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docx
4页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建筑是古代一 定社会历史的缩影,是古老而珍贵的旅游资源文章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特点,以及对现在建筑设计的 启示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引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 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 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它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也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在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中,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内涵还是形 式,都异于西方以柱式为主轴的建筑发展模式木构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并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平面与 外观都是与木构架结构相适应的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数个单座建筑为 单位围合成庭院,进而以庭院组合成各种建筑组群,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规律在艺术形象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都达到了建筑功能、结构与艺 术的高度统一。
譬如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构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它的 结构作用,并通过它标志建筑的等级再如:宫殿、庙宇等建筑富丽堂皇,而民间建筑则朴素、 灵活中国传统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因此,中国大型的古代建筑群体,就如同一幅巨幅 中国画,欣赏时,可以由外至内,逐步展开其变化的空间,并了解建筑的全貌,而观者的心情也 会随着高潮的出现而跌宕起伏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 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中国传统建筑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仓柴丰盛,鸟鸣果香; 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 则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揖之便,当然是公认的宜于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不仅重自 然的山林风水,也重人工的山林风水,让人工的与自然的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 “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体现了:“天人 合一”的“中和”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可见,重山林 风水的传统思想必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发扬、发展,以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实现大自然 的回归。
二.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的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 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抽象地表达使用功 能和空间的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 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 翰•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型支撑的美学特色,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 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而对于同一时期的中国,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 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 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 年前后,现代建筑运 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 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应该说,现代建筑仅在中国近代有限的城市中掀起了一阵波澜,而现代建筑的覆盖面是 呈"中心城市上海——受影响较大的城市天津、南京等--只有零星现代建筑的城市北京、广 州等",这样一个递减的状态存在当用"现代建筑"一词时,实际上我们建立起一种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 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 式"建筑以及集仿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 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 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及建筑师与业主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异,导致中国此时期的现代建筑 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现代主义建筑是这一新风格建筑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时代先进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筑族类, 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 念的取向更加明确上海雷米小学(1933年)、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年)、上海孙克基 产妇医院(1935 年)、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较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这 四例作品规模虽小,但在设计思想上表现出"体量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的基本原 则,建筑结构选型上,前三者均采用具有建筑技术先进性的钢筋混凝上结构,北大女生宿舍 采用砖混结构表现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局限性,这些作品经济、适用、卫生、简洁、不求 奢华的清新格调传达了一种即将到来的新建筑时代精神;之后建成的南京首都饭店,青岛汇 泉角东海饭店(1936年),大连火车站(1937 年),沈阳原日日新闻奉天支社(1938年), 昆明南屏电影院(1939年)等作品则是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南京首都饭店自由轻松的平 面布局是顺随地形、最大程度满足内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结果,说明建筑师已确立功能主义和 理性主义思想;大连火车站极为简洁的建筑体型、高度净化的立面竖窗处理、建筑主体与坡 道广场的关系处理,处处为旅客着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筑师在功能主义原则之下,带有 极端性地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动机,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现代震撼;原日日新闻泰 天支社的建筑设计注重体型变化组合,立面元素没有装饰,由于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转角 处的塔楼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不少色彩,从建筑的构图形式来看,不免让人看到荷兰的现代主 义大师,W. M.杜多克设计的希尔弗瑟母市政厅的影子。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艺术装饰风格起源于1925 年法国 巴黎的"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20 年代末流传到美国形成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 同期也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一种主流风格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 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 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 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三、传统建筑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特性,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做到建筑的经济与美观在世界建筑史上,基本上都采用砖石结构,而只有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 体系对于木结构的使用,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多森林而少顽石;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文化意识重视现世人生,强调新旧更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作出的选 择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木构架的长期利用,创造出独具的结构特征、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将灵巧的木构架推向了极致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能够自由进行空间分割或延伸,以统一的整体结 构满足多种多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 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棒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 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 的特点二)平面布局简明、规律,注重建筑与群体的关系木结构的一大特点在于它适合在平面展开而不适合向高空发展因此,中国的宫殿、寺 庙、楼阁亭、坛庙、民宅以及陵园等地面古建筑,多为向上层次不多的平面建筑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 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 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庭院的布局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配 置主要建筑,再于主要建筑的两侧和对面布置若干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式的空间,典型的如 四合院;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制,在纵轴上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左右两 侧用回廊将若干单座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廊院”布局形式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 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以重重院落相套向 纵深发展,横向则配置以门道、走廊、围墙等建筑,分隔成若干互有联系的庭院。
借助于建筑 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如北京的故宫、明长陵和曲阜孔庙 等大型建筑群,都体现了这种平面群体组合的卓越成就三)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 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 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 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 环境空间四、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一)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北京故宫建筑群 为代表的群体组合体现出传统建筑的序列性与和谐性、院落空间组合的内向性;以苏州园林 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表现出空间的含蓄性、对自然的崇尚、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及重情知礼的 人本精神只有加强对建筑文化的研究,领会文化内涵的精髓,做到真正的“懂得”,才能将 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二) 运用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创作形式随着社会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技术 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创作手法。
应该研究传统建筑 的各种因素,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改变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内容,用现 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的艺术观将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满足现代建筑复杂的 功能需要和审美习惯,而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复制、模仿三) 重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建筑的地域性同样是建筑文化的重要方面,建筑师在进行个案创作时必须要因时、因势、 因地、因人而宜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尊重人民的习惯,体现地域环境的特色,在地区的 传统中来寻根以发掘有益的“基因”,并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 筑现代化五、结语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域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琳琅满目 在充分总结我国各民族各地域建筑遗产的基础上,尽量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建筑长处,增强创 造意识,我们很有可能在21世纪创造出为数更多、世界一流的建筑艺术品,使中华民族在建 筑上也跻身于先进的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一代中国建筑师和建筑工作者,在增强建筑设计 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补充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内涵,立足于精神文脉的传承和发扬,摸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 梁献超,李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何普森,陈纲•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09,(2).[3] 黄丹丹•现代建筑设计符号与文化[J].河南科技,2009,(5).[4] 方向华,余保东.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5] 蔡玉兰,刘涛.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的中国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