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初探.doc
7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初探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关键的环 节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 读能力和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 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通过多年來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反复琢磨, 提问对话法,整体感悟法,理清思路法,言语分析法,这四种 方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是语文教师值得借鉴的 重要策略关键词:初小语文 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探究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不易突破的难点, 这是一个不好掌握,但必须掌握的环节这在这个环节中学生 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拥有保 障学生学习权利的责任和义务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 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以至全面发展和完 善人格为了保障学生行使阅读主权,教师应当努力使阅读教 学与学生个人的和社会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和 发展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当创设情境,组织有适当 难度的阅读和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内部认知矛盾;教师应当引 导学生学会与作者进行对话,在反思中体悟自己的生活状况和 生命意义;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师怎样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呢?—、提问对话法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教师的提问在教师的教与 学生学之间架起了一条通道提问的积极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从事有一定难度的智力劳动的兴趣;给 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的帮助,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 的讨论引向深入一般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 型:一是记忆性问题,二是发展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只要求学 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需回答“谁”、“是什么”、“对”、 “不对”比如:老舍先生的原名是什么?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是哪里人?段落有几种类型等等发展性问题往往需要经由理 解、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作出推理、 判断和评价,或者是把已有知识用于新的情境例如:《我的叔 叔于勒》中,叙述人“我”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要想回答 出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情节和结 构作出综合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设问 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已知已学”,所提问题应当介于学生的“已知已学”和“未知 未学”之间,并且使学生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有质 量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既感觉到压力,又让他们跃跃欲试,有自 行解决的兴趣和信心;所提问题还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的 连续性,问题的回答将产生怎样的效应,教师应该心里有数 教师需要考虑到问题的覆盖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提问 过难或过易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质量高 的问题有助于展开争论,成为学生持续讨论和争论的原动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做连续的活动;对学生 的应答应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对于学生应答的态度关系着班 级学习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 和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和 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二、整体感悟法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全局,促成原始感悟语文教 师应当让学生明确了解文章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 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写的,写得怎 样等等这一系列关乎课文全局性的问题在熟悉文本内容之后, 就会产生一种最初始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原始感悟是学生在 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和文章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以及对 文章的价值判断这种原始感悟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乐趣。
教师应十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原始感悟为了促成这种原始感 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学生形成和捕捉自己原始感悟的问题,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这篇文章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读过文章后,你最大的收获和最大 的疑惑是什么?文章和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 文章与你了解的社会现实、所体验过的生活情况有什么异同? 等等其次,让学生从原始感悟发展到整体评说感悟不能仅 觉性、表层性和不确定性如果说,形成初感时,要求读者热 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尽力消除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以便充分 追寻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那么,在评说阶段,读者就应 当尽力从文章中退步抽身,与读物拉开适当的距离,以冷静的 头脑去思考和概括读物的内容意义和表达形式,形成自己对读 物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当重视学生 的原始初感,更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整体评说仅停留在阅读的最初感觉上,为这种最初感还带有相当的直三、理清思路法《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叶圣陶先生在《评V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一文中说:“阅读首先要达到真正的 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的方“思路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 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 路的开展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和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 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 有关系,某几段从前面哪几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都辨 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理清文章的思路,否则,读多少篇都 是糊涂的例如,在议论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下列步骤来理清思路:1、 找观点 初读课文,试找观点;2、 明观点一一理段意,并段群,明观点;3、 探思路一一写作意图,联系衔接,曲折变化;4、 释逻辑一一辨明逻辑关系,判断逻辑地位言语分析法建立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修 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对课文的词 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等语言单位进行语用分析,旨在 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形式去表达这样的内容,对于 所表达的内容而言,这些语言形式为什么是最恰当的言语分 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 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千百年来一直 为人们所称道言语分析法不仅应当说明这个字在描绘时令、 状态上的功能,而且还应该追溯诗人当年执笔行文为什么先作 “又到”,又作“又过”、“又入”、“又满”,但都认为不好,最 后才换定了 “又绿”,在读者的眼前出现一片江南春草的景色。
这样我们就深入到诗人的执笔行文时的动态思考教程,更能够 理解诗人字斟句酌的匠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勾画出自己 阅读时感觉到的美词、佳句、重点段落、要点、疑点等等,再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言语分析,最后让学生进行模写总之,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 学最基本的目标独立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又是语文素养 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阅读 教学需要首先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需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能力 的发展阅读教学过程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 地组织起来因而,初中语文教师要胸怀高远,着眼于未来, 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 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根本 目的。
