或者报刊所为,有炒作的成分),而且她也并不认为中国母亲更胜一筹,因为家教无定式,难说哪个是正确的方法。

      蔡美儿声称,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自己决定要脱离严格的“中国式”教育方法,特别是在女儿13岁之后而且她表示,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她会有一些改进她一再表示,她并不认为自己的方式适合于所有人,也并没有说这是一个更好的育儿方式看到母亲的困窘,蔡美儿的女儿不得不站出来为母亲一辩索菲亚在《纽约邮报》上发表了一封给母亲的公开信,信中说,自从出版了《虎妈战歌》后,您就一直遭受人们的批评,但“有些人并不懂得您的幽默之处他们认为您是很认真地在写这些事情,而且,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露露和我受到了我们邪恶母亲的压迫那绝不是事实”但这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中说,读《虎妈战歌》,你很难发现作者什么时候是在开玩笑一言以蔽之,无论在美国,抑或在中国,大家的批评和质疑之声最为集中的一点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幸福还是成功?就蔡美儿的理论而言,她认同中国式的教育理念——把孩子的学习及获得成功看得更为重要在蔡美儿看来,孩子们都是不愿学习的,那应该怎么办呢?这就要依靠家长的监督和督促了因此,这个时候也就顾不上孩子的爱好和感受了但这样的观点在西方无疑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因为幸福是人应该首要考虑,也是终极考虑的因素。

      2月9日,英国记者采访蔡美儿时问道,在你的书中,最缺乏的一个词汇是“幸福”,你谈了很多孩子们所取得的成就,也谈到了孩子们坚强的意志,等等,但你却从来没有说过,我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蔡美儿的回答是:“如果你非要让我在‘幸福’、‘成就’或者‘成功’之间来选择,那我觉得‘幸福’居于第二位这话令采访的记者大为震惊,不禁惊呼:“真的吗?我真难以置信!”在美国的华裔社区中,很多人都在批评蔡美儿的理论和做法,甚至有华裔发起抵制购买《虎妈战歌》的活动有些华裔在评论中说到,我真的很难想到作者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更不会想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大陆,我们同样看到很多对这种育儿理念的质疑与批评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方式确实潜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如果保持这样的理念和方式,那《虎妈战歌》就不是中国妈妈的战歌,而是悲歌、哀歌和挽歌哈佛vs耶鲁:家长应该如何评价孩子其实,在蔡美儿接受英国记者采访之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举办方组织了一个有趣的晚餐辩论会,对话的一方是蔡美儿,另一方是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 Lawrence Summers)在这个对话会上,萨默斯的一番话,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尽管他也认为自己是个严厉的人,对孩子要求也很严,但萨默斯还是说,假如自己的孩子看到《虎妈战歌》的故事一定会感到震惊。

      萨默斯特别提出:“创造力”应该成为教育家和家长更为关注的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体系他开玩笑地说,在哈佛,得A的学生未来当教授,而拿c的学生未来成为富有的捐赠者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过去的25年当中,哈佛的哪两位学生改变了世界呢?答案大家都知道,无疑是盖茨和扎克伯格,但他们两位都没有能够从哈佛毕业萨默斯说,对那些对孩子要求很高的虎妈们来说,她们恐怕很难会支持自己的孩子从哈佛辍学去从事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接着,萨默斯又说到,还有第二个问题也值得考虑,即“人平均有1/4的时间处于孩提时代这个时间很长在这18年的时间之中,尽量让他们感到幸福,这很重要”这话多么中肯!是啊,其他一切我们都可以暂时不论,单单是剥夺一个孩子一生当中四分之一的幸福时光,为未来的成功买单,这样做是不是合适这一问题,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表面上看,至少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因,使得这部书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首先,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书,而家庭教育,无论在中外都会引发人们的关注;其次,这部书中所描述的育儿故事,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而所涉及到的那些特色一向被中美两国的教育人士评价为是负面甚至是错误和亟待改进的,但这部书却以自己中国式教育成功的范例,批评了与之相对的西方式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无疑,唱反调总是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再次,书的作者蔡美儿是美国名校的名教授,且是个华裔这足以在中美两国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最后,出版社的成功炒作据《纽约时报》报道,作者只用了8周的时间就写成了这部书,出版社为此预付了数十万美元的稿酬面临如潮的批评,作者曝出,报上刊登的“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这一醒目的标题,并不是源于她自己但究其实质,我认为,在目前众多的评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虎妈战歌》可以说是,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大国,第一次有名校的名教授公开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高唱赞歌在我看来,正是这个因素导致了该书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并引发人们讨论的狂潮而且,《虎妈战歌》的作者在书中直言,自己所用的代表对立双方的教育理念的词汇——“中国式妈妈”和“西方式父母”,不仅仅是把“中国”和“美国”对立起来,而且是把“中国”和“西方”对立起来了人们都知道,自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为中国社会的未来所开的药方,其中之一就是向西方的教育制度和理念学习从近代以来,如此高调地宣扬中国式家庭教育要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式教育制度的,这应该是第一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就可能很难理解何以这部书会在中美两国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

      中西教育: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既先于学校教育,也先于社会教育,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中国古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